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知道现在是公元2022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那么,公元前和公元后是如何划分的?公元1年是我国古代的哪个朝代?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就需要了解纪年的历法。

公元从古代什么朝代开始(公元前和公元后究竟是如何划分的)(1)

在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五种纪年的历法。

帝王纪年法

从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可以看出,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商王、周王和各诸侯国王均以在位的年限来纪年,这种纪年方法被称为“帝王纪年法”。《春秋》是记载鲁国国史的,书中就是以鲁国国王的在位年数纪年。商周时期中国还没有统一的政权,各诸侯国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因此,纪年也是非常混乱的。

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始于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汉武帝创建了年号。从汉武帝开始,到清朝灭亡,使用过的年号总计有650个。其中有不少年号是重复使用的,比如“太平”,历史上曾有八位皇帝使用过这个年号。一般新皇帝即位会采用新年号,年号可以随时更换。换年号最多的皇帝是唐代的武则天,她在位二十年一共换了十八个年号,有时一年换两个年号。人们习惯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本人,比如乾隆皇帝。历史典籍中也常用年号还指代某个朝代的帝王,但是这会给不熟悉历史的人带来很多不便。

公元从古代什么朝代开始(公元前和公元后究竟是如何划分的)(2)

岁星纪年法

岁星纪年法是以天象为基础的纪年法,最早出现于《国语》和《左传》。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木星运行一周天用十二年,即十二年为一周期,于是便把木星定为岁星,用来纪年。但是木星运行周期并不是整十二年,而是11.8622年,这样用实际岁星的位置来纪年就不准确了。所以,岁星纪年法在春秋时期使用过很短的时间便销声匿迹了。

太岁纪年法

岁星纪年法失效后,人们就假象了一个理想的天体——太岁,它速度均匀地运行十二年一周天,只不过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用太岁来纪年的方法叫“太岁纪年法”。但是,由于太岁是不存在的,它必须与木星保持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由于木星周期不是整十二年,而理想的太岁周期必须是整十二年,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太岁一旦失去了与木星的对应关系,太岁纪年法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太岁纪年法使用的时间也很短。

公元从古代什么朝代开始(公元前和公元后究竟是如何划分的)(3)

干支纪年法

据史籍记载,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开始运用“干支纪年法”了。所谓“干”,就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又叫“十干”。所谓“支”,就是“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以又叫“十二支”。我国通常把“天干”、“地支”作为顺序符号使用,也用来纪年。

天干和地支都有阴阳之分,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如甲子、乙丑等,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现在我国农历仍沿用干支纪年,直到现在人们还会用干支的年号来指代一些历史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公元从古代什么朝代开始(公元前和公元后究竟是如何划分的)(4)

公元1年是历史上哪个朝代?

中国从1912年起开始使用国际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历”,它是当今世界通用的纪年体系。公历纪年可以长期延续,永远不会重复,而且精确度很高,三千多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公元纪年也叫“西元纪年”,公元1年就是耶稣降生之日,也是公元元年,耶稣诞生之前是公元前。那么,公元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呢?通过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得知,公元1年的时候,是西汉平帝刘衎统治时期。汉平帝的年号叫元始,按照帝王纪年法,公元元年也正好是元始元年。汉平帝是西汉的末代皇帝,当时朝政大权掌握在王莽手中,汉平帝死后,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

公元从古代什么朝代开始(公元前和公元后究竟是如何划分的)(5)

中国日历是有特色的“阴阳历”

不过,虽然使用公历纪年,但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仍然使用农历,有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我国有阴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历法,阴历是以月亮圆缺交替一次为根据确定每个月的时间长度。月亮圆缺变化平均一次大约是29.5天,取整数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一年为354天,比阳历少11天。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根据确定一年的时间长度。一年的时间长度大约是365.2422天,取整数平均一年为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28天),闰年为366天。阳历与月亮圆缺无关。

阴阳历就是每月的天数与阴历相同,但通过设闰月的方法,使阴历中一年的总天数与阳历中的一年总天数相接近,就是19年里面有7年是闰年,闰年多出一个月,为13个月。所以,中国的日历是非常有特色的“阴阳历”,它既反映了月亮的圆缺,又能够与阳历的气候变化相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