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籍中汲取营养,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


绿山墙的安妮的读后感(绿山墙的安妮)(1)

当阅读成为常态,书中的故事和知识将会充斥于生命中。

不论为什么读这本书,都是缘分,也许是书中的文字太美,也许是故事充满乐趣,也许是人云亦云,只要拿起书开始读,那缘分就开始了。

绿山墙的安妮的读后感(绿山墙的安妮)(2)

阅读书籍为此版本

近期想要推荐高段学员一起阅读书籍《绿山墙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成书已久,备受喜爱和推崇。

书中的安妮一点点地成长,变成了自己喜爱的样子,她像大多数人一样,会犯错,会虚荣,会害怕,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虽然经历不同,可是遭遇都雷同,不经意间犯错,会想要美丽,会因为上台表演而忐忑不安。时间的洪流中,我们慢慢地长大,也像安妮一样不再犯错,不再害怕,变成今天坚强的样子。

书中的安妮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停地学习,不停地付出和收获,她的真诚和坚定感动了无数人,她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想要守护的是什么。


绿山墙的安妮的读后感(绿山墙的安妮)(3)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一般要求会有所提升,慢慢向初中进发,需要语言表达得完整、准确,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是有难度的,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够解决的,所以还是要注重这方面习惯的培养。

1、 阅读一本书首先要明白的就是说了一个什么故事。(阅读理解中考察的就是内容概括)

这本书讲的就是安妮成长的故事,扩展一下就可以说是安妮从一个孤儿到了绿山墙后逐渐变成一个优秀教师的故事。如果进行层层扩展,就可以将内容叙述更加充分完整,当然也可以反向进行。

2、阅读一本书还要明白书籍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阅读理解中可以理解为主题或者中心思想)

试想一想一本关于人物成长的书籍,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答案很浅显,很多人物故事都是诉说人物的性格品质,都透露一些消息给我们,那就是向人物学习,学习做事的方法,学习人物品质。这类问题对于孩子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可是对于人物品性的了解却很难,要了解很多的词语,要了解人物做每件事情都能够体现什么。

3、阅读一本书还要学会分层。书中人物身上发生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都可以按照成长的阶段进行分析。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对于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的分层很明晰。下面就从前面两个层次来聊一聊。

第一层:到绿山墙之前——给自己找个家,这个时期的安妮做了很多的努力,她争取机会,展现才能,做当下自己能做得最好的一切。

第二层:刚留在绿山墙——给自己找朋友,一个陌生的地方要生活下去离不开朋友,那么寻找一个朋友势在必行,可以这一路上也是充满波折的,不了解你的人要如何成为朋友?如何让朋友看到你身上的美好,如何给自己筛选朋友?安妮交朋友过程就是从释放善意,展现自我,活出真我,不为寻求友谊而伪装自己这里开始。通过安妮的这些做法,也能让我们明了,交朋友的前提就是做自己。我想这一点不仅孩子需要了解,成人也是如此。

接下来还有几个阶段,就留给大家自己进行解读吧!

关于书籍的阅读今天只分享到这里,之后的书籍推荐介绍中慢慢跟大家探讨,怎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读懂一本书,读透一本书,从书中汲取营养。


绿山墙的安妮的读后感(绿山墙的安妮)(4)

此书翻译为马爱农,翻译中的佼佼者,文笔斐然,让人心动。

书中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场景,个人比较喜欢的就是景物的描绘,特别从中挑选出了一些场景,供大家参考。

首先,通过跟随安妮的成长来了解景物。

在前往绿山墙农舍的路上,安妮所看到的景物描写是这样的:

野李树的一根树枝擦着了车身,孩子伸出手去把它折了下来。

“那棵树真美,不是吗?它浑身雪白,镶着花边,从路旁探出身子,这种神情会使你产生什么感想呢?”她问道。

“嗯,我不知道。”马修说。

“哎呀,当然是一位新娘啰———一位穿着一身白衣裳,披着薄雾般的美丽面纱的新娘。我从没见过新娘,可是我想象得出她是什么样的。我从来没有指望自己成为新娘。我长相太一般了,……

安妮把路边的一棵树比喻成一位新娘,想一想,新娘是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作者是否也是通过文章中安妮的嘴巴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其实景物描写不仅要形象也需要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比喻的修辞。

景物描写离不开的是想象,而想象呈现的方式很多,比喻通常都是大家的第一选择。比喻句要想写好,就要注意本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点,也许这个共同点比较浅显,像形状大小之类,也许寓意比较深,只要能够让人想一想可以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那就成功了。

随着安妮的一路见闻,又来到了“白色的欢乐之路”,作者通过景物的描绘,将景物进行联想,想到了教堂,西方很多国家的人民心中,教堂都是神圣了,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这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安妮这个小姑娘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活的向往,以及认定她就是美好的,幸福的。

“林荫道”是纽布里奇居民的叫法,这是一段四五百码长的道路。好多年前,一位性情古怪的老农在路两边栽下许多苹果树,如今它们长得高大茂盛,枝叶汇合成弓形,把道路上空罩得严严实实。头顶上是一大片雪白、芬芳的花朵,像一长溜覆盖在上面的天篷。树枝下的空气里飘荡着一种紫色的柔光,向前看去,隐约可见被落日染红的天空像教堂走廊尽头的大圆花窗一样发出光芒。

“哦,你一定是指林荫道。”经过片刻的深思,马修说。“那可是个漂亮的地方。”

“漂亮?不,漂亮这个词儿似乎用得不很恰当。用美丽这个词儿也不行。它们都不够味儿。哦,是神奇——神奇。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无法用想象来改善的东西。单是这一点就使我很满足。”她把一只手放在胸口。“它使我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痛苦,不过这是一种愉快的痛苦。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痛苦,卡思伯特先生?”

当然这个段落里把景物描绘得很棒,有颜色,有光影,更有一种梦幻之感。

文章中的景物描绘很多,随着安妮的成长,作者的用词也发生了改变,对于景物的描绘也更加简练形象,如果仔细阅读可以找一找,想一想都蕴含了什么情感变化,运用了哪些色彩、光影等变化?

期待大家自己去发现。有想法可以一起探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