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到了一个仿佛只存在于史书中的神秘国度——夜郎。

夜郎古国灭亡的原因(辉煌300年的夜郎古国)(1)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

华夏大地上,曾经辉煌一时,又悄无声息湮灭的古文明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古巴国、古蜀国、古楼兰、古大理,月氏、乌孙、龟兹、乌桓、高昌、柔然……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有人说,古楼兰、古大理、古夜郎,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史记·西南夷志》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似乎也佐证了当年夜郎国的强盛。

可惜,这个美丽的古国,之所以为人熟知,并不是因为她的美丽,她的神秘,她的文明,她的强盛,却因为一句话,活脱脱成了“反面典型”。

那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话是——汉孰与我大?

夜郎古国灭亡的原因(辉煌300年的夜郎古国)(2)

汉孰与我大?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史记》中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达滇国(云南)。期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汉使途经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同样问题。因而世人便以此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

看上去,夜郎侯似乎挺冤枉,无端端替滇王背了个锅。明明是两个人都问了同样的话,却只有“夜郎自大”流传广远,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

其实,夜郎国,挺“文艺”的。

美丽的传说与独特的“竹崇拜”

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

俗话说:“不凡之子,必异其生”,这个从竹子里冒出来的小男孩儿,便是夜郎国的始祖。夜郎国因竹而生,以竹为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崇拜”习俗。

夜郎古国灭亡的原因(辉煌300年的夜郎古国)(3)

时至今日,在贵州西南部的镇宁县,有一支自称为蒙正的苗族村子。据说,村子里世世代代保留着一枚夜郎国主“多德”自制的青铜印玺。他们自称是夜郎国后裔,至今仍盛行古老的竹王崇拜。2018年,中国第一座大型夜郎竹王祠在镇宁落成。

“夜郎自大”终成空

想当年,夜郎国鼎盛时期,所统治的周边小国达到39个。那么,如此强盛的夜郎国,究竟为何突然消失不见了?

西汉成帝年间,当真“自大”了的夜郎王——兴,或许被自己的“战无不胜”冲昏了头脑,撺掇周边22个小国联合反叛汉朝,却被新上任的汉朝牂牁郡守陈立所杀,夜郎国就此灭亡。300余年的辉煌,一朝灰飞烟灭。

说句题外话:

汉成帝是谁?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不过,他身边的女人比较有名,他的母亲叫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妈,就是篡汉建立“新”朝的王莽;他的媳妇(皇后)更有名,叫赵飞燕,就是“可怜飞燕倚新妆”的那个飞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