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老师喜欢什么样的结尾(阅卷老师喜欢的故事画面感)(1)

提纲是叙事的结构骨架,将其变成血肉之躯的并不是章节,而是场景。

——彼得·鲁比

不少同学在写完故事后,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没有身临其境感、无法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没有氛围······这都是源于你的故事没有场景,也即画面感的缺失。那么,什么样的故事叫做有画面感呢?有画面感的故事又会有怎样的好处?接下来以曹文轩《草房子》为例,带你进入一个有画面感的文学世界。

一、建立画面感就是创造“空间感”

阅卷老师喜欢什么样的结尾(阅卷老师喜欢的故事画面感)(2)

· ··✦· ··✦ · ·· ··· ✦

范文示例:

“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枝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

“木船静静地停在岸边。没有月亮,只有风。风吹得两岸的芦苇乱晃,吹得水面泛起波浪,一下一下拍打着河岸。树上有鸟,偶然叫一声,知道是风的惊扰,又安静下来。村子里,偶然传来一阵呼鸡唤狗的声音。到处是一个意思:天已晚了,夜间的寂寞马上就要来了”。

——《草房子》第三章《白雀》

解读:

大家读完这段文字是不是觉得特别有画面感呢?那是因为现实生活是三维空间,如果要让读者在故事中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实的维度,就必须使故事拥有画面感。正如马克·克雷默所说:“你必须要设定场景,这样读者才能有体积、空间和维度的感觉,并且能产生感官的体验”。

牛刀小试:

“夜更黑了,船长打开一盏巨大的探照灯,在上游形成一道银白色的光柱,受惊的昆虫在闪烁的光柱里狂乱飞舞。在前方的黑暗中,导航浮标反射着红宝石和绿宝石般的光芒。东岸之上,一轮满月升起,缓缓地从门廊支架间穿过。船只在蜿蜒曲折的河流中前行,如同深处维多利亚时代的巨石阵中”。

——韦恩·柯蒂斯

请注意,柯蒂斯是如何运用探照灯来创造空间感的。很多透视性强的画面也可以这样处理:一条小路蜿蜒伸入积雪覆盖的树林,一段向上的楼梯,一条延伸至天际的铁轨。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充实故事的画面感。

二、建立画面感需要营造“镜头感”

阅卷老师喜欢什么样的结尾(阅卷老师喜欢的故事画面感)(3)

范文示例:

“冰封的大河,早已融化成一河欢乐的流水,在阳光下飘着淡淡的雾气。河水流淌稍稍有点急,将岸边的芦苇轻轻压倒了,几只黄雀就像音符一样,在芦秆上颤悠。

这孩子的喊叫声撕裂着春天的空气”。

——《草房子》第四章《艾地》

解读:

大家在观影过程中是否注意到影视剧中经常使用“空镜头”来进行转场、抒发情绪、交代背景等,其实故事创作中,我们也需要使用一些具有画面感的句子来为文章“确立镜头”故事中,适当“空镜头”的插入,不仅能使前后情绪衔接更自然,也能让故事充满画面感。正如曹文轩《草房子》中的描述,这孩子的惨叫声撕裂了春天的空气,是怎样的春天?其实在前文中早已交代清楚。

牛刀小试:

“站在西马萨诸塞州的霍利约克山山顶举目远眺,你可以看到康涅狄格河谷,直达天际的广阔田野和森林风光,老城北安普敦位于天然屏障之中。东边一条宽阔的河流蜿蜒流淌在玉米田间。西北边,远处伯克郡的丘陵连绵起伏,比北安普敦的许多房屋尖顶还要高······”

——《小城警察》

作者基德尔开篇便建立了关于城镇的镜头,镜头架在山顶观看,读者可以在这个风景之中体验故事中的城镇。周围风景加强了读者对小镇的感受,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中心——小城警察。所以说,故事创作需要建立适当的“镜头”,让你的文章更有画面感。

三、建立画面感需要赋予场景“真实感”

阅卷老师喜欢什么样的结尾(阅卷老师喜欢的故事画面感)(4)

范文示例:

“沙沙声仿佛已经响了千年了。枝头上偶然落上几只鸟,叫两声就不叫了,因为安静,就立在枝头上打瞌睡。睡着睡着,忽然觉得太安静,就惊醒来,一身羽毛收紧,伸长脖子东张西望,然后战战兢兢地叫了几声,受不了这番安静,朝远处飞去了”。

——《草房子》第八章《红门》

解读:

故事描写的重要目标在于创造“真实感”,而生动的细节则是逼真场景的重要元素。如果说“空间感”的塑造、“镜头感”的建立都只是赋予故事框架的话,那么“真实感”就是赋予故事生命力。故事创作中,适当的“特写”镜头(细节)描写的加入,能让故事更逼真、更生动。

牛刀小试:

“沙尘暴的第二天,这座拥有五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就包裹在一层灰尘之下。这些灰尘是从伊拉克的沙漠中吹过来的。下午,天空从黎明时分那令人目眩的黄色变成了血红色,暮霭般的褐色之后,便是傍晚十分怪异的橙色。偶尔,蔬菜摊上的洋葱、番茄、茄子、橙子会给城市增添几笔颜色。全天都在下雨,这将巴格达沐浴在一片泥浆之中”。

——安东尼·谢迪

作者对于沙尘暴的描述,加入大量细节的刻画(如蔬菜摊点的细节刻画营造出了场景氛围,蔬菜摊点成为作者在沙尘笼罩下的唯一色彩),不仅让场面更具“真实感”,同时还营造出一种氛围,使读者轻松获得体验,甚至能够在阅读中“自由呼吸”。写作时,我们也要注意,我们所描绘的场景中,是否也有像蔬菜摊点这样“微不足道的东西”,能帮助你创造故事中的“真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