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长在后台频繁的询问孩子出现这些没有沟通功能的语言怎么办?有时候这些语言会出现在不对的场景,造成很多尴尬。

首先,我们可以调整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压力或者焦虑的情景,避免非传统性语言行为,特别是鹦鹉学舌,比如:

一个孩子在体育课时持续的出现了非传统性的语言行为,可能是因为体育馆并不是一个结构化的环境,很难提供给孩子清楚的预期。那我们就可以为孩子提供视觉支持,如:体育课的课程安排,在地上用胶带贴出视觉界线提醒孩子活动范围,等等。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对于环境的认识和解读,从而降低其感受到的压力和焦虑,自然非传统的语言行为就自然降低了。

其次,可以简化传递给孩子的口头信息

过度高估孩子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在家长中是很常见的,特别是有的孩子鹦鹉学舌的时候会使用长又复杂的句子。尽管孩子可能重复8-10个单词且语法复杂的句子,这并不是孩子整体语言能力的真实反映。

实际上,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且家长们没有注意到这个事实,所以可能会使用孩子没办法理解的复杂指令,因此很多孩子就出现了这些鹦鹉学舌的行为,是因为他们为这些超出负荷的听觉信息感到焦虑、无措。因此,我们可以避免使用过量的话语并使用简单的句子,以下三点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语言信息,从而降低他们鹦鹉学舌行为的发生。

1、用更恰当的方式替换鹦鹉学舌来实现相同的语言功能

怎么训练鹦鹉学舌最好(3种巧妙教学击破自闭儿的鹦鹉学舌)(1)

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通过提供更为恰当的语言榜样,以及通过使用视觉支持,比如把某个单词跟具体的视觉标志联系起来。

比如1:

一个孩子模仿家长说的话来要求去厕所“你需要去上厕所吗小明?”。家长提供了一个更恰当的表达,让孩子模仿重复“我需要去厕所”。对另一个孩子,家长将一张马桶标志的卡片上写一句话“我需要去厕所”提供给孩子,一开始孩子会得到提醒使用卡片并讲出卡片上的话来实现要求。之后提醒被撤走后,孩子形成使用卡片的习惯。

比如2:

一个孩子在下午茶时间说“想吃零食吗?”,来表示自己想吃零食。因此,家长设置了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来帮助孩子要求某些特定的零食项目,例如小饼干,橙汁等。因此孩子只需要出示卡片,而不需要重复“想吃零食吗”来获得自己需求的满足。自然这句重复的语言也就渐渐消失了。之后家长加上让孩子自己发音读出卡片上的物品,强化其需求的表达。

2、对鹦鹉学舌做出即时的反应

怎么训练鹦鹉学舌最好(3种巧妙教学击破自闭儿的鹦鹉学舌)(2)

也就是说,当孩子期望他人对自己的话做出反应的时候,需要即时做出反应。当沟通的对象用语言来应答,他需要使用符合孩子真实语言水平的表达,并强调孩子重复的语言指向环境中的物品、人物等。

比如:

一个孩子不停重复说:“你准备好踢足球了吗?”(幼儿园教过的一首足球歌的歌词)。家长回应说:“我们一起踢足球吧!”然后给孩子足球。

3、对视觉支持策略做出反应

怎么训练鹦鹉学舌最好(3种巧妙教学击破自闭儿的鹦鹉学舌)(3)

有时候沟通对象可能需要对孩子的语言使用视觉支持策略做出反应,确保孩子完全理解而非使用语言反应。

比如:

一个孩子放学后去了一个不同的地方。他不停的重复,问“去外婆家吗?”来确认地点。家长提供了一个视觉日程表,上面陈列了孩子放学后要做的事。当孩子还重复问“去外婆家吗?”,家长则出示这个视觉日程,帮助孩子确认之后的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