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这首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全诗语言朴素,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下面请欣赏张瑞图、米万种、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的书法作品。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

张瑞图的这幅作品字字独立,用笔也并没有那么快,点画很精到,字形瘦劲挺拔,峻峭劲利。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2)

米万钟的这幅字用笔灵动活泼,结字明快,线条质感强烈且富有弹性,字势强劲,质妍互用,意趣高古。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3)

刘重庆的这幅字用笔苍劲有力,浑朴大气。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4)

郑板桥的这幅作品风格独特,单字长扁不一,左摇右摆,奇姿妙态,古朴古拙。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5)

骆成骧的这幅字用笔劲健爽利,线条瘦劲,俊秀挺拔。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6)

萧娴的这幅作品藏锋起笔,用笔直拙瘦挺,点画有收有放,字形有长有扁,浑朴典雅。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7)

周慧珺的这幅字用笔畅快,笔力劲健,动感强烈、气势宏阔。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8)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9)

王厚祥的两个版本作品,第一幅字线条瘦劲、少变化,显得清幽淡雅。第二幅字枯笔开头,中间用重墨,字的缠绕,行的摆荡,线条的变化和墨得变化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0)

王文英的这幅作品里的字写得率意轻松,柔中见刚,气韵高古。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1)

丁申阳的这幅字的特点很鲜明,用笔连绵萦带,每一行字连带都很多,线条瘦而且干,好似枯藤缠绕。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2)

言恭达的这幅字挥洒自如,纤毫必究,点、线动感强烈,仪态万千。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3)

吕金光的这幅字雄浑苍劲,意境开阔,呈现出一种刚强之气。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4)

胡崇炜的这幅作品用笔含蓄,字字独立,字字歪扭,其形怪,其韵浓。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5)

王志立的这幅字用笔灵巧,点画精劲,线条韧性足,意蕴悠长。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6)

杨广馨的这幅字的节奏感把握的很好,用笔的疾徐、结构的抑扬、开合,和谐统一。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7)

程兴林的这幅作品结字险绝,正斜相依,力求形式活泼新颖,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8)

郑板桥为何写难得糊涂 张瑞图米万钟郑板桥等十多位古今名家同写李白山中问答(19)

常秀林的两个版本作品,用笔雄健率意,气韵连绵,气势雄强,洒脱中见法度,飞扬中见凝重,呈现出正大之气、浪漫之气。

你更喜欢谁的作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