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通俗、晓畅、抒情而深沉的诗赋,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蔡邕倒履相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蔡邕倒履相迎(蔡邕倒屣迎王粲)

蔡邕倒履相迎

王粲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通俗、晓畅、抒情而深沉的诗赋,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人。

王粲早熟早慧,少年时代便博览群书,才思出众,笔下功夫不同凡响。因此,小小年纪便很有名声。当时人说王粲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一次,年轻的王粲与一位朋友同行时,见到路旁一块石碑,两人停了下来将碑文读了一遍,又继续赶路了。走了一段路,这位朋友想验证一下王粲的记忆力,于是对王粲说:“先生,刚刚看过的碑文,还记得吗?”王粲胸有成竹的马上背了起来,竟然一字不差,滚瓜烂熟,使朋友十分佩服。

王粲十三岁时来到长安,当时的长安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大军阀董卓将汉献帝与文武百官一起劫持到长安,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性情暴烈的董卓又动辄杀人,搞得大臣们惶惶不安,人人自危。

长安的流亡朝廷中,有一个著名学者叫蔡邕,担任皇上的侍从长官,人称中郎。蔡邕博学多才,文章独步天下,而天性随和、儒雅大方、慷慨好施、礼贤下士,是一位人心归向的大名士。尽管时局动荡不安,但蔡邕的府邸依然门庭若市,从早到晚上门求见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以致门前的街道,常常被来访客人的车马所堵塞。

这天,王粲也去求见蔡邕。当时蔡邕的府上宾客盈门、高朋满座,蔡邕正与来客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这时,只见一个家人凑上去对蔡邕轻轻说了几句话。蔡邕对家人连声说:“快请!快请!”

说着便站起身来,慌忙之中也来不及穿好鞋,便倒拖着迎出门去了。满座的宾客,从未见过蔡邕如此紧张的神情,心里纷纷猜测起来:来人是谁呢?此人的来头可不小啊!

当蔡邕把王粲带进来与大家见面时,宾客们无不流露出惊讶的目光来。有几个还下意识的用手背揉了揉眼睛,唯恐看花了眼。

原来十三岁的王粲病弱矮小、皮肤黝黑、体格不壮、相貌不扬,非常不起眼;而此时的蔡邕已年近六十,又是当时文坛的泰斗。大名士居然如此礼遇一个小孩,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蔡邕明显地感觉到 了大家疑惑的眼神,于是,拉起王粲的一只手,对大家说:“这位嘉宾王粲可是个举世无双的神通啊!他虽然只有十三岁,诗赋文章却无一不精。他才情出众,悟性极高。不用说,将来一定会超过我十倍。就是现在,有很多方面我也不太如他呀!”

蔡邕环顾一遍在座的宾客,继续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将把一生珍视、收藏的图书典籍,全部赠送给王粲,这些藏书给王粲,比放在我这里,更能发挥作用。诸位先生,我的话是不错的,你们等着看吧!”

经过蔡邕一番介绍,坐中的宾客们也不得不对王粲刮目相看了。当时蔡邕的私人藏书有一万多卷,的确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因在兵荒马乱中损失了不少,后来装了几车送给了王粲,大约还有四千多件。

王粲十六岁时,被朝廷授职皇门侍郎(皇帝的侍从)。但他见政局混乱,朝廷徒有其名,便南下荆州,去依附地方实力派刘表。刘表的门客众多,其中不乏才智之士,但年纪轻轻的王粲,很快脱颖而出,被荆州文人公推为文坛盟主。

王粲归附曹操后,他的文学才华同样受人赏识、推崇。他只活到四十一岁便因病而死。王粲下葬的那天来了很多的文人雅士。已被立为魏太子的曹丕向前来送葬的朋友们提议:“王粲生前最喜欢听驴吼叫,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一声驴叫,为王粲送行吧!”

于是大家直着嗓子,一齐学着驴子嘶叫起来。以这样的方式为朋友送葬,寄托对朋友的哀思,真是别具一格啊!

结合易经讲故事。

此卦为同人卦。此卦义为交游交友,象意为天与太阳,内涵作用为求同相知,代表显示为大同世界。结合志同道合者,遵循君子之道,相遇相知。无私无我、感情和睦,意见一致。汇集众智,团结力量,广阔胸襟,光明正大。无朋党行为,无问户私见。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