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7日讯 去年10月以来,昌邑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减量控大”为目标,认真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瓶颈”问题,充分组织发动交安委成员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大力实施“红蓝守护”行动(红代表社会力量,蓝代表公安交警),警民携手共管共治,防风险、保安全、惠民生、创满意,全力打通农村交通安全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明显成效。

山东临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山东昌邑红蓝守护)(1)

强组织,确保农村交通管理“合力管”。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红蓝守护”行动纳入《2022年度昌邑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各镇区和有关部门参与行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市“红蓝守护”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交安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就农村地区联合治超、警保合作、警银合作等部门联动工作定期安排部署,及时研究解决“红蓝守护”行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除交警大队全警参与外,聘请交安委成员单位工作人员、村庄有威望的群众、厂企保卫力量3600余人担任“红蓝守护”志愿者,先后开展业务培训52场次。成功研发包括工作风采、队伍管理、违法举报、意见建议等多项功能板块的“红蓝守护”服务平台,实现“标兵队伍线上管、意见举报网上办、守护任务网上派”,为行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山东临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山东昌邑红蓝守护)(2)

抓基础,确保农村交通管理“实处干”。在紧邻国省道、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的镇村建成“红蓝守护”服务站点330余个,做好交通安全宣传、交通违法行为劝导等工作责任落实,形成遍布农村的组织网络。依托大数据对全市各村庄道路交通安全指数进行综合排名,选取每个镇区排名后3名的村庄,由当地党委政府牵头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零死亡村庄”创建活动,逐步落实各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实现由“乱”到“治”的转变。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组织交警、交通等多部门联合行动,排查路面交通安全隐患162处并全部整改,增设爆闪警示灯190套、警示提示标牌210处、减速带560处、机非隔离护栏196米,大大减少农村道路交通违法和事故的发生。

重民意,确保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惠民生”。为消除当地姜农农用机动车无牌照、不达标等交通安全隐患,多次与宏大市场协商,由市场统一组织500辆证照齐全的货运车辆,直接开到田间地头供姜农使用,同时聘请42名业务素质高的驾驶员对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或无驾驶证的姜农提供运送服务。在市场内建立“红蓝守护”服务站,对所有司机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去年以来所有运送生姜的货运车辆实现零伤人事故。对各镇区驻地学校的护学岗交警力量进行调整规范,建立“红蓝守护、驻点护航”工作机制,实行一校一警,落实护学责任。积极对接各学校及家委会,将学校安保人员及家委会成员纳入“红蓝守护”标兵队伍,配齐红马甲、小红旗、红袖标等执勤装备并编排班次统一管理。建立包括“红蓝守护”宣讲员、劝导员在内的共商共计交通安全微信群12个,利用微信群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时听取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在交警所有“窗口”大力推行微笑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服务举措,将“交管12123”置入农商行乡村振兴政银惠民服务平台成为省内首家警银合作模式。

强宣传,确保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出实效”。 农忙时节组织宣讲员深入田间地头,重点对酒醉驾、无牌无证驾驶、农用车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把交通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田间地头。农闲时节深入村民家中,在热炕头上面对面宣讲、讨论交通安全问题,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消除疑惑。“红蓝守护”行动开展以来,共面对面发放“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宣传材料20万份,大大增强群众的安全出行意识。利用农村的大喇叭、夜场电影、村民议事会、黑板报、绘画墙、标语等,让村民时时刻刻受教育。在全市600多个村庄村村设立2至5名交通安全宣讲员,在普法宣法的基础上借助村规民约的力量,及时提醒,相互监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卜庄镇广刘村临近省道下小路,道路交通比较混乱,开展“红蓝守护”行动后,村内设立了3名交通安全宣讲员,协助交警对村民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普法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期该村被潍坊市命名为首批“零酒驾”创建示范村庄。

“红蓝守护”行动开展以来,该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伤人和亡人交通事故数均实现了大幅下降,杜绝了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老百姓对道路交通出行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减量控大”工作一直位居潍坊前列,潍坊市交安委以简报形式刊发了昌邑经验,中央、省、市十多家新闻媒体对有关做法予以了宣传报道。

闪电新闻记者 王亮家 通讯员 刘建民 孙晓丹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