最近几天,潼关肉夹馍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再联想起之前的逍遥镇胡辣汤,很多做肉夹馍和胡辣汤的小商贩,纷纷被起诉,场面一度变得非常混乱,没错,用最恰当的词来形容,就是“混乱”。

其实除了这些卖小吃的商家外,吃瓜群众也是看得一脸懵圈,也是看得有点“乱”,这到底是怎么了?这些小商家到底侵没侵权啊?侵了谁的权?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对于这件事,下面真要好好说道说道。

潼关肉夹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没曾想,演变成了一场资本的盛宴。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1)

事情的起因和发展,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简单概括下来就是,因为有人注册了潼关肉夹馍的商标,然后以此为理由,要求全国各地所有挂有“潼关肉夹馍”牌子的小吃店,都要向他缴费,并且费用还不低,动则就是几万块,不然就要被起诉。

而问题的关键是,很多人不懂,这个所谓的“侵权费”和“加盟费”,到底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依据?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好,我们就先从这家索要“侵权费”和“加盟费”的商家说起,看看他是怎么一步一步操作起来这个事情的。

我们从“天眼查”中可以查询到,这个状告别人侵权、索要赔偿的,是一家注册资金只有五万元的“潼关肉夹馍协会”,见下图,它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向全国数百家肉夹馍店索要赔偿?大家慢慢往下看,故事还是很精彩的。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2)

原来,这家所谓的“潼关肉夹馍协会”,既不是什么官方的协会,也不是什么民间的正规行业协会,而这个协会,就是一个人注册的“协会”,而它的主人,名叫王华锋,而这整个事件,也是他一手炮制出来的,这个协会怎么来的,大家慢慢往下看。

王华锋本人确实是潼关人,2007年,此人前往陕西西安,开了一家肉夹馍店,因为后期经营不善,几年后就倒闭关门了。到了2012年,王华锋偶然间和一位朋友闲聊,感觉开店卖肉夹馍挣不了多少钱,而如果弄个肉夹馍的品牌,搞一下加盟,才能真正挣到大钱。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3)

于是没过几天,王华锋便和这位朋友合伙开了家餐公司,取名“潼关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大家仔细看,名字里很明显地显示出,他们开的不是“餐饮店”,而是“餐饮管理公司”,目的很明显,这个就不要多说什么了吧?就是想搞加盟嘛,但是,当时他们还没有想到用“潼关肉夹馍”这个商标。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4)

紧接着,他们自己先开了第一家加盟商,这个不用说,本身的目的就不是开实体店,而是通过这家店,去吸引眼球,并且没有想到用“潼关”这个品牌,经营肯定不行啊,没过多久,这家实体店就关闭了。照这个情形发展,哪里还会有人去加盟啊?

然后又过了几天,此人灵机一动,想到了一招,为什么不直接用“潼关”作为品牌呢?如果把这个品牌注册成自己的,然后有了所谓的专利权,以后别管是收加盟费,还是搞些其他的事情,那不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接下来,说干就干,王华锋就去注册“潼关肉夹馍”这个商标,可是被驳回,理由是,“任何个人和企业,无权申请带有县级以上地名的商标”,简单来说,“潼关肉夹馍”,是属于全体潼关县老百姓的,个人和企业不能注册,这是重点,这让他犯了难。

后来有人给王华锋指点,说“企业和个人不能申请,但集体可以啊,你可以搞一个潼关小吃协会”,然后就用这个“协会”去申请。

说干就干,王华锋赶紧注册了“老潼关小吃协会”,而这个“协会”,性质是集体的,于是,他就用这个“老潼关小吃协会”去申请“潼关肉夹馍”商标,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这次申请又没通过。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5)

最后一次,王华锋算是找对了点子,他把原来的“老潼关小吃协会”,改名为“潼关肉夹馍协会”,而正是这个“协会”,让他顺利地把“潼关肉夹馍”这个商标拿下来了,究其原因,可能改完名字的这个“协会”,看起来更“正宗”吧。

于是,就有了“潼关肉夹馍协会”,于是,就有了“潼关肉夹馍”这个商标,并且成了王华锋个人的商标了,原因很简单,这个“潼关肉夹馍协会”就是他注册的啊,他是协会的负责人啊,前面使尽各种办法没成功,现在,这个商标确实成了他个人的了,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滑稽?潼关肉夹馍被注册成功,见下图。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6)

注册完这个商标之后,头几年,他向很多卖潼关肉夹馍的商家收取加盟费,但是效果很不好,最后,在经历了各种幕后操作之后,王华锋利用“潼关肉夹馍协会”的名义,发表了一个声明,然后选准时机,在今年7月份开始,陆续向全国数百家中小商家,发起了诉讼,原因就是,别人用了协会的“潼关肉夹馍”的商标。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7)

到了这里,大家基本上能看出来这个脉络了吧,从成立餐饮公司,到成立小吃协会,再到把这个协会改名为“潼关肉夹馍协会”,再到申请“潼关肉夹馍”商标,再到最后的起诉全国各地小商家,这一路,就这么走来了,而且是天衣无缝。

而这些小商家,说句实在的,有几个能懂得这其中的套路啊?他的协会挂名“潼关肉夹馍协会”,还有“潼关肉夹馍”这个商标权,招牌感觉太吓人了,又有律师发来的诉讼函,在这个情况下,稍微有点实力、还能勉强支撑的店铺,就交了钱。那些感觉交不起钱的,吓得赶紧摘下了门店的招牌,甚至直接关了店铺。

看,闹剧就是这样上演的,人家本来干得好好的,卖的就是传统的潼关肉夹馍,现在呢,要么吓得交钱,要么吓得摘牌子,要么直接关门走人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8)

有细心的网友会发现,除了这个潼关肉夹馍外,之前没多久的逍遥镇胡辣汤,它的遭遇,跟这个潼关肉夹馍的遭遇,是一样一样的,这个套路,绝对是异曲同工。就在头段时间,网上还有很多商家主动摘掉“逍遥镇胡辣汤”牌匾的图片,原因很简单,不明就里,害怕啊。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9)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10)

说起这件事情的本身,潼关肉夹馍,它就是陕西潼关县当地的一道传统民间小吃,流传几百年的东西,这就是当地所有肉夹馍制作人的智慧结晶,而通过某些人一通操作,这“潼关肉夹馍”,竟然成了他自己的招牌了,别人不能用了,这真是始料未及啊。

还有逍遥镇胡辣汤,何尝不是呢?这本是河南逍遥镇人民几百年来,共同努力、摸索出来的一道传统美食,到最后,竟然也成了个人的招牌,这也是始料未及啊。

就在头几日,河南焦作50余家逍遥镇胡辣汤店铺,突然接到传票,原因很简单,他们店铺的牌匾上使用了“逍遥镇”,而这三个字,已经被“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注册了商标,要想继续使用,每年要交1000块钱会费,不然就得赔偿3万到5万。

大家仔细看看,这个操作,和潼关肉夹馍的操作,别说是“异曲同工”了,这个操作手法,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了,几乎每个操作步骤,都是一样的,不用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模仿,背后的事儿,就不多说了。下图,拆去了“镇”字的牌匾。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11)

上面说了这么多,好像有些啰嗦,但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看清楚,这些人的这些操作,也可以说是某些资本在这背后的操作,是怎么一步一步来的,到最后是怎么逼得这些小商家举步维艰、欲哭无泪的,不得不佩服,他们这一系列“精巧”的运作啊,这脑子是真聪明啊。

而放在最后要说的,那就是本文的重点了。他们这种操作,真的是合理的吗?答案是,很显然不是。潼关肉夹馍,逍遥镇胡辣汤,这本身就是这两道民间传统小吃的叫法,人们都这样叫了几十、几百年了,就是因为你抢注了这个“叫法”相同的商标,人家就不能这么叫了?这,还有什么道理可言。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12)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13)

大道理不多说,咱就举个例子,按照这两家的逻辑来说,如果“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兰州拉面”之类的都被某些人成立了所谓的“协会”,都被注册成了商标,那是不是说,所有人在经营这个小吃的时候,都不能再用这个名字了?这简直是太可笑了。

说得好听点,这叫“打擦边球”,不好听,这就是“碰瓷”。你开店卖烤鸭,牌匾上写“全聚德烤鸭”几个字,全聚德可能会找上门来,人家那才叫商标,有情可原;你要是写“北京烤鸭”几个字,这些所谓的“协会”来找你,说这个名字不能用,那是他的商标,这,很明显就是讹诈了。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14)

你把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小吃的名字,当成你自己的商标,而且还不准别人这么叫,叫了就要给钱,这本身,就是耍流氓。

说在最后,你一个所谓的“协会”,能代表潼关人和逍遥镇人吗?你成立了这个协会,注册了这个商标,就妄想要垄断全国的肉夹馍和胡辣汤的市场吗?答案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就在近几日,两地相关部门,分别叫停了两个协会所谓的“维权行为”,所谓“机关算尽终成空,曲终人散皆是梦”,闹剧算是告一段落。此风不可长啊,据说库尔勒香梨协会,正在起诉上百位香梨卖家,如果都去效仿,那真就成个事儿了。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15)

这就是资本,这就是资本背后非常难看的“吃相”,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资本,在背后上演的一场场“盛宴”。

潼关肉夹馍的千层馍(本是一道传统小吃)(16)

经营肉夹馍、胡辣汤,这是起早贪黑的小吃人,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赚来的一分分辛苦钱,连这样的钱你都去赚,不做美食,专做“碰瓷”,这,就是不劳而获,这,就是资本最无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