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家吐槽

2013年,作家方英文曾在他的博客中曾撰《秦始皇老哥不容易啊》,吐槽「宝鸡日版」的报头「宝鸡」二字不繁不简,不伦不类,感叹「秦始皇老哥统一文字多么不易」,何必如此混乱用字: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

【注1】

另一作家袁敏杰先生也撰文支持方文英的观点,他认为:

「方英文先生的批评无疑是对的。作为大众传媒,出现这种瑕疵实在是不应该的」,这两字是「繁简杂交混血儿鸡」。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2)

【注2】

我看了下方先生的书法真的不错,近似文征明书风: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3)

方英文的书法作品

但是,这两位作家显然对这个问题理解是有偏差的,我完全无法同意,本文也就是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二、论「宝」说「鸡」

第一,《中国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很明确的规定,像这种「报纸抬头」是可以写异体字、繁体字等非规范汉字。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4)

注3

第二,「宝、鸡」这两字还真不是臆造的「繁简混搭的鸡血儿」,这两种异体写法一直都存在。

「宝」字始见于金文,「鳮」字是宋元时代就出现的一个「异体俗字」。

下面我就引用文物和文献证明这一点:

「宝」字的异体字很多,最早的写法可以追溯到西周金文:(军廾)鼎: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5)

注4——《殷周金文集成》器号1771

可以看出【(军廾)鼎】的「宝」已将繁体「寶」的「贝」省去,将「缶」简化成一点。

从「王」从「宀」的「宝」出现在西汉玺印文字:

注意:古文字时代「王、玉」几乎是同形的,后来为了区别二者「加点」为「玉」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6)

一些先秦、秦汉古印、古器上的「宝」字: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7)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8)

注6

今文字时代的行书「宝」字:

元俞庸《跋陸遊自書詩卷》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9)

注7

好,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

再来谈「鸡」字:从「又」从「鳥」的「鳮」,也是一个流传近数百年的异体俗字,这个字频繁的出现在宋元以来的刊刻小说中。

民国时代的「简化字运动」,当时的学者做了很多学术研究准备,广泛搜集历代以来约定俗成的俗体字。

刘半农(刘复)编写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就是其中之一。

「鳮」其实是正宗纯种的「古字」,这个字宋元以来的刊刻小说《目莲记》《金瓶梅》使用非常频繁。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0)

注8

其实,民国时代简化方案就采用过这个字: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1)

注9

我找到了陈光垚先生的著作,民国时代发行的《常用简字表》,这本书在1936年出版,正是当时的简化字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2)

注10

这本书就收录了「鳮」这个字,用草书的方式对「鳥」进行简化,还有我们今天常见的一些简化字:如:双、医、兰: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3)

注10

所以,今天的「鸡」就根据古代的手头字「鳮」类推而来的,不是49年以后对「雞」的简化: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4)

注11


结论:

我一般写考据文章,肯定会以密集的信息,可靠的文献,尽量做到无懈可击。

因为有些文献太过于古老,我实在收集不到,我只有通过其他文献进行交叉验证,增加结论的可靠程度。

通过以上的考证,证明了「宝鳮」二字的来源,是古代的异体俗字,或者说叫「手头字」。

我也不知道是哪位书法家写的「宝鸡日报」抬头,应该说这四个字写得不错。

「宝鸡」二字无论是从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法规,还是从文字学角,都完全得当,两位作家吐槽「臆造的繁简混血」并不成立。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5)

今天,总有些人在网上说:

  • 「草书楷化」不符合汉字规律,
  • 俗字就是俗字,不能代替正字。

其实,一个时代的俗字,就是下一个时代的正字。

小篆是大篆的俗字,隶书是小篆的俗字,楷书是隶书的俗字..........楷书很多部件都是章草简化变来的。

稍微知道一点汉字演变都会明白的道理。

汉字就是这么以俗变正,由繁趋简,交替前行,渐渐演化,保持文字的连续性。所以,今天我们能很轻易的破解甲骨文、金文。

现在,你是否明白简化字为什么要尽量从俗从简,宁可牺牲理据度,也要尽量采用历代的俗字?

就是因为「路径依赖」的惯性过大,尽量保持文字的连续性。

1949年以后,八成以上中国人是文盲,在非文盲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二十万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册,页193)的数据: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6)

注12

也就说在当时的非文盲中,很多人稍微读过几年书,认得几个字,如果你不依据「从简从俗」的原则,选取已经有广泛使用基础的俗体字,很容易将这些认得几个字的人,变成「新文盲」,加大了教育成本。

我在前文简化字溯源:「鸡=难」的类推悖论是简化字的失败吗?(一)的结论中我说过,汉字简化的第一原则:从简从俗,约定俗成,就是为了保持文字的连续性,不让文字产生断代。

语言和文字,是有强大的路径依赖惯性的。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去想想英文为什么有那么多词汇不符合构词规律:

比如英文的【肉:Meat】——

  • 【mutton:羊肉】
  • 【pork:猪肉】,
  • 【beef:牛肉】,

英文为什么不跟汉语一样,直接语素组合构词,既符合人的类推逻辑思维,又减少记忆成本?

这是因为这些英语词汇都是借用自外来语:

古法语,一千多年以前,法语是高雅的语言,英语是蛮语土话,当时贵族不屑于讲英语,就借用法语词汇,然后就约定俗成,固定下来了。

这就是「约定俗成」和「路径依赖」在语言中的表现。

我记得曾在网上看过一个香港学者发表的一篇文章,他说年轻时候一个星期就学会了简化字。

同样,你是不是也不需要刻意去学,也能认得繁体字?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这就是简化字的成功,保持了汉字的连续性,减少了学习的成本。

--------------------------------------------------------------

可能还有有人说:简化字的「同音合并」不符合汉字规律,如矮大紧说的「面、麵」。

其实,这都是一些外行在网上没事乱扯,汉字一直「分化、合并」一直都在进行,这种动态演变,使得汉字的字数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

这不是简化字的问题,繁体字中这种「同音合并」也成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当然,这就是另一个问题,我将会另文详谈。

-----------------------------------------------

后记——更新

有读者留言说我将金文的「宝」字搞错了,其实,我没有。

古文字字典都将其看做两个字「宝、贝」。省去「贝」的「宝」,并不是一个孤例,青铜器《番君鬲》金文也有一个。

任何一个疑点,我都会查阅多方资料验证,我不能将所有考据过程和文献资料都写到文章中。

我将其他资料补充进来:

  • 《金文编》,页524
  • 《古文字诂林》,册6,页807
  • 《新金文编》,册中,页1000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7)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8)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19)

古籍《金石索·玺印》着录的【中山王宝】印: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20)

清代桂馥所著 《缪篆分韵》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21)

刘半农《宋元以来俗字谱》(页22)收录的「宝」字:

为什么要对简化字溯源(简化字溯源再谈)(22)

「宝」确实是一个很古老的字:金文省文算是一种雏形,汉代「宝」就有使用,宋元以后,非常普遍使用「宝」这个字。这个结论是百分之百可靠。

历史是靠文献说话学问,每个结论其实我都有仔细的核实,我写文章全凭我的爱好,又没有利益冲突,我当然也可能会犯错误,但是我的基本底线就是:实话实说,绝对不臆测瞎编,制造垃圾信息。

-------------------------

参考文献
  1. 方文英(2013),秦始皇老哥不容易啊,新浪博客,form: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c110f30102ej1a.html
  2. 袁敏傑(2013),由作家方英文批评《宝鸡日报》报头说开去:语言文字的悖论,from: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05/17/4521683_620302421.s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百度文库,form:https://wenku.baidu.com/view/df3af105cc175527072208c0.html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001). 殷周金文集成釋文 (Vol. 3).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页1018
  5. 漢印文字彙編(1982 )。台灣:美術出版社。页198
  6. 忠周(1988)。《精編金石大字典》,合肥:黃山書社。页230-231
  7. 吳澄淵(2001)。《新編中國書法大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页415
  8. 刘复, & 李家瑞. (1930). 宋元以来俗字谱. 北 平: 国 立 中 央 研 究 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刊 .,页113
  9. 张书岩. (1997). 简化字溯源 . 语文出版社.页62
  10. 常用簡字表·陳光垚·北新書局·1936,十八画
  11. 李乐毅. (1996). 简化字源 . 华语教学出版社.页112
  12. 费正清, & 麦克法夸尔. (1998).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革命的中国的兴起 1949-1965 年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页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