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良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船形彩陶壶,这是反映原始人类渔猎生活的珍贵独木舟模型,蕴含了丰富的远古文明信息。

清代弦纹灰陶执壶(仰韶文化珍贵的独木舟模型)(1)

船形彩陶壶所处时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长24.8厘米,高15.6厘米,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

形制特点:此彩陶壶为盛水器,属于随身携带的水壶类物品,即日常用品。壶身形似菱角,顶部有杯状壶口,两个圆环形器耳分列于两侧肩部。在壶口下方、器耳之间的壶体侧面以黑彩纹绘制网格纹,网格的两侧还有鱼鳍状的三角纹饰等。陶壶造型由仰韶文化常见的小口尖底瓶转化而来,基本上是将纵向的瓶身横置并稍加变形,将瓶口移到壶身的中央,再将本来位于瓶身两侧的对称双耳移到壶身的肩部而成。陶壶两端如船形上扬,尤其是壶身上的装饰网纹,非常像从河里收网捕鱼或者是捕鱼结束将网搭在船边晾晒的情景,从造型设计到装饰纹样,都让人联想到渔船、渔网、捕鱼活动等水上生活的场面。

文化特征:陶壶是原始人类渔猎生活的生动写照。在新石器时代,人们捕鱼的能力已经明显增强,这也反映在渔猎工具的制作上,鱼镖、鱼钩、网坠等众多捕鱼工具被发明制造出来,甚至有占地区还修造了存储鱼类的窖穴等。从事这些复杂的活动离不开舟船的协助。远古时期舟船均为木质材料,容易腐烂,所以在考古层面上很难看到完整的实物。长江下游地区出土过独木舟及少量船桨等,资料大多不完整。这件船形彩陶壶是一个独木舟的模型,是原始人类制造原始舟船、网具并掌握捕技术的真实的物质反映。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生动佐证。

出土:这件文物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1958年,陕西省的文物专家们接到上级指示,他们将对宝鸡北首岭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北首岭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分为三层,代表着仰韶文化早、中、晚三期。

在发掘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这座遗址中的墓葬竟实行“男男”合葬、“女女”合葬的方式。除了墓葬方式特别外,专家们经过长期的清理后发现,这些原始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贝”主要以陶器、生活器具为主,一共出土各类文物6000余件。其中就包括这件特殊造型的彩陶壶。

关于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属于中原地区新石期时代的中、晚期,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制陶技术最能代表当时的手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从考古发现看,各部落都掌握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包括选用陶土、塑坯造型、烧制火候等一系列技术和绘画、贴塑装饰的工艺。彩陶彩绘基本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也有双色交绘的。据有关光谱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彩陶上黑色彩料可能是一种含铁很高的红土;而赭红彩料就是赭石。这些彩陶纹饰主要是以花卉和几何图形为主,也有少数的动物纹饰。而这类纹饰大多数绘制在钵、碗和罐类的口部、腹部,敞口的盆、钵等也有画在器物内底中的。

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也是先民生活过的地方。北首岭遗址发现的文物和村落遗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船形彩陶壶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活动,同时也是反映原始制陶业技艺水平的珍贵遗存,对于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提供了真实的物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