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源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药方出自医圣张仲景。五石是指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和硫磺,最开始是用来治病的药,张仲景用来治疗伤寒病人,因为这种药燥热,对伤寒、疟疾病人来讲有补益的作用。矿石性的药材大多药性偏热,服用後全身酷热难当,必须以阴寒食物来抑其燥火,故又别名“寒食散”。

五石散为什么能让人上瘾(五石散的前世今生)(1)

2、流行

五石散的流行发端于三国魏晋时期的何晏。何宴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何进的儿子何咸死得早,留下美貌的媳妇尹氏和年幼的何宴。曹操任司空时娶其母尹氏,一并收养何晏。曹操对何宴不错,当自己亲儿子一样养着,稍大以后还把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何驸马偶然获得此药方,开始服食并加以改良。据记载,他容貌俊美、面容细腻洁白,魏明帝曹叡疑心他擦了厚厚的白粉,就故意在炎炎夏日请他吃热汤面。结果何晏吃得大汗淋淋,不时用衣服擦拭,结果脸色是越来越白,于是便有了“傅粉何郎”的典故。事实上,他之所以这么白,是服用了五石散的药物反应。他也时常在服用五石散后,喜形于色地告诉别人:吃了五石散,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让人神清气爽。有了这位“代言人”四处做广告,名士大夫纷纷效仿,一时之间,服五石散成了社会潮流。待到西晋之时,不吃五石散都不好意思出门。

五石散为什么能让人上瘾(五石散的前世今生)(2)

3、危害

五石散含有对人体有剧毒的砷化物砒霜,微量服用可以引导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强健神经、补虚壮阳,服用后,可以精神振作,血液加速循环,身体发热,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有些“飘飘欲仙”的感觉。过量服用会导致砷中毒,外在的表现就是皮肤干燥起疹、生疮溃烂,精神恍惚、心跳悸动、知觉失常。

魏晋名士轻裘缓带、衣袍宽大、不着鞋履,看起来飘逸如仙,于是就有了“魏晋风度”的说法。事实上,这种打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用五石散后砷中毒,身体发热、皮肤溃烂,需要将毒性和热量散发出去,名士的身体和内心是颇为痛苦的。服药后吃寒食、洗冷水浴、喝热酒,喜外出游逛,为人狷狂等等看起来放浪不羁的行为实际上都是砷中毒所致。由于古人对五石散的毒性认识不够,加之服散种种好处的诱惑,故而自魏晋至唐以来,五石散一直长盛不衰,丧命于其下的亡魂也是数不胜数。仅举以下几个例子:

书圣王羲之的干呕贴夜来腹痛帖是对服用五石散危害的生动表现。其子王献之也是五石散爱好者,四十三岁早亡。

晋哀帝司马丕,服食五石散过量毒发身死。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晚年服食五石散中毒导致性格大变,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经常诛杀大臣,最后落得个被皇次子拓跋绍刺杀身死的下场。

4、结局

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是古代的医学圣典。除此之外,药王的一大贡献就是毁掉五石散的药方。贞观年间,他曾给唐太宗李世民上书要将这东西灭绝,但因为很多皇宫贵族都在用,所以李世民没有同意。后来他便利用自己的威望,向天下宣告,流传世上的五石散方子是假的,真的在自己手上。"药王"既然这么说了,就连皇宫贵族也都纷纷拿出自己的五石散药方给孙思邈验证。只要来找他的,他都苦口婆心告诉他们五石散的危害,然后将药方销毁。直至孙思邈临终前还一再嘱咐床前弟子,一定要焚尽天下五石散配方。此后,他的弟子也并没有停下,终于几百年后,五石散的方子就此湮灭在历史中,我们要给药王点赞!!!

五石散为什么能让人上瘾(五石散的前世今生)(3)

药方的本意是治病救人,可惜一旦滥用,就变成了毒品,现代人也不能免俗。例如芬太尼,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镇痛。但后来芬太尼成了毒品的重要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