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在于聚散之间,聚因缘份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一起,成为生命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散亦因缘份各奔东西,为下次的相见凝聚思念的能量,正如《相逢是首歌》那美妙的唱词“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每当听到这一优美的旋律,我的心啊,瞬间回到了去年聚会那难忘的时光……

2016年11月9日,我曾经所在的32258部队二〇〇八团,五连八十多名战友,在组委会的一声号令下,从四省十二个县、市向福建省沙县集结,参加三十年五连战友的首次聚会。为了这次聚会,以魏基永、张继武为首的沙县籍战友,几个月之前就开始忙碌。为寻找散布各地的战友,筹办小组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建立了“32258”战友微信群。“32258”这一亲切的番号,就似一面鲜艳的旗帜,又像多么嘹亮热切的军号,全体久未联系的战友立刻集聚这面军旗之下,微信群里一个个久违又熟悉的名字,让我们又回到了绿色的军营,又看到了战友那亲切和青春的笑脸!

参加聚会全体战友合影

相逢是首歌歌曲歌词(相逢是首歌)(1)

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11月7号,一排长马开国、二排长王林、三排长刘述超,在高安战友陈代野陪同下先行到达黎川。战友吴建华前往路口接站,我处理完公务匆匆赶到宾馆,见到三位排长的那一刻,我激动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时间都去那儿了,昔日耳鬓厮磨、摸爬滚打的老领导、老兄长、老战友,四目相对的一瞬间,似曾相识又几乎不敢相认,三十年的光阴,在我的记忆里即模糊又清晰,双臂相拥互相拍打的一刹那,我又感受到了战友间浓浓的友情和亲情。接着是急切的询问和关切的目光,三十年要说的话语真的不知从何说起……

我清楚地记得,1981年10月24日,是二排长王林将我们带离了家乡来到了部队,光荣的成为32258部队二〇〇八团一名战士。35年了,老排长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为聚会再一次来到黎川,又一次踏上这块温热的土地,目睹红色土地上发生的变化。利用晚餐前的时间,我们几位老兵陪着三位老排长,参观了县城新区和老区的有关旅游景点,对于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战友们如数家珍充满了喜悦。王林排长一路感慨无比自豪,因为地方建设的发展也有昔日战友的一份汗水,那是老兵的一分荣光。

为了尽显战友的豪情和风采,晚餐的觥筹交错自然是笑语盈盈其乐融融。酒酣话稠之际,军营里面的往事、趣事,把我们带回了那纯真青春的年代。三位排长虽年过花甲,可那不服输不服老的劲头,让昔日的部下又一次领略了老排长的风采,真不愧永不退色的军中男儿。不知是酒醉人还是人自醉,本来酒量不错的张淑平,第一个败下阵来,当然这是官建茂的功劳,他的劝酒艺术,令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都自愧不如、退避三舍。考虑到沙县还有更大的硬仗,晚餐在融融的气氛中结束了。遗憾的是陈代野对黎川战友的表现竖起了小手指:“真能耐呵,客人未醉,你们一个个都熊样了!”

第二天,11月8日,我们陪着三位排长,分乘三部车子十一时到达沙县的,按组委会的安排直奔绿圆宾馆。该宾馆位于沙县中心,面对沙县河,离高铁站不到两公里,是县城标志性高层建筑,称得上沙县的一道风景。宾馆右侧的迎宾牌上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二五八部队第208团二营五连战友联谊会”。走进宾馆大厅,许多战友立刻涌上前来,在记忆的屏幕上迅速搜索,互相对号指认,时而爆发出阵阵笑声,尤如河流中溅出的一朵朵浪花。看见曾经意气风发的战友,如今满脸皱纹,两鬓斑白,确实让人无限感慨。在众多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中,我找到了瑞清班长、桂芝副班长。瑞清班长是赣江源头石城人,看上去和三十年前一样剪着小平头,古铜色的肤色和健壮的体形,看上去仍像四十出头的壮汉。我是1983年1月在邵武集训完,分配到甘蔗五连的。那时候我们是工程兵,专打山洞的。同年四月离开甘蔗,回邵武教导队换驾驶证,我在瑞清的班上仅呆了四个月,但他如兄长般的关爱让我无法忘怀。是啊,原始的情感是最真挚的!记得每每上工地,脏活、重活他从不让我干。我们的工作是将风枪班在洞内炸下来的石土,用手推车或铁轨车运出洞外。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夜班时间是晚十二时至次日早晨的八点。轮到我大夜班,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午饭期间他总是不叫醒我,将饭盛好放在我床头。冬天气温低,待我醒后饭冷了又拿去炊事班帮我加热。军中曾有过不成文的规矩,新兵要帮老兵洗衣服,可我的被褥从来都是他帮我洗帮我缝。离开甘蔗,他背着我的行囊,一直把我送上火车,在车上还再三叮嘱要注意的事项。桂芝副班长是安徽人,虽说时隔三十多年末曾见面,由于他白白净净,文质彬彬,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很大变化,还是当年腼腆害羞的样子。别看他是一个书生,军事素质却非常好,军训队列中的每一个动作非常到位,尤其是叫口令,用那带有浓郁的安徽口音,叫起来像唱歌似的,非常悦耳动听。桂芝很敬业,待人和善,豁达大度,脏活重活抢着干,战友们戏称他为“停不下来的机器”。由于工作突出,他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在连队他属于军中荣誉最多的,连嘉奖、营嘉奖、团嘉奖不记其数,最后还荣立了三等功。当时,在班里还有80年入伍,吉水的陈达义,连城的林振福,我记忆中的陈达义诚实憨厚,不多言语,善于助人,他的绝活是“做衣架”,班、排大部分战友晒衣服的衣架都是他用铁丝做的,至今我还保留了他做的两个衣架,每每看到这两个衣架,就会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林振福个子不高很是精灵,有时不失狡黠,我的床和他床紧靠着,晚上他总是要我讲一些成长的故事……

相逢是首歌歌曲歌词(相逢是首歌)(2)

新兵连七班全体战友

1980年中央军委决定裁军100万。为响应这一号召,瑞清班长退伍回到了石城。因户口是农村,按当时的政策没有得到安置,只能在石城农村从事农业耕作。到80年代中期,随着分田到户,农村劳动力过剩,他开始了创业。先是开手扶拖拉机、拖拉机、汽车,最后自己买了一部大卡车跑运输,由于瑞清班长能吃苦,加上为人诚实,家庭与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为安享人生,老班长放下了手中的事业,随儿女们一起,在赣州照顾孙子、孙女,做起了男保姆,真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军中男子呵!

1984年二〇八团撤销,桂芝副班长辗转到后勤部多个单位,后转为士官并转业于闽后市容管理局。廖晓峰与我同住一个房间,现在福州工作。晓峰少年老成,当兵之前就随父亲公社农机站开拖拉机。邵武集训完后我们同在五连,他在一班打风枪,那是最苦的事,用风枪在洞内的石壁上钻眼,然后装炸药进行爆破,灰尘大噪声强,上一个班下来,耳朵轰鸣要持续两个小时才能消停。我记忆最深他差一点光荣的那一次。那天,他们班在山洞内把炮眼打好,点炮后,出现了一个哑炮。班长叫他去排险,谁知还不等他接近炮位,炮却突然响了,好在他机灵,躲闪及时才和死神擦肩而过。由于他情商高一年后连队就安排他当上司。黎川籍战友中,运气最好的要算李玉明、吴建华了。李玉明一到连队就分在炊事班,从未进过山洞;吴建华在工地干了两个月,就调到连部当通讯员了。

下午,根据活动安排照全家福,与会战友聚集在绿圆宾馆后院,一个个精神焕发,满脸笑意。在众多的谈笔声中,王振强的闽南口音最为特别,至今仍是乡音未改。王振强是福建晋江人,新兵连他和我在一个班。他个子较小,有一张非常搞笑的娃娃脸,看起来很叫人喜欢,可就是有点“痞”。为了便于行军,军服通常更宽长,可他穿上小号的服装还是手不见指,脚不见鞋,他也从不卷起来。尤其是在队列训练中他时常步调不一,叫向右转他却向左转,在齐步走的时候他又总是手脚同步,总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但他却非常行侠仗义。记得那时我们有“三最”,最爱听的歌是北国之春,最爱看的电视是女排比赛,最爱看的电影是少林寺。一次,半夜十一点,我们几个为了去看“少林寺”而溜出了营房,不幸被哨兵发现了,在追查发起人时,此事被他硬扛了下来。营房后山是一片桃林,桃子成熟的时候,我们几个偷摘老乡的桃吃,又被逮个正着,还是王振强站了出来承担责任。这可真是个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硬汉子!

第二天,组委会组织我们到沙县有名的淘金山舍利塔进行参观。 舍利塔建于淘金山顶,塔高70米,共九层。外表采用钢岩建造,突出仿宋代木结构风格,外墙设有大小石雕圣像108尊,塔内设有1000尊铜佛,造型独特,气势庄严,既体现了佛文化的内涵,又具有时代创意。在这宽敞的佛文化圣地,战友们一个个相互拍照,留下了最美好的一瞬间,班、排、连合影也均在该地完成。

相逢是首歌歌曲歌词(相逢是首歌)(3)

前排左起:黄双全、吴建华、李玉明、陈代野

后排左起:张淑平、王林(二排长)、刘述超(三排长)、马开国(一排长)、严小武、官建茂

晚餐安排在绿圆宾馆三楼餐厅,共八桌。三位排长自然是安排在最上桌,其他战友均以班或县为一桌就坐。餐桌上红、白、啤酒具全,沙县的各种美食应有尽有, 晚餐在组织者简单的致酒辞中拉开了帷幕。一声声碰杯和问候声将晚餐推向了高潮,三位排长自然没有少喝,真不愧为海量,竟然没有一点醉意,最后在陈代野和廖晓峰的赌酒中圆满结束。

晚七时在宾馆四楼会议室,将本次聚会的集结号吹响,八十位战友围着会议桌就坐,三位排长依次坐在主席台前。首先,组织者进行了开场白。其次,二排长黄林对三二二五八部队二〇八团的发展史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介绍。再次,各位战友将自己在三二二五八部队二〇八团五连和现在自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介。在交谈中,一句句军中的俏皮话和一个个不是很规范的军礼,再一次将我等又带回到三十年前的那段叫人难以忘怀军旅生涯,最后在一首“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的军歌中将该次聚会拉下了帷幕。

第三天早饭后,战友们带着意犹未尽的激情,即将离开沙县回到各自生活工作的地方。三位排长和组织者,早早地就在宾馆大厅门口,为回去的各位战送行。一双双紧握的手,一声声道别的祝福,是那么珍挚,那么真诚,那么温馨!再见了,沙县!再见了,三位排长及各位战友们,愿你们各自珍重、幸福安康!,我们期待着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再次相逢!“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心儿是永远的琵弦,坚定也执着……”

2017年3月2日

来源:风雅黎川

监制:尧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