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少莉事件引起广泛讨论,各行各业的创作者们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于李少莉事件的消息,想必很多人都达到了有点厌烦的地步。

李少莉点评 黄日涵副教授点评李少莉(1)

打开手机,打开头条,几乎全是在评论李少莉的内容,俗话说“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凡事都逃脱不了这个定律,同一个话题的内容看太多了,自然会有疲劳的感觉。

李少莉事件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是李少莉本人都没想到的。

严格来说,30000元耳钉、4000元丝巾,整容美发这些即便是真的,也不违反法律,只是打到了党员作风中“廉洁”和“戒骄戒奢”的擦边球,属于不违法但违反纪律的范畴,只要不查出其他不为人知的事,李少莉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很有可能是:经过调查,网络传闻系夸张推断,李少莉同志工作兢兢业业,并无违法违规行为,本次事件对于国家干部行为规范和整顿作风有很好的警示效果,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李少莉事件发酵后,一向热衷于社会热门事件和时事点评的黄日涵副教授也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

李少莉点评 黄日涵副教授点评李少莉(2)

李少莉点评 黄日涵副教授点评李少莉(3)

客观来看黄日涵副教授点评李少莉的文字内容:

●并无明显地带个人情绪色彩的语言攻击,大部分用词都比较客观,少数时候用词不太严谨,比较口语语气话。比如说李少莉“点读机”暴露了文化水平之类。

●所说的具体事情也是确有其事,比如李少莉提倡的扔掉居民家中所有日用品。

黄日涵副教授在社交平台上颇有知名度,评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只要是他看不惯的事,无论是军事、文化、时政、生活,甚至是体育领域,他都会参与进来,这一点,跟司马南类型很相似。

李少莉点评 黄日涵副教授点评李少莉(4)

大部分时候,黄日涵副教授的点评还是很实事求是和客观有依据的,这也为他积攒了不少的人气和超过350万的粉丝量。

这次李少莉事件,在网络上,本来就是两派相争,支持李少莉的有一大帮人,质疑李少莉的也有一大帮人。

这次黄日涵副教授的言论很明显是站在质疑李少莉的立场上,所以黄日涵副教授遭遇李少莉支持者的疯狂diss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少莉点评 黄日涵副教授点评李少莉(5)

李少莉点评 黄日涵副教授点评李少莉(6)

李少莉点评 黄日涵副教授点评李少莉(7)

这位说“副教授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副教授的副业就是做时事点评人,工作内容就是蹭热度和制造热度的。

至于其他人说“副教授不务正业”“副教授一天没事干”的,确实带有明显的偏见和为李少莉鸣不平的情绪。

至于要求“查查副教授”的人,明显就是想转移话题和找平衡点。在这个言论相对自由的社会,副教授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何不可?副教授并没有造谣、诽谤和恶意攻击他人,有什么理由莫名其妙的“也得查查”?

大家怎么看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