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天天盯到孩子分数看,最终的危害有多大?3岁前孩子没有得到母爱后果是什么?3岁后,孩子的要求是不是都要满足?二孩家庭该怎么处理两个孩子间的矛盾?……这些让80、90后家长们焦虑的问题,今天都得到了解答。12月1日,由金苹果家庭教育中心主办的2019PAT家庭教育论坛吸引了上千名关注孩子教育问题家长参加。八大专题、十四场讲座,座无虚席,全程高能,甚至上午主论坛进行到了一点都无人提前离场。

孩子成长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成长中的问题14位专家全部给你解答)(1)

教育中有太多的“近视眼”

培养孩子容易被什么所遮蔽?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张伟提出了这样的命题。排位、赞誉、分数、试卷……教育中太多的“近视眼”,导致了我们让孩子上1个奥数班不够要上5个、做5道题不够要做8道题,家长强势介入不是把孩子引向高处而是走向低处,学习动力越来越衰竭,越走越不想走。张伟一番话发人深省。面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孩子成长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成长中的问题14位专家全部给你解答)(2)

张伟

教育是面向未来和应对未来的智慧。“真正的教育质量是看我们的教育离未来有多近。”孩子的成功不仅是今天的荣耀和家长脸上的光彩,而是在未来能否绚烂,如何绽放;不是我们今天的舒适感和不太真实的“自尊感”或“超越一般人”的优越感,而是为孩子走向复杂的未来铺了什么真实的路,不是虚幻的被别人暂时艳羡的桥。

未来社会,人工智能和全球融通将成为两个显著的特征,我们今天所重复的一些工作、训练可能在未来社会被机器取代,那么哪些是容易被机器取代的?如果我们不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兢兢业业培养出来的人就会成为未来的失业者,“知识可以随时学习随时弥补,不好弥补的是综合商。”张伟指出,今后一般性的智商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所以,教育要发展的是走出传统的智商,情商、好奇商、社会商、自然商、逆商。他尤其提到了世界教育现在特别强调的好奇商。为什么不少孩子到小学中段学习动力会衰竭?“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被我们的一些家长和一些老师训斥得没有了。”张伟毫不客气地批评。

“好奇商与智商、情商一样重要,人要是没有好奇心所有的动力就没有了,没有好奇就不会动脑筋,你的职业生涯也基本终止。当你没有好奇心,重复做事情的时候,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取代你。”学校教育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才是第一位的。只有孩子保持了好奇心他的一辈子活得才有劲。

考后100分比考试100分不差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姚鸿昌的讲座从一个孩子说起。一次,有个孩子悄悄问他,姚老师我是猪脑子吗?姚鸿昌一听笑了,怎么可能呢?“那我为什么数学成绩总不好呢。”孩子反问道。原来,这个孩子在班里学习成绩不太好,而且还爱和同学打架。做了家访后才了解到,每次孩子考试考得不好,妈妈总要说他,你简直是猪脑子。

孩子成长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成长中的问题14位专家全部给你解答)(3)

姚鸿昌

面对这样的家庭,应该作何改变?姚老师分了三步来做:“第一步,唤醒孩子说服父母。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但是他误以为自己脑子笨,所以需要唤醒孩子。同时还要说服父母不要总说孩子笨。第二步,改善环境,学会说话。大人如果不会说话,孩子也不会说话。第三步,和谐关系实现成长。”

很多父母有很多的高人智慧,比如考后100分。姚鸿昌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太好,每次考试卷子拿回来,他都不好意思给父亲看,但是父亲看完后却说“不错,已经及格了,说明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父亲理解他,因为他转了几次学,功课有点跟不上,父亲说把做错的做对就行了,于是姚鸿昌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父亲看了,给他打了100分,并说了一句话:“考后100分比考试100分不差,继续努力吧。”

抚养 教养 培养 教育孩子的三个台阶

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经历以及众多的犯罪案例分析,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玫瑾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到孩子教育的三个台阶。在她看来,孩子0-3岁以抚养为主,3-6岁以教养为主,6岁开始要上学,上学就进入到培养阶段。

孩子成长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成长中的问题14位专家全部给你解答)(4)

李玫瑾

如果说3岁之前是不尽的爱,3-6岁开始就要立规矩,6岁之后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到了12岁孩子进入到青春期,这个过程的培养家长需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帮孩子寻找他的价值。第二,要跟孩子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包办。现在很多家长出的问题是6岁之前不管,或者不耐心,12岁之后开始管学习了。前面的性格没有建立好,情感依恋关系没有满足,很多习惯没有关注,到12岁才开始管,这是很多孩子出现痛苦和逆反的重要原因。

很多父母遇到小孩子哭闹的时候,认为不应该满足他,该怎么办呢?李玫瑾说,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无论他在什么地方,当他哭闹的时候把他抱起来,带到卧室里去,把孩子放到地上,然后讲四个不要做:第一,不要在这个时候骂他,因为你的骂不解决问题,他很痛苦,你的骂只能加重他的痛苦。第二,不能打他,有的母亲急了说再不起来打你,这个表现也不对,他这么小,你那么高个,不能在这么大的悬殊下欺负他。第三,不要在这时跟他讲道理,他在哭的时候跟他说你这样不对,给他的感觉是你求他,所以不要出声。第四,不要走开,有些家长说你哭就把你关在厕所里哭够再出来。这些都没有意义。家长要做到无言自威。要让孩子建立与人打交道不要以闹的方式,要说出来。这就是性格的开始。

孩子的发展身体先发育再是智力发育

人脑的发育是从脑的后部向前部发展,与之对应的是身体先发育,然后再是智力发育。现在很多家长,孩子6岁上下就报奥数班,李玫瑾认为这是把智力的东西变成技能,技能靠重复训练,智能是不需要训练。

人是有智力上的差异的,智力差异不是靠技能训练出来。孩子早年要发展的是身体。比如说跳舞,比如说游泳,比如说打乒乓球,各种各样体力方面的活动。因此,在孩子4岁上下一定要开始孩子体力训练,早年体力越好,到高中、大学的后劲越足,不会出现抑郁症的问题。“有些人到70岁身体那么棒,他早年一定吃过苦。孩子的性格训练,体力之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