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被复杂的专业名看花了眼吗?你还在看名字猜专业吗?那就和专业百科栏目一起,深入了解专业特色、行业背景、就业前景,更有专业教师、知名校友现身说法,为你深度解读专业的秘密。

1.专业导师

全国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百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1)

王宏伟,教授,博士,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为传感器及信号处理,讲授《信号与系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军事预研项目1项和多项北京市级项目。

全国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百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

殷树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生理信号检测芯片设计、IP复用技术,讲授《半导体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

2.培养目标

本专业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较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及创新应用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智能电子信息处理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开发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泛在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从事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与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专业特色

以新一代智能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技术为主线条,以传感技术为隐含线,聚焦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制作以及芯片应用开发,培养学生新一代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芯片级、系统级、应用级设计能力。

课程体系设计以集成电路设计和传感器集成应用开发为特色,强调实践训练,开设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结合竞赛、创新课题、开放性实验、毕业设计,构建全链条模式的培养方式。每年聘请Intel公司资深工程师进行一周课程实践指导,在大学期间直接接触产业领域,获得知识能力需求。

全国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百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3)

4.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嵌入式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FPGA设计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智能平台应用开发。

5.毕业前景

毕业生大多数已成长为单位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就业率稳定在98%及以上,学生就业面宽,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IT企业,如百度等知名企业;毕业生考研或出国比例每年在15%左右。

6.校友赠言

依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平台,能为自己深度进入IT前沿领域提供快速成长平台。-------2004级学生杨鹏飞 中国科学院博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

只要努力并利用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平台,同样可以获得跨入国家顶尖科研平台学习机会。-------2009级学生王明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任职于中国银行数据中心。

“师哥师姐在哪里”

1、朱海涛 北京中科慧眼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研发总监

2、王凯 韵盛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合伙人

3、邢君龙 北京泽塔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监事会主席

4、胡浩慧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FPGA工程师

7.师长寄语

倪晓明副教授:电技专业培养人才目标领域是集成电路设计及芯片应用开发,这些是当前国家非常重视产业领域,拥抱电技,相当于一脚就跨进IT高端产业领域。

李涵副教授:电技专业知识体系跨越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主干学科,内容多,需要更加勤奋、踏实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