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支撑。而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关乎国家的科技创新未来。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更多的青少年科创人才,学校教育是关键因素之一。

近日,《北京科技报》专访了5位京城名校校长及主管科技教育的副校长。值此学生开学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在科技教育开拓之路、探索之路上的理解和思考。

小学生需要怎样的科技教育?如何培育科技创新的土壤?名校校长谈科教系列访谈,请听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何立新的看法及实践。

撰文/记者 何从 编辑/吴洣麓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采访人物】

北京老校长点亮山村娃娃新希望(名校校长谈科教北大附小副校长何立新)(1)

何立新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拥有北大底蕴和百年历史的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北大附小”),今天已成为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小学名校。尤其是在近年来,这所很多人眼中“安静内敛”的北大附小,还释放出强劲的办学实力和创新活力。

北大附小科技教育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量变到质变,教师和学生不断拓展科技创新课程和学习空间,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青少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赛事,为北大附小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北大附小副校长何立新从2003年开始,就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和北京市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连续多次获得过全国、市级的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近日,何立新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专访时分享了小学开展科技教育的经验和理念。

◎◎◎

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孩子科学素养

北京科技报: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方面,北大附小是如何做的?

何立新:北大附小的科技教育最初源起是各个科技项目和社团,从建立起由科技社团激发的多个兴趣点,进而基于多年的科技社团实践,逐步发展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多门科技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北大附小还通过硬件环境建设、校本教材与课程开发、社团建设等多种途径深化科技教育,在普及与提高两个层面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北大附小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级别的科技创新大赛,在社团和竞赛中,学生们磨炼意志,收获友谊和竞技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志品质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学校还依托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创客创新空间等多方面实践,进一步完善充实北大附小特色科技课程体系。

北京老校长点亮山村娃娃新希望(名校校长谈科教北大附小副校长何立新)(2)

▲何立新指导学生制作机器人(供图/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

进阶式多层次的科学课程

北京科技报:北大附小是如何安排学生的科技类课程的?

何立新:基于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北大附小为学生制定了“国家基础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的进阶式学习策略。科技教育中涉及的科技类课程属于科学素养范畴,是北大附小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丰富与拓展,包括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3个层次。

基础类课程主要以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国家课程为主,学生在基础类课程的学习中,展开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

拓展类课程以校内选修课为主,既是国家课程的拓展和补充,也是结合北大附小实际情况,体现北大附小育人目标的特色课程。拓展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研究类课程以专业纵深和研究性学习为主,由学生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组成。课程涵盖中高年级学生,与拓展类课程衔接,为明确自己爱好方向的学生提供高阶学习平台。通过项目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会借助多种资源,主动学习、运用多学科融合知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的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素养。

北京老校长点亮山村娃娃新希望(名校校长谈科教北大附小副校长何立新)(3)

▲学生聆听科技老师讲解(供图/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

开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科技教育

北京科技报:北大附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活动中,有没有一些案例分享呢?

何立新: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发展空间,依托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规划课题,北大附小在科技教育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博物学思想等理论,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现实问题,做有思考有责任的科技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热心科技活动的孩子,老师们会对接高校专业老师和实验室,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科学土壤。比如,有个孩子经常看到奶奶为他手洗衣服,手变得粗糙了,于是想发明一种不伤手的洗衣片,既能够把衣服洗干净,又能够保护奶奶的手,于是他和奶奶一起找到学校的科技教师。

孩子的孝心感动了科技教师,老师专门邀请化工大学的教授作为孩子的辅导老师,并进行分工,孩子制定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教授负责疑难解答、提供实验室进行试验,奶奶负责一些材料的提供。周末的时候到化工大学实验室进行试验、分析、修改试验、完成实验报告,最后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修改。

北京老校长点亮山村娃娃新希望(名校校长谈科教北大附小副校长何立新)(4)

▲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供图/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

很多科技大赛优秀项目源于生活

北京科技报:您如何看待小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何立新:近几年来,各种科技竞赛的主题,都会选取与社会热点息息相关的问题,大赛中很多优秀的项目也是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借助多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科技竞赛给有兴趣的孩子提供了展示平台,给孩子不同的选择,在进一步激发孩子兴趣的基础上,为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孩子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可以让青少年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能力、广交朋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北京老校长点亮山村娃娃新希望(名校校长谈科教北大附小副校长何立新)(5)

▲学生展示科技成果(供图/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科技报:您认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何立新:青少年创新活动给有科学研究才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让有此才能的孩子及老师多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优质人才发展。希望政府机构可以请科学家、专家到学校给学生做一些更普及性的讲座活动,挖掘更多的科学小人才;给基层老师做一些培训工作,让他们能更好地辅导孩子们。

北京老校长点亮山村娃娃新希望(名校校长谈科教北大附小副校长何立新)(6)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获取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