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授意下,军区13万解放军充当群演,在八一电影厂的“指挥”下,完成了“大决战三部曲”的拍摄。

镜头波澜壮阔,不计成本人力,实景拍摄远超于电脑特效,CG合成的画面。从任何角度讲,它都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

二十一年后,作为献礼剧,剧场版《大决战》,在时代与机遇的浪潮中,登陆了。

制片阵容上,导演是拍过名著的高希希。

演员阵容上,唐国强饰演毛泽东、王劲松饰演蒋介石、刘劲饰演周恩来,王伍福饰演朱德,于和伟饰演林彪,刘涛饰演宋美龄...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2)

阵容上来看,剧场版《大决战》是豪华套餐,但是口碑能不能成为豪华套餐,

剧集刚播出,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让暴风雨来得再猛烈些。

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剧集的亮点:王劲松的表演。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3)

王劲松是老戏骨,但能不能演好历史人物,这是观众的疑问。

观众疑问的点不在于,王劲松的演技,而是王劲松挑战的是历史上的“领袖人物”,在此之前,他的扮演者也是老戏骨,赵恒多,马晓伟,盖美,许道临,孙飞虎...

想要演好蒋介石,王劲松有着巨大挑战。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4)

王劲松不是特型演员,跟他的前辈们相比,他最大的劣势在于,他的外形不像。

你很难想象,这个出演了“林耀东”这个反派的演员会去演重大历史剧,

而且还是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但现在剧集出来,我们再来看,王劲松像吗?像。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5)

这种“像”不是说“长得多像”,而是那股形神兼备的气质“像”。

在过去的重大题材历史剧里边,扮演者往往是特型演员,他们的台词功底,不能说是不好,但是你也不能说多么的好,因为他们大多只是在照本宣科,背历史书上的台词。

过往的饰演者缺少真实历史人物中的那种“神韵”的感觉,他们所饰演的是历史书冰冷且刻板的的角色,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6)

王劲松的对于他饰演的蒋介石的塑造说相当成功的。

第一,他没有刻意丑化这个角色。在王劲松饰演的角色中,他透露出了智慧,能力,甚至一些魅力,这不是一个又蠢又坏的形象。

第二,王劲松的表演比过往的任何一个版本蒋介石要更加“如履薄冰”,在以往的饰演者,我们几乎是看不到那种“危机感”的存在,即便是危险也只是台词中的危险。

王劲松老师的拿捏把任何演员要好,过往影视作品里的蒋介石,大多数呈现是一会生气,一会动怒,一会又喜笑颜开,那种老态龙钟的沉重感。

那些饰演的角色特点,可以放在任何“封建大家长”的身上都是成立的,它并不独特,但是王劲松的出演让历史上的人物仿佛“活了过来”。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7)

你能过看到王劲松饰演时的失态,能过清晰地感受到他失去主动权和控制权的恐惧,那种恐惧促使着他往前走,最难的是,对这个任务没有任何进行任何的“洗白”。

王劲松饰演蒋介石这个角色,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没有难度,他可以把他演成林耀东,楚天南,又或者是杨金水,因为这三个角色和他现在演的角色是有共同点的。

他们的气质思想上是有共通点的,但王劲松没有去那样做,他清晰的认识到每个角色都是独立的,那种独立的特质上是区别于其他人的关键。

有些演员,一辈子就演了一个角色,走不出来了,但王劲松不同,「只看过他演反派的人觉得他演不了正派,只看过他演正派的人觉得他演不了反派。其实他都能演得入木三分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8)

在《大决战》里有场戏,是这样子的。

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出场,他坐在前往迎接毛主席(唐国强饰演)一行人的路上,

但是一路上他却若有所思。

思索了会,他让司机停车:我不去了,让他们替我去。

为什么又不去了呢?这当然是他作为“总统”的特权,他可以不去,以此彰显自己的身份。

但是不去话的,又显得有些太小气了,于是,不断甩动的他的手帐,思索,懊恼...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9)

等回到宴请大厅的时候,王劲松的脸上还是挂着一些懊恼。

看到桌上摆着一罐湖南辣椒️。

走过去问,这是谁送来的,服务员说是,程潜将军太太送来的,

蒋也没生气,就是脸上挂着一丝不悦,说着,西式的晚宴,带着土辣椒来,不太合适。

于是,服务员补了嘴,湖南人无辣不欢,带过来说可以尽地主之谊的。

说完这话,王劲松有些动怒,“你是在教我做事”,但他没有理由生气,于是对辣椒一脸嫌弃,他骨子里是瞧不起那种气味的。

这种瞧不起和敏感源自他的出身,王劲松这里的处理很好,你能看到他脸上的嫌弃,但与此同时,与内心中的一丝犹豫和纠结。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0)

重庆谈判的出场戏,他没有亲自出来迎接毛主席和周总理。

历史书上来看,我们都知道这场“谈判”不过是拖延时间,是战争前夕的一场博弈。

这场谈判从来就不是平等的,更何况作为“元首”他没有必要去迎接比自己低的人。

他把自己安排的是从二楼压轴出场,所有人都要给足他面子和他鼓掌,这里当然不全是虚荣心作祟,也不是嚣张,更是一种秀肌肉的展示。

就连握手的时候,也只是单手握。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1)

这场戏处理得很好,好在于王劲松老师处理表演的细节。

你能够敏锐地观察到,虽然角色的脸上挂着一副职业笑容,但在从二楼走下的时候,脚步是很快的,人路变快,要么是赶时间,要么是紧张。

这里肯定不是赶时间,也不全是紧张,而是一种内心突兀的矛盾。

突兀在于,这是一场表演秀,不是真正的谈判,在这场表演秀上,角色也成为了演员,他要把时间拖的越久越好,但演的越久,越是紧张,越是急躁...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2)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3)

王劲松版的蒋介石,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不再是他为什么这坏,而是为什么他能让周围的那么人变坏,为什么是他亲手打造那个腐朽的建制。

在《大决战》里,王劲松的处理与冰冷的历史记载是不同的,王劲松让角色极端的无情,但是在这个无情中又暴露了他太多的人性的弱线,愚昧,贪婪,自私...

你几乎随时能够见到猜忌与犹豫,这种猜忌与犹豫几乎随时可见,在这样的群体性的猜忌下,命令则成为了一场猜测的游戏,大家都沉默着猜测着贪腐者,没一个人是无辜的。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4)

演好蒋介石这个角色很难,爆发力太强就容易走过头。

这个角色真正的威慑力就在于,它有一种近乎平静的压迫感,他猜忌,他犹豫,他恐惧,但是他掌握的军权又支撑起了他的野心。

演好蒋介石非常难,难在平静,难在犹豫,难在严肃刻板,难在固执....

但王劲松做到了。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5)

我之前一直在思考,通俗来说,真正的大决战,是解放军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如果要以“大决战”为片名拍摄电视剧,应该是从三大战役前的开始拍,但是《大决战》把剧集的开始定在了重庆谈判时期。

这意味着历史上的上党战役、中原突围、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都得拍出来....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6)

仔细想,如果没有那一系列战役中的对决与运筹帷幄的比拼,又怎么会能“大决战时期”的果断与智慧。

今年是主旋律电影最为重要的一年,甚至可以说是真正元年,《觉醒年代》敲醒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门。

它几乎完美地诠释了“觉醒”两字,从真正的意义上,告诉了年轻人们“为什么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告诉了年轻人“真正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7)

而《大决战》在做的就是把那历史上几页的战争史给勾勒出来,

看到愚昧,也看到觉醒,也看到“决战”——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连续组织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大战役

这142个昼夜中,双方统帅部和各级指挥部所拍发的电码讯号错综交会,织成一面无形的网,从大气层覆盖下来,于是,便注定了中国的山川将会怎样排列,流云又当如何变幻。

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成为历史,但,假如我们有暇在棋盘上还原当年的黑白对弈,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布局的奇妙莫测,感受到那每一颗落子的雷霆万钧之力。」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8)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19)

黄土地上,是孕育着中国五年年文化史的见证者,我们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种子。

在土地所象征的国家山河面前,我们也显得如此渺小,

但爬上了这山坡,便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便是“大决战”的力量。

同样是演蒋介石(同样是演蒋介石)(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