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我们谈到了袁绍与幽州的战争,本质上就是叛乱者与中央军之间的争斗,刘虞是东汉正统权力的代表,公孙瓒是他部下的“爪牙”,他们对袁、曹反叛集团的镇压,持续了多年,并屡屡受挫。

如果说“诸侯讨董”还存在一点“合法性”的话,在董卓死后,袁绍对于朝命的抗拒,不仅仅体现在对朝廷任命的大司马刘虞、徐州牧陶谦的进攻上,还砍了朝廷直接派出的冀州牧壶寿的脑袋,当然,最为嚣张的就是,这次杀戮发生在太仆赵岐风尘仆仆地和解他和公孙瓒的战争之后,尊奉天子的承诺言犹在耳。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都干了什么(曹操究竟在什么时间决定)(1)

至于曹操,也没比袁绍好多少,《典略》中记载:

(金)尚,献帝初为兖州刺史,东之郡,而太祖已临兖州。尚南依袁术。

也就是说,金尚这个人,在汉献帝初年被任命为兖州刺史,这个时间,应该是在前任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杀害之后,东行上任的途中,曹操已经占据了兖州,于是南下依附袁术去了。

不过这位正牌子刺史也没闲着,或者说袁术要打着金尚的旗号争夺兖州,所以才有了《英雄记》中袁术给吕布信件中所提及的:

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部,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

翻译过来就是,我曾经带着金尚、金元休去兖州,刚刚抵达辖区,就被曹操阻击,大军溃散逃亡,几乎灭亡。这里说的,应该是初平四年,袁术出兵封丘,在匡亭之战后一路溃败,逃到了淮南寿春方才歇脚的旧事。

而这里又有金尚,说明当时袁术是打着送“合法”的兖州刺史上任的名义进入兖州的,结果被袁绍和曹操一通暴揍,溃逃七百里,打得固然是袁术,可拒绝的却也是正牌的兖州刺史,也可见曹操的立场。

在这之后,曹操的部下还和豫州刺史郭贡照过面,那是在陈宫反叛之后,荀彧、夏侯惇据守鄄城,豫州刺史郭贡带着数万之众来到城下,约见荀彧,荀彧见面之后,郭贡认为城中有防备,就离去了。

由此可见,之前节目中我们曾经谈到的,曹操得兖州之后,就派亲信王必去长安沟通的成果是非常差的,朝廷不但没有任命曹操为兖州刺史,连金尚的任命也一直没有撤销,可以说,曹操的兖州刺史或者说兖州牧,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伪职”,没有合法性。

这也就难怪他在取得了对金尚、袁术的压倒性胜利之后,仍旧迎来了举州叛乱,毕竟他辖区内,绝大部分的太守、国相们还是朝廷的官。

在此条件下,按照我们熟悉的历史叙事逻辑,当迎奉天子这样的“大好事”摆在曹操面前的时候,他没有道理不珍惜。

然而,从史书记载来看,促成曹操决策的分明是多方面的因素,而在这个过程中,曹操一直举棋不定。

见《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卫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奴拒险,洪不得进。

建安元年正月,汉献帝刚刚在河东郡安邑县郊祀上帝,大赦天下,改元建安,曹操则刚刚进入陈国武平,清理了袁术势力,将要迎接天子,诸将“或疑”,也就是有人表达了疑虑,而荀彧和程昱劝谏曹操执行,于是派出了曹洪统兵西迎天子,结果遭到了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的阻击,未果。

这里有诸将的“疑虑”以及荀彧和程昱的劝谏,对照《三国志·荀彧传》中的记载,应该是这一条:

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彧劝太祖曰。

荀彧具体劝谏的话太长,就不引述了,对照一下时间,两条记载有所不同,一个记在建安元年正月,曹操到陈国武平之后,一个是记在杨奉、韩暹拥汉献帝到洛阳之后,这个时间很明确,建安元年秋七月甲子日,中间差了六个月。

事件记载也很清楚,曹操开会讨论朝廷迁都许县事宜,有人就说了,现在山东地区动荡,韩暹和杨奉刚到洛阳,又与张杨联合,怕咱打不过,这时候,荀彧出面劝谏曹操下定决心进入洛阳,落实迁都。

前一个时间肯定是有毛病的,因为汉献帝正月在安邑,张杨领兵接应,想要迎天子回洛阳,诸将还不听,变故发生一个月后,韩暹出兵攻打董承,到六月时,汉献帝又跑到了安邑以北的闻喜县,或许是白波军想把朝廷带回他们的老巢白波谷附近。

不过不久后,因为缺粮,杨奉、韩暹、董承等人又变成了乖宝宝,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簇拥着天子的车驾进入了洛阳,因为《三国志·张杨传》中提到:

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还旧京,粮乏。杨以粮迎道路,遂至洛阳。

更细致的表述在《三国志·董卓传》:

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奉、暹、承乃以天子还洛阳。出箕关,下轵道,张杨以食迎道路。

蝗灾旱灾一起来,先内讧打成一团,等到大家都没饭吃,也就不掐了,听从张杨的招呼,过太行八陉之一的轵关陉,进入河内郡,一路由张杨供应。

怎么个“上下乱”法呢?

韩暹打董承,给董承打得跑去投奔张杨,张杨就派他先去整修洛阳的宫殿,而也就是这个时候,太仆赵岐主动请缨南下荆州,游说刘表供应朝廷,《后汉书·赵岐传》中的原话是:

岐至,刘表即遣兵诣洛阳助修宫室,军资委输,前后不绝。

也就是说,赵岐到了之后,刘表立刻派兵帮忙修宫殿,又连绵不断地输送粮食物资。

可见,《三国志·董卓传》中说的“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至少河内张杨和荆州刘表是谨守臣节的,这也是后世史家对《三国志》对曹魏多有虚美隐讳批评的一个实例。

那么问题来了,前面说到,曹操议论迎奉天子的时间竟然出现了两个,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呢?

答案是,两个都是。

至于理由是什么?

答案究竟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