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眼"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传说。一家电视台的科教节目讲述了一个3岁女童开天眼的经历。事情发生了河南驻马店周边的一个村落。在农村,大家对"孩子看到过世的人"这种事是非常敏感的。但是有一天这三岁女孩却坐在了家里不肯进屋睡觉,还说出了一些奇怪的话。看到女儿反常的情况,父母带着孩子唠叨医院做检查。而值班护士直接让家长挂精神科。最后心理医生给出了建议:原来,孩子这种行为是受"泛灵心理"的影响,没能区分清楚现实和虚构,这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看到了已经不在了的人,其实只是想象力过于丰富造成的幻觉。
据说,新闻中这位女童,前段时间跟着表哥看了几部神话类恐怖片,由此刺激到了大脑神经,导致思维出现了认知混乱,联想到了三个月前刚刚过世的姥姥,这才有了这场乌龙。而且女童一直是姥姥带大,突然失去最亲近的人给她情绪带来了很大的不安感,加上上幼儿园后又出现轻度"分离焦虑症",女童这才出现了出现了胡言乱语的情况。
至于被家长误会是"开天眼",在医生看来,这反倒是家长的失职。那么泛灵心理究竟是什么?
17世纪,流行过一种"万物有灵"的哲学思想,而儿童心理学上盛传的"泛灵心理"就脱胎于"泛灵论",是由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皮亚杰教授认为,孩子在自我意识觉醒后,伴随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泛灵心理。这个时期很多孩子会他接触到的每个事物都看作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个体,也就是所谓的"万物有灵"。其中不仅包括已经过世的人,还有树木花草、风云变化,在孩子眼中都属于"拟人化"的形象。2020年获得奥斯卡奖的《乔乔兔》中,小主人公就是臆想出来了自己的精神伴侣。在这个年龄段,很多孩子其实是缺乏理论上的对世界的概念,一切以自我认知为中心,导致整个思维都是"泛灵心理",所以,现实中才会出现孩子对着空气讲话、对着窗外傻笑的现象。
而这些并非是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而是孩子将一切拟人化的后果。在孩子的思维里,无论是空气还是树影,都是可以交流的、被视为"人"的对象。
那么当家长发现孩子有类似的现象,究竟该怎么办呢?在儿童心理学上,泛灵心理一直是备受争议的存在,说法不一。而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这一特殊心理,指导孩子学会人物识辨、物物识辨。就比如新闻中这个小姑娘,就是误把院里的槐树树影当成了姥姥的身影,家长要做的并非是指责,要引导孩子从本质上去认识事物,比如带着孩子去触摸那棵树,让孩子认识到她看错了,借此提到孩子的认知能力。
其次,家长平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情变化,千万别因为孩子小就觉得孩子是没有感情的,忽视了小孩子情绪上的负面表现。很多时候,孩子出现胡言乱语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情绪累积压力过多导致,并非单纯的泛灵心理。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止是正确疏导,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以免孩子因为孤独而产生幻觉,编造虚拟人物出来。
最重要的是,平时不要给孩子看神怪类恐怖电影。
国外电影有分级制度,其实很多成人看的电视剧和电影,甚至是动漫都不太适合年龄过小的孩子看。当孩子无法正确认识世界时,这些存在虚构的影片,很可能就成为了孩子泛灵心理的启蒙和基础,把虚构的概念作为真实的对世界的概念,就很容易混淆现实和虚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所以作为家长,平时就应该避开让孩子过度发散思维的做法,以免孩子沉迷幻想。如果想给孩子讲述神话故事,可以利用拟人化手法讲述正能量、真善美的情节,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共情能力,坚决避开阴暗的、负能量的桥段。
由此可见坏的情绪对孩子影响很大,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这个年龄本不该给孩子接触这些,而是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懂礼貌、不撒谎、不自私的好孩子,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好的基础。
孩子小时候可以多看一些绘本,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孩子天生就对图画感兴趣,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10册不过是4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3-6岁是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孩子长大后出不出息关键还是在于父母的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复刻,做父母的先最好表率,自然孩子也就会变得优秀。
下方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