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继柏,1942年8月出生,湖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三岁习医,十六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从事中医高等教育30余年,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20余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持中守正原则?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持中守正原则(知行合一守正道)

持中守正原则

熊继柏,1942年8月出生,湖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三岁习医,十六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从事中医高等教育30余年,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20余部。

在湖南长沙,有一位誉满三湘的名医,他悬壶济世60年,活人无数;教书育人38载,桃李芬芳。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治病救人,二是教书育人。他就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他用一生孜孜以求的精神,践行了“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用一颗“大医精诚”的仁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吃苦耐劳 尊师重道

“当一个好中医,必须三具备:第一,扎实的理论功底;第二,丰富的临证经验;第三,敏捷的思维反应。”熊继柏常对身边的学生说,学中医首先要熟读经典,要多读、多背,要肯下苦功夫。熊继柏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得益于他少年时代的2位老师。

1954年熊继柏12岁,因体质差干不了农活,爷爷逼着他学医,读的第一本书是王叔和的《脉诀》。小熊继柏喜欢一边背书一边提问,身为骨伤科医生的爷爷常常被问得哑口无言,于是带他拜常德名医胡岱峰为师。

三尺讲坛 传道授业

1978年,中央下发【1978】56号文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考试,在民间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充实到国家医疗单位,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就是这样一个文件,改写了熊继柏的命运。他从此走上了高等中医学府的讲坛,一讲就是38个春秋。

当时石门县人民医院的老院长,为了让熊继柏能参加这个考试,在没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就给他报了名。考试临近,才派人去他家通知他。熊继柏就这样参加了选拔,两次考试均在湖南省名列榜首。1979年,湖南省人事厅和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下发调令,调熊继柏到湖南中医学院当老师。

36岁的熊继柏初次跨进大学校门,校长安排他讲《黄帝内经》。为了讲好这门课,熊继柏下了很多苦功夫。“讲台上的艺术我不了解,所以当时学校老师们讲课,不论老少,只要和中医有关,我基本上都去听了。”此外,熊继柏还跑到湖南师范大学偷师,学习师范类的高级教师怎么讲古文、怎么写板书……仅《内经》一门课,他就先后动手写了上百本详细的备课本。

天道酬勤,很快,熊继柏在三尺讲坛上也是名声大震。学生们都说,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理论联系实际而又融贯经典,是其教学广受欢迎的关键。

他讲课从不拿讲稿,每一条经文、汤方,他不但能倒背如流,更能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辨证体会与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富有代表性的医案不胜枚举。那些或疑难或复杂的病例,在他用中医理论讲解和剖析下,总能诠释得深入浅出、清晰透彻。为了聆听这位“明星”教师授课,学生们会在打早饭前赶去教室占座,以至于校方不得不出台规定,旁听的外班生必须自带板凳。

除了《内经》,熊继柏还主讲《中医内科学》《难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课程,先后8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教学同时,他应邀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讲学,总共在省内外做了200多堂大型学术讲座。

2008年,熊继柏到某大学做讲座,盛况轰动一时,连走廊里都挤满了听众。为了“考倒”他,一个香港同行挑中医古籍中冷僻晦涩的条文,向熊继柏“发难”,却读错2个字的发音,被熊继柏当堂指正。从此,他对熊继柏佩服得五体投地,熊继柏也因此被学生们戏称为“问不倒”“中医界的易中天”。

古稀之年,熊继柏仍然心系中医药传承事业。2014年,他首创“临床现场教学课”,即现场临证、实时教学。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真实直观,既遵循了中医口传心授的教学规律,还打破了传统师带徒的人数局限。“临床现场教学课”每月举办一次,由最开始参加学习的骨干医生三四十人,发展到每次现场听讲的人数达500人,影响也由湖南省逐步辐射全国。2016年初,这一现场教学通过手机直播,实现了近2000名用户同步观看。

为了强化教学效果,熊继柏特意在现场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疑难案例讲解,每次临诊十几个人,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疑难病患者。熊继柏认为:“临床现场教学要教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势必选择疑难病症。尽管诊治寻常疾病一样有借鉴意义,但相较而言,治愈疑难病、危重病更能显示一个中医的真功夫,更能提升中医工作者的自信心,也更能让学员们学习到中医实战的真本领。”

 用药如神 屡起沉疴

熊继柏常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他60年的行医生涯,就是这句话最有力的见证。熊继柏是一个“纯中医”,从不开西药、中成药,从不开“无汤头之方”,更不会做任何西医检查。他看病速度很快,从望闻问切到开出处方,通常用时5分钟。诊治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尤其是各种疑难病症及危急病症,总能做到“辨证如理乱丝,用药如解死结”,屡用中医药创造奇迹。

一位曾下过几次病危通知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人,高烧41.5摄氏度,全身斑疹、黄疸。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找到熊继柏。他辨其病机为热毒入血分,予以《千金方》中犀角解毒汤,5剂药后退烧,20剂后,病人斑疹、黄疸皆退,临床指征消失,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北京患者张某,2011年肺癌手术后化疗半年,出现脑转移,站不稳,头昏头痛剧烈,求诊于熊继柏。熊继柏诊此乃正气内虚并兼痰凝毒聚,需扶正益气与化痰祛瘀贯穿于治疗始终。熊继柏清楚地记得,病人第一次是被人“抬”进诊室的,第二次是“扶”进来的,第三次是亲友“陪”着来的,第四次却是自己“走”进来的。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国家水电八局医院,熊继柏使一位外伤后昏迷一年多的植物人苏醒;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使一位高热昏迷30天的病毒性肺炎病人热退神苏……

鉴于求治患者中急危重症患者居多,熊继柏坐诊的一间诊所,特意将诊室门加宽一尺,方便患者担架出入。

熊继柏是患者心目中的“救命医生”,许多西医一筹莫展的怪病,亦能药到病除。

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从右乳下肿起筷子粗细的一条凸线,直插小腹,疼痛拒按。西医诊断为肋间神经炎,打针、服药均无效。熊继柏辨其病位为肝经循行部位,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予以血府逐瘀汤加玄胡,20服药后治愈。

一位中年教师患流黑汗的“怪病”,晚上不出白天出,全身发黑,全国多家大医院诊断为内分泌失调,服用西药已难奏效。患者羞于见人,意志消沉。熊继柏诊断后认为,问题出在肾脏,肾阴虚致虚热自汗。处方为知柏地黄汤治肾脏虚热,外加龙骨、牡蛎助止汗,不出一个月,黑汗止了。几个疗程后,病人痊愈,容光焕发。

只要出门诊,熊继柏总是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到诊室,无论刮风下雨,一分钟都不会延误,几十年来都是如此。由于长期久坐,熊继柏腰椎间盘突出症很严重,曾有一次疼得下不了床,他不顾家人反对,硬是躺在担架上,让弟子抬进了诊室。2006年以前,熊继柏每天门诊量达到100多人,尽管累得筋疲力尽,但遇到两种病人,他都会无条件加号:一是危重症病人;二是外地来的病人,特别是农村来的病人。“他们特别不容易,花费大量的路费和住宿费,如果来了不给看,良心会受到谴责。”熊继柏说。

从基层中医作为起点,到走上国医大师之路,熊继柏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60年来熊继柏救治病人100多万人次,发表医学论文100多篇,出版医学专著20多部,授课8000多学时,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在75岁的寿宴上,熊继柏这样评价自己:“老朽年逾七十五,耳聪目明不迂腐,知行合一守正道,大医精诚序真谱。”(杨志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