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省市高考已经告一段落(除上海外)。关于今年高考的讨论和思考还在进行中。尤其对于准高三学生来说,如何从今年高考中把握出考情趋势,未雨绸缪,在接下来这一年备考中至关重要。

下面,小编综合网络上教育专家点评,再结合自己刷题过程中的思考和多年的教学观察,对今年新高考I卷的语文试卷做一下详细点评。说得不好请多指正!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1)

首先,今年新高考I卷语文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稳中有新,新而有理,试题有区分度

今年新高考I卷语文整体难度中等偏上(绝大部分模考题也是中等偏上难度),体现了稳中有新,新而有理的命题特点。

先来看整体试题结构。今年新高考I卷各板块分值,和去年相比有微调,体现了“稳中有新”的特点:现代文I篇也即信息类文本分值由原来19分变到17分,文学类文本由16分变到18分。

语用部分虽然整体分值没变,但是选择题由去年的3道变成只有1道,今年语用模块几乎是清一色的主观题,而且我们发现新高考II卷、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也呈现这个特点。这说明“得主观者得语文”在未来会成为一个趋势,如果之后备考不重视主观题得分率和得分稳定性,不仅会和高分失之交臂,而且成绩也会处在一个相对波动的状态。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2)

除了试题结构有“新”,这次新高考I卷的具体题型也上了“新”。

其中感受最明显的是语用部分的成语题: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3)

这道题要求考生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可以说让不少考生一下子无所适从。

为什么?因为以往的选择形式变成填空形式,单一答案变成开放式答案。比如第三个空,可以填“屡见不鲜”,也可以填“司空见惯”(有其他答案欢迎补充)。

在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考生遇到新题其实不一定能够马上反应过来——很多同学根据语境大概知道要填什么,但不一定能想到一个合适的成语去表达(当然这也是老师在刷题时的真实感受),即便想到了,若脑海有两个答案,选哪一个好,能不能够写对汉字?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平时没做过这种题。

所以你看,虽然还是在考成语,但形式的变化,使得成语题从送分题变成了一道非送分题,一道有区分度的题。这个时候谁的语文素养要好一些,立见分晓,因为你无法靠刷题提前准备。换作是以往,其实不同考生的成语素养高低,无法通过一道简单的成语题看出来,毕竟选择形式的成语辨析题是有一定技巧性的。

依然还是语用部分,21题也搞了新花样。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4)

此题考查人称代词的作用,近年来基本没出现过(无论是高考题,还是模考题),好在本题并不难。题干和选项C 中的“你”都是泛指,不是具体的,而ABD三项都是特指。

在平时根本没练过的情况下,这道题很考验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文基本功。

不过话又说回来,每一年高考语用模块都会变,只是幅度大小而已。有一些题型很久都没有变化过了,比如说成语辨析,考法基本没变过,所以今年试题的这些变化也在情理之中了。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第一个点——稳中有新,新而有理。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5)

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

“立德树人”是很多专家点评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这个评价说白了就是题很“正”,很“红”,有主旋律感。

最明显的是后来成为全民“玩梗狂欢”的作文题——围棋术语“本手、妙手和俗手”的启发思考: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6)

事实上,围棋术语只是这篇作文的引子,写好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散式思考。比如说材料的关键句我们能联想到学习之道。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学习也一样。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初学者要打好基础,步步为营,不可好高骛远,否则越学到后面越吃力,更难有“登堂入室”的“妙手”般领悟。

不仅学习生活如此,人格修养也是此理。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7)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人生于天地之间,要务本务实,唯有这样才能行正道,成为大写的人。

可现实生活当中,不少人沉溺于“短平快”的成功学,总想着在学习上、事业上如何走捷径,求速成。我相信,这些东西肯定能奏一时之效,然后呢?反而让人生中最宝贵的沉淀自己、修炼自己的时光不断被消磨,最后沦为“俗手”。

所以你看,由题面的“围棋之道”,我们延伸到“学习之道”、“人生之道”。

作文详评请点击:

「高考聚焦」新高考I卷:围棋的本手、妙手和俗手,怎么立意?

这个时候我们呼应一下前面考验基本功的成语题,出题人是否想通过作文题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要走捷径——夯实自己的“本手”才是最为关键的,未可知也!反正我觉得这个立德树人的“组合拳”挺妙的。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8)

还有古诗阅读,也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倾向。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9)

这首诗阅读难度不大,一首即事抒怀的词。写的是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探春,有叙事,有场景描写,也有议论。主观题要求考生分析做人的道理,是一道概括题。参考答案是这样的:

珍惜美好,执着追求。作者对“无边春色”执着追寻,一个“苦”字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美好景色的执着追求。

积极态度,重视劳动。“祈麦祈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怀有积极乐观态度,重视劳动生产的重要表现。

遵守孝道,各安其所。“翁”“子”“孙”之间推行孝道友爱,其乐融融。“商”“贾”“农”各安其所,安守本业,自食其力。

[可爱]有没有感受到,“珍惜美好”“重视劳动”和“遵守孝道”这三个关键词满满的“主旋律”味道呢?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10)

注重传统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思考

文化自信,这个词是老生常谈了,每一年高考作文预测,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肯定是重点之一。但其实“文化自信”可以命题的地方不只作文。

比如今年的现代文I篇,放个小片段: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11)

给到的两则材料都在探讨传统与当下的关系,并通过设题让考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比如第四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还有第五题,也体现了传统文化“新”思考的命题导向——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如何让传统文化、传统智慧活在当下,体现其当代价值。这一命题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可以从“继承”“创新”和“借鉴”三个角度回答好第五题。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12)

文学类文本也值得一提。同样也有“传统文化”的影子。

这次新高考I卷的文学类是冯至的《江上》,其故事原型是春秋战国伍子胥复仇的故事,只不过人设和故事情节,都和原来的有很大不同,这种“故事新编”的思路,我们能够在19全国I卷——鲁迅的《理水》找到呼应。

在设题层面,第九题出得很好——先给出本来故事是怎样,再解释这篇小说其实改变了人设,提问考生这种人设的改变带来怎样的文学效果。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13)

这道题可以从语言效果、情节和人物塑造、主题等角度分析,因为有一定开放性,考生能写出点东西不难,但要做到多维度思考却不容易,比如“语言效果”的角度,参考答案是这样的:

语言效果上,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彰显冯至“诗化小说”的特点,冯至本是诗人,同是拒剑的渔夫,本文中的渔人并不是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相反本文中渔人眼中的伍子胥,“只是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他也不理解伍子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拒剑后也没有因消除子胥的疑虑自尽,而是对他的话一点也不懂,转身架舟翩然高去,这样,更凸显本文诗意化、散文化的隽永意味

其实情节分析不难,但要说出“诗化小说”“诗意化、散文化的隽永意味”这些专业表达真的不容易,非常考验课外阅读的积累,这就是区分度所在,而且刷题是刷不了的。至于什么是“诗化小说”,以后有时间专门出一篇文章跟大家聊聊。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14)

以上呢,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总结一下:

今年新高考I卷语文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

①稳中有新,新而有理,试题有区分度;

②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

③注重传统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思考

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讨论区一起讨论。

2022高考一卷数学选择第八题(善弈者通盘无妙手)(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