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 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辖区总面积1359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30.5万人,常住人口464.3万人(2017年末)。

晚清民国安徽省会安庆城市文脉:民国时期安徽的省会(1)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国家森林城市 ,素有中国“ 黄梅戏 乡”之称,国粹京剧的起源地 。有着“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之称,是皖西南 区域中心城市 ,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 著名景点有: 天柱山 、 迎江寺 、 振风塔 、 菱湖公园等。

晚清民国安徽省会安庆城市文脉:民国时期安徽的省会(2)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 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 潜山县 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 平安吉庆 ”意。

晚清民国安徽省会安庆城市文脉:民国时期安徽的省会(3)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安庆同时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会(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晚清民国安徽省会安庆城市文脉:民国时期安徽的省会(4)

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清乾隆年间,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 采茶调传至安庆地区,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 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黄梅戏。其中《 天仙配》、《 女驸马》等著名曲目脍炙人口,深受海内外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爱。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