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沾吉
简介:心理学学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美国HMI认证高级催眠师,现致力于研究东方心理学理论,从儒学、道德经、佛学以及中国汉字文化等寻找东方心理学理论基础,期望完善建立东方心理学理论体系。
在讲究人人平等的社会状态下,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提到了日常生活的最高地位,不管是社会经济状态下,对于孩子衣食住行的满足;还是能力状态下对于孩子的各种补习班;亦或是对孩子不公平的对待,让孩子本是被保护起来的群体,被不断地摆到台面上来。这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对于孩子来讲是不利的,表面上我们都在努力的寻找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实际上对于孩子什么都不懂的年代,强行让孩子处在了风口浪尖上,就像是明星一样,自带光环。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误解的近千年
很早之前我在接触心理学的时候,最先接触的就是亲子教育这一块,特别是沙盘庭箱疗法、感统训练等等。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来期望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那么问题的本质上去探讨的寥寥无几,貌似好像西方心理学进入中国后,这个“好东西”太好了,演变出了各种各样的用心理学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西方心理学的起源实际上来源于中国。
相比较1897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来讲,中国儒学、佛学、道学等国学文化已经发展了近千年,而西方国家正在潜心研究中国的易学、国学文化的时候,我们正在研究他们抛出来的心理学。
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人对这句话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谁都不想挨打,注意“谁都不想挨打”对于孩子来讲就会如何?就会尽可能的规避自身的错误,去改正错误,以期望达到不挨打的目的,这实际上在心理学上也有异曲同工的运用,特别是在对待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时候,往往来访者已经受够了恐惧情绪的折磨、焦虑情绪的折磨、抑郁情绪的折磨,进而选择改变,靠自身力量改变不了的时候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同样的道理,棍棒底下出孝子其深刻的内涵也在于此,世界上如果有一种爱可以超越轮回,那只有母子之间的爱、父子之间的爱,我不知道之前在抖音上有张作霖的一段话,内容是这样,当自己的儿子被日本人欺负的时候,他老子张作霖说了一句话:“老子的儿子只有让老子打的权利,别人没有这个权力,打了小的,老子这就去找他算账去。”
但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棍棒,由于棍棒打骂过的人不计其数,所以对这句话产生的排斥异常的恐怖,在我的咨询室里,几乎亲自教育的都会说一句类似的话,“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行,可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不打不长记性,打了婆婆那个脸色对我贼难看,搞得我都抑郁了,实在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棍棒与黄荆条对于我们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们根本就不知道韩非子当年说出棍棒底下出孝子有多么的无奈,因为在韩非子那个时代里,对于亲子教育的研究已经比现在还要深刻了,各门各派都在研究如何让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不断有着“精忠报国”等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历史的时代在变革,人的社会属性,本性根本就没有变化,有人会讲,社会发展到现在怎么可能没变化呢?那我问下大家“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一社会现象,自古代至今变化了吗?为什么各种各样的亲自教育书籍、方式方法层出不穷,依然解决不了孩子教育的根本?
佛家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你作为孩子的家长,你不打骂孩子,等着社会上的人去打骂孩子,你心里难不难受?心里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那就是,在家庭当中遭受磨难痛苦多的孩子,未来在社会上得到认可的声音几乎成正比;并且在家庭当中得到娇生惯养的孩子,未来在社会上得到唾弃的声音也几乎成正比。
这各就非常有趣了,当年讽刺、耻笑90后一代为非主流的时候,因为网络的发达,随着90后在网络上的声音越来越大,不得已向90后妥协了,我也属于90后一员,我仔细的思索了一下,因为计划生育的开始,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从分散到四五个孩子身上,到全部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这种偏差,导致孩子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全全接受这么多的爱,反而放纵了孩子的劣根性——好吃懒做。
缺少了棍棒与黄荆条,在我们的头顶上的危机感,能够激发我们潜能的只有责任与危机感,而由于责任这个东西很少人会愿意去背,所以不得已用棍棒与黄荆条作为教育头上的危机感来督促孩子成龙成凤。
而网上所有的贬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文章都是博人眼球的,或者那些作者是被打骂怕的,带有极端情绪的人,因为几乎所有讽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文章都是在写一些最极端的例子来代表棍棒底下出孝子文化精髓。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在教我们要给孩子立规矩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古至今一直讲的一句话叫,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只看到了国法,那么家规去哪里了?只要家里有家规的孩子在社会上不管从事任何行业,企业、老板都喜欢,就好比从部队出来的孩子,企业都喜欢要,因为守规矩,放心。对于孩子一样如此,孩子的教育要立规矩,在孩子的世界里,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定性,是处在学习状态,对于他自己而言并不知道区分事物的好坏,只会模仿,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家长的对于孩子的规矩要立起来,立到什么时候?上大学的时候,不要再管了,这个时候,孩子需要从规矩的束缚当中解脱出来,去找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时候,作为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进言献策”,专业技术上,或许给不了孩子什么帮助,但在为人处世上靠吃的盐业足够了。
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进行体罚,孩子不需要体罚,而是需要规矩,所谓的棍棒,我们所有人只看到了棍棒这个东西,并没有理解棍棒底下的含义,棍棒底下的含义在于规矩的树立,让孩子有危机感,就好比《七龙珠》里面的孙悟空,一直背着沉重的龟壳训练,直到脱下龟壳的那一天,就可以一飞冲天。
心理学对于孩子教育重在疏导
讲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问,这样是不是对于心理学而言,我们就不要去学习了,按照儒家思想、弟子规去教育孩子就可以了?
不是这样的,社会的发展进步自有其发展的道理,我们要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谓的蓝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而青就是心理学上现代化的亲子教育,现代的心理学对于亲子的教育不是一味的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为了解决传统文化上存在的疏漏,这个疏漏就是孩子在棍棒底下产生的种种负面情绪,我们要用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去疏导孩子的情绪。
《棒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来自于初中语文课本,父亲总对孩子所作的成绩用大人的标准衡量,达不到要求就是糟糕透了,而母亲总对孩子用同龄的标准要求,所以常说棒极了,对于孩子而言既得到了心灵上的认可和赞美,又存在着客观批评,那么不论是想继续得到赞美还是想要达到父亲的认可,都会有进步的动力。心理学在亲自教育当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疏导情绪,不要让孩子带着负面的情绪去迎接崭新的社会,社会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好或者坏,二者兼具,当孩子带着负面的情绪去面对社会的时候,往往吸引而来的便是负面的东西,所以对于孩子要正向的运用心理学知识以及方法引导孩子消除负面情绪,这样的亲子教育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