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业分析(非洲手机之王困在岔路口)(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敬 葛爱峰 深圳报道

深耕非洲市场的手机厂商传音控股(688036.SH)于日前披露了2022上半年业绩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营收 231.09亿元,同比增长1.11%;净利润16.54亿元,同比下降4.23%;扣非净利润14.36亿元,同比下降7.33%。

自2020年开始,传音控股在非洲的增速明显放缓,除了多元化业务优势尚不明显,非洲模式目前也暂未成功复制到南亚、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国家。到了今年上半年,传音控股又陷入增收却难增利、存货攀升近百亿的困境——“非洲之王”似乎被困在了一个岔路口。

二级市场方面,进入2021年以来,传音控股股价一路下跌,截至2022年8月26日收盘,公司股价报71.36元/股,当日跌1.61%,较2021年以来256.05元/股最高点跌超70%。

对于上半年业绩情况以及市场开拓情况及计划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传音控股相关负责人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业绩疲态难掩,存货攀升近百亿

相比去年同期营收增超65%、净利润增长58.71%的增速,传音控股今年的成绩单并不太好看。

传音控股在财报中解释称,业绩下滑的原因包括:本期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5亿元,主要由于公司持续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上升39.09%;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影响2.17亿元,同比增加3510.4万元,因此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略多。

据悉,传音控股主要从事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品牌运营,主要产品为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的功能机和智能机。而上述让很多国人倍感陌生的品牌,却早已扎根非洲市场,销售区域同时包括南亚、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全球新兴市场国家。

不过,从2020年开始,传音控股在非洲的增速明显放缓。半年报中,传音控股也坦言:“上半年,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公司在非洲、南亚市场的智能机整体销量有一定下滑。”具体表现上,2020年和2021年,传音控股在非洲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约为18%和8%;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传音控股存货分别为31.35亿元、55.52 亿元、75.79 亿元、95.98 亿元。

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传音控股而言,存货连年攀升是一个很危险的情况,因为手机产品作为快更新、易贬值的电子消费品,存货可能会出现根本销售不出去、积压一年半载再便宜都没人要的情况。”

“凭借较早开拓非洲市场的优势,传音控股的确在原来保持着不错的业绩增长。但现在其他手机厂商也在纷纷进驻非洲市场,其业绩自然会受到影响。”梁振鹏表示。

谈及传音控股尝试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特聘研究员、丝路社会科学研究院产业发展部主任仇文旭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传音作为新市场的进入者,短期在其他区域的市场拓展很难有出色的市场表现。

而在自由跃动创始人、前金立集团副总裁俞磊看来,问题并不主要来自市场本身。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非洲的经济增速在过去一段时间仅次于亚洲,在未来,很有可能超过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尤其撒哈拉以南非洲。”俞磊说。

俞磊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品牌会发生什么变化?我认为,消费者会迅速抛弃旧的、差的品牌和产品,转而向更好的品牌,更优质的产品转化。这种发展很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品牌转化,从山寨产品——优质产品——全球化品牌的转化。所以,我预测非洲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必然迎来巨变。”

新兴市场能否成为新突破口?

“摄像头、主板、内存、运行内存、机身,到各个上游核心零部件,传音控股自己都生产不了,其实传音本身并未拥有什么高科技技术,就是个组装企业,因此在产品技术上很难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梁振鹏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

俞磊也指出:“传音擅长功能机,在智能机领域还需要学习。”

“在非洲,传音依靠当年波导功能机的经验,打下了天下,但那种打法是在中国被淘汰的,传音没有经历过中国最残酷市场的竞争考验,随着非洲经济的崛起,传音品牌的衰落是必然的。”俞磊进一步分析表示。

仇文旭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传音目前的主力产品还是手机业务,而在其最具优势的非洲市场上面临着几个核心问题。”

“首先,非洲的手机市场高速增量红利期已经过去,中低档手机的增长率很难一直持续;其次,全球疫情对世界各国经济状况造成了影响,增加了各项成本的同时,也使非洲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很多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失业人口增加、人均购买力下降 ,总消费能力整体下降;第三,更多的竞争对手加入,竞争使利润空间逐渐压缩。这三点也正是传音想在非洲区域,发挥渠道优势进行多元化市场战略的原因。”仇文旭表示。

对于境外经营风险,传音控股在半年报中表示,虽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发达国家或成熟市场相比,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梁振鹏表示:“印度市场对中国智能手机并不算友好,印度政府这一年来以各种理由来刁难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这也使得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在印度的销量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若持续加大对新市场的拓展,新开拓市场较高的前期投入将可能降低公司当期盈利水平;同时,若对新市场的开拓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将对公司业绩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传音控股表示。而由于开拓新兴市场,传音控股的销售费用近年来明显上涨。财报显示,2016年至2021年,传音的销售费用从9.33亿元上涨至32.45亿元。

多元化战略布局能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吗?

根据IDC的报告,全球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在非洲智能机市场的成长空间受限,多个手机厂商进驻非洲市场,自身利润空间或存在进一步压缩的风险压力下,传音控股也在进行多元化战略布局,创办了数码配件品牌oraimo,售后服务品牌Carlcare和家用电器品牌Syinix等。

“公司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布局,在开展手机业务的同时拓展了数码配件、家用电器业务以及提供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传音控股表示。然而,从具体表现来看,似乎效果微弱。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传音控股98.5%的收入来自主营业务,其他业务营收占比仅有1.5%。

对于传音控股的产业战略布局,仇文旭表示:“传音手机用了10年的时间打造了以非洲市场为主,南亚等国家为辅的超级现金流产品线,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而且该业务在一些市场已经有了品牌知名度和竞争优势,虽然增长率偏低,但也无需增大市场方面的投资,因而成为企业回收资金,支持其它产品,尤其明星产品投资的后盾。”

“传音在家电赛道通过OBM、本地SKD组装和多品牌策略来进行市场拓展,如果面对单一业务板块的竞争者,传音还是应该放在整个业务链的整合,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创造出传音自己的品牌集群,传音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地化执行能力突出,这是出海企业无法摆脱纯外资当地印象的一个难以复制的核心软实力。”仇文旭表示。

梁振鹏则向本报记者指出:“手机企业多样化发展本身就是很困难的,较难和家电巨头去抗衡。因为企业想要打开市场,需要有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来支持。中国的家电企业可以说是国内所有行业里最早开展国际化布局的,传音控股在家电产业链是没有优势的,想和海尔、格力、美的、TCL一众巨无霸量级的中国家电企业去抢占国外的家电市场是很难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