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百度到的太原地图
是这样的
但是太原土著心中
太原地图是这样的
太原人心中不按六个区划分
而是按照......
太原的城市南北分割线是哪一条?
对,就是这么不平衡
过了迎泽大街
都算南边
而过了胜利街
那就是感觉快到阳曲县了
在这样竖长的城市里住久了,很多太原人对于南北位置的概念是极其靠想象力的。
比如说,你和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聊天:“你家在哪住啊?”
他说:“我在北面住。”
你说:“哦,那咱俩住的不远。”
那是真的不远
但是,如果住南面的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你:“你家在哪住啊?”
他:“南面。”
你:“具体点,过了南内环没有?”
他:“过了,亲贤街再往南!”
你:“长风街上?”
他:“还往南!”
你:“南中环?晋阳街?”
他:“北格镇!”
太原人习惯把迎泽大街以北胜利街以南称之为“北面”,再北的住户,就要说“北中环”别人也就大概知道很远了。但是一说南面,那就是广阔天地走马御风。尤其是有人问你:“你家在哪住?”千万不要说:“我家在小店区住!”
从王吴村到大营盘,是要交过桥费的!
在太原人狭义的“小店”中,你大概要住到龙城大街以南,电子街、龙盛街、晋阳街这里,还要说一口地道的小店子话,正宗太原味儿,酸爽。
说道小店话,在我印象中太原话只有两种:
一种是北城太原话,带着泥土的清新和迎泽公园的芬芳,有稍许的俏皮和耿直掩盖不了那股土味儿,还好在我三十年的人生里从中听出了亲切和舒坦。
另一种是小店话,不管是阳曲县话还是后北屯话还是东山话都是小店话的味道。最简单的区别,太原话的“我”发音“呃”三声,小店话就是“偶”三四声都有。
做一个简单的发声练习,普通话发音“小猪佩奇”,太原话发音“笑祖陪起”,小店子话发音“秀组排起”。
这方面我不敢说是行家,只是简单介绍,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并指正。尤其是想到小店子后生的金链子和大粗胳膊我就瑟瑟发抖~
说到美食集散地
很多人会想到食品街
对于太原土著来说,食品街吃是不会吃的,这辈子都不会吃的。也不一定,毕竟有屈里洪和雪山冷饮这些老牌子,也有新开的烤鱼川菜粤菜这些时尚美食,但是太原土著还是有自己的美食坐标。
泛桃园地区:桃园二巷,王萍面皮领衔的桃园二巷是很多太原人解馋的好去处,火辣辣麻辣烫米线、桃园小吃林、鸡蛋灌饼、江南鲜食店,往东走还有回民馆子清聚园,加上四巷烧烤,三巷茶社,好不热闹。桃南一条街上也有唐都、鼓楼羊汤这样的老情怀老味道的饭店,这一片真的是想起来就流口水。
老军营:你有王萍领风骚,我有黄式惹人撩。黄氏大面皮名声在外,加上老军营沾串、炸串这些平易近人的小吃。说到打卤面,不能不提老军营打卤面,正宗!地道!通透!新建路之隔的菜园街曾经也有很多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市容整顿的压力下现在显得乏善可陈。
义井:去过一次,被人潮挤得水泄不通,只记得满眼是烧烤和沾串,夹杂几个花甲粉和烤扇贝这种新潮美食。就是一个不到五百米的狭长小市场,热闹非凡,并且因义井沾串被附上光环!
还有一些,形单影只单枪匹马,很难形成矩阵了。上帝炸鸡告别大南门,南海街烧烤麻小扎堆,回民馆子还是坚挺,亲贤长风商圈的高消费还需要时间考研方能落地成文化,小店的羊汤很有特色,当地人成为小店牺汤。
太原南北,两种生活
城市的发展和重心不断地向南向南,拉开了新老太原人生活的差距。北面的太原人还是那种太钢太重晋机工人那种典型“太原生活。”挣着基本工资,骑行在大街小巷,接孩子买菜做饭熬稀饭,闲来无事一瓶红盖汾点几个过油肉土豆丝pie上一pie。
南边的人过着时尚的都市生活,大公司大企业往南走,王府井茂业往南流,酒吧夜店都在南面开。人们上班开车,下班夜生活,南面的夜晚,总比北面来的晚一些。太原之南可以南到晋源,南到北格,南到榆次;太原之北,总仿佛北无可北。
就好像买衣服一样,去海子边服装城的,和去王府井茂业奥特莱斯的,没什么交集。大裤衩和二股筋儿,过了迎泽大街就变成西装衬衫,这是百姓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至于太原的东西之分,一条汾河划得规规矩矩,隔得干干净净。河西,除了各种煤矿单位、重工业单位,就剩理工大科技大和下元;河东呢?写下去太费流量了。
大濮府的老院子悄悄消失
现在,它叫铜锣湾
这是时代和历史的选择
这是载满过去的太原
疼痛的现在憧憬着未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独一无二的太原地理
这是生活给出的答案
不会错的
最后来点儿轻松的
关于太原的降雨量?
温带大陆季风性性气候
春季温暖干燥,夏季炎热干燥
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但是老太原告诉你:
嗷,nia南面下得可大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