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24节气芒种(漫谈24节气-9芒种)(1)

上一篇文章说到端午不一定在“午月”,午月真正的起讫时间是自“芒种”节气开始到“小暑”节气结束。

在中国农历这件事上“砖家”有的时候还真不如算命先生,因为人家算命的靠这个吃饭,搞错了难免要被命主砸场子、踢摊子——都是“现开销”,因此学术功底反而比较扎实,甚至还发明了“五虎遁地”、“五鼠寻水”这样的简明有效的推算掌决,比之隔着电视屏幕的砖家实在是靠谱很多——毕竟你不能钻到电视里去拍砖家一砖头吧?

身边的24节气芒种(漫谈24节气-9芒种)(2)

“午月”和“五月”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说到大家对“农历”的一个天大的误会——一般认为“农历”=“阴历”,就像“西历”=“阳历”这么的天经地义。其实“农历”是一部阴阳合历,官方说法是:以“阴历”为主,二十四节气为补充

街头算命的(当然现在一般算命的也都不做街头艺人了,街头卖艺的位置基本让给假和尚和各种假绝症了。算命瞎子都摇身一变成了各路“大师”了)都知道我国传统历法其实是“”两轨制”——

朔望月(阴历,也就是正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干支历(阳历,即寅月、卯月、辰月、巳月。。。丑月)


农历也可称“汉历”,因为现行农历基本脱胎于汉初《太初历》(下图这位落下闳大神编撰的)。

身边的24节气芒种(漫谈24节气-9芒种)(3)

“汉历”往小了说是“整个古典时期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的历法”,往大了说是“体现了中国阴阳和合的传统文化精髓的历法”。

我们现在用的公历既是西方阳历,每个月长长短短的,甚至还有只有28日的奇葩月份,现代人使用也没觉得有任何不便,因为打开手机、电视、电脑都可以很方便的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

而在古代就没这么方便了,须知“汉历”和“儒略历”都大约产生于中国西汉时期,当时连纸都没普及,更不要说日历了。

让我们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

问一个罗马农民今天几月几号,他得和你说那你得去问执政官或者僧侣,因为每天太阳都照常升起,今天的太阳和昨天的并没有任何不同,谁TM知道今天是几号?

问西汉农民就完全不同了,“仰观月相,是日乃六月既望”——“昨天晚上抬头看月亮,刚过了满月,今天应该是农历6月16日”。

因此说在整个古代,阴历还是很有优势的,因为晚上月亮的阴晴圆缺每个人都能看明白,而太阳不借助专业的观测仪器是没法看出不同的。

身边的24节气芒种(漫谈24节气-9芒种)(4)

朔望月月相变化

正是由于阴历的这种好处,游牧民族多采用纯阴历,然而在古代中国纯阴历有个很大的问题——无法指导农业生产!

我们知道阴历一个月就是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现代科学测量可知月球运行周期准确的数字是29.53天(阴历其实也是分大小月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设置是没有规律的,全靠观测,确保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可能会有连续大月也有可能连续小月),一个阴历年就是29.53x12=354.36天,比回归年(太阳历)足足少了近11天!!!这样到了第17个年头(11x16=176天),冬夏就彻底颠倒了。。。一个例子就是回历——新疆各族人民每年都在不同的阳历月份欢度回历新年。

我们汉族老祖宗则是农业立国,不要说季节翻转了,差个5天都不能忍——根据《礼记·月令》记载,一年有七十二候,每5天为一候,“候”是季节的最小单位。

因此老祖宗创造性地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完全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制订的:将太阳运行轨迹平分成24份,每一份就是15度,因此节气就是黄经上一个个15度的“节点”。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因此对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性,节气虽然可以通过歌诀做简单的推算,但主要还是依赖政府的权威发布,这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实践——地方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劝课农桑”,即指导农业生产,何时种什么、何时收什么,恐怕就是基层官员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督导农民的咯。

身边的24节气芒种(漫谈24节气-9芒种)(5)

正因为三百多年前,“二十四节气”已经将中国传统干支历和西方太阳历充分结合起来了,因此如今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并且是可以精确测得的。

比如2022年芒种就是6月6日0点25分37秒
二十四节气可以细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

“节”是一个干支月之始,一个气候小季节的开始,

“气”可不是一个季节的结束“气”指的是中气——是一个气候发展到最极致,然后就盛极而衰向下一个气候过渡。

干支月的月始就是“节”,干支月的月中就是“气”。比如今年(2022年6月6日)芒种就是丙午月的开始,(2022年6月21日)夏至就是本月的“中气”,到了(2022年7月7日)小暑则是丁未月的开始。

芒种在月头,因此是“节”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简单来说:“芒种”是两件事,北方忙着收有芒的小麦,“南方则忙着种有芒的水稻。

“芒种”真的是“忙种”呢,难怪农谚有云“芒种忙、忙着种”。

以中国人的智慧,凡事料先不料后,芒种并非是开始种水稻的时间节点,而是关门节点,所谓“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提醒农人抢播抢种,不要误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每个节气分作三候,芒种的三候为:

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螳螂生好理解,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以其他昆虫及小动物为食,是著名的农林业益虫,因此月令中会特别提到。

鵙【jú】一般认为是伯劳鸟,曹植《恶鸟论》说: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伯劳鸟在中国北方很常见,是一种食虫鸟,也是一种候鸟,鵙始鸣应该是南下越冬的伯劳鸟回来筑巢了。

反舌无声争论最多,有说是反舌鸟的,也有说是蛤蟆的(因为蛤蟆口内舌头是反向生长的)。个人以为此处反舌如果是鸟,一是和此前的鵙始鸣重复了,二是无声也无法解释,应该指的是蛤蟆之属,5月底6月头是蛙类交配的季节,也是蛤蟆叫的最欢的时候,俗话说蛤蟆吵坑,又怎会反舌无声呢?因为这个时候蛤蟆交配完产卵了,自然无声了。

芒种三候,其实就是螳螂、伯劳、蛤蟆三种农业益虫/益鸟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