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彖传解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彖传解读(郭和杰彖传注)

彖传解读

1.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解释“元”。

大哉乾元:《九家易》:“阳称大。六爻纯阳,故曰大。干者纯阳,众卦所生,天之象也。观干之始,以知天德,惟天为大,惟干则之,故曰大哉。元者,气之始也。”

《文言传》:“元者善之长也。”周易六十四卦只有乾坤两卦符合“善之长”的条件,因此《彖传》分别以“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赞叹两卦。《周易》以阳为大,阴为小,大即乾卦之别称。

万物资始,乃统天:荀爽:“谓分为六十四卦,万一千五百二十策,皆受始于干也。策取始于干,犹万物之生禀于天。”《九家易》:“干之为德,乃统继天道,与天合化也。”

干阳为万物生命藉以开始的元气,因此说“万物资始”。《易经》六十四卦总计384爻,384爻共有11520策,以成万之数象征天地间的万物。乾坤生11520策,象征阴阳演生万物。乾卦象征天道,因此说“乃统天”。

11520策算法:384爻有一半为阴,一半为阳。阳爻得数为9(或7),阴爻得数为6(或8)。揲蓍法中筮数计算为每数有四策(揲之以四),九之数为36策,八之数为32策,七之数为28策,六之数为24策。

传统以六为阴,九为阳,384爻总策数为:

6 x 4 x 384/2 9 x 4 x 384/2 = 11520

若以新出土资料来验证,当以七为阳,八为阴,384爻总策数为:

7 x 4 x 384/2 8 x 4 x 384/2 =11520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解释“亨”。《文言传》:「亨者嘉之会。”嘉会而亨,具体而言,干之嘉会有二,一是旁通而与坤嘉会。二是六位之时成,乾元与爻位(六位)之嘉会。《文言传》:“六爻发挥,旁通情也。”荀爽:“干起坎,而终于离。坤起于离,而终于坎。离坎者,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始也。”“六爻随时而成干。”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虞翻:“已成既济,上坎为云,下坎为雨,故云行雨施。干以云雨,流坤之形,万物化成,故曰品物流形也。”益卦《彖传》:“天施地生。”若依虞翻注解,应该改成“已成既济、未济”,上坎为云是为既济,下坎为雨是为未济。上坎为云下坎为雨是《大象传》的取象,《彖传》并不如此区分,《彖传》屯、解两卦的注解可为证。

天道博施,地道广生。云行雨施讲的是天道博施,品位流形则是坤承天道而广生,万物流动而赋形,滋长而繁茂。传统易学家有一种理论认为,《周易》中雨象征的是阴阳调和,这是就结果上来说。就原因来说,雨象征的是干天阳气在地上的流形。这是“天施地生”的过程。就卦之演变来说,乾坤旁通尚未成既济和未济的历程,在此历程中先成复与小畜、豫与姤,再成屯与家人、解与鼎。屯与解两卦为坤体受阳,就是“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的两卦,屯与解卦彖传分别说“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小畜卦彖传说:“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志行”讲的是九二势在必行,将与复卦旁通,成屯卦而成“天施地生”之功。“密云不雨,尚往也”指的是乾卦九四已行成复,但九二未行而尚未“云行雨施”,即后文讲的“施未行”。因此“尚往”,宜往而施行,往则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孟喜:“天子驾六。”古代天子马车驾六典故源自于此。干为大明,六爻皆阳,即大明终始,终始乃有始有终之义。六位时成者,乾道因时而变。《孟子万章篇》:“孔子,圣之时者也。”筮者数也,《周易》乃占筮之书,古代以筮数为占。帛书《易之义》:“键也者八卦之长也,九也者六肴之大也。为九之状,浮首兆下,蛇身偻曲,亓为龙类也。”《周易》的龙取象自筮数九,并以九象征乾道之变化。九在六爻因时而变,即六位时乘。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解释“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刘瓛:“阳气为万物之所始,故曰首出庶物。立君而天下皆宁,故曰万国咸宁也。”庶者众也,庶物即万物。干为万物大始,故曰“首出庶物”。

《彖传》的这段注解在《文言传》中也有所诠释:“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而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干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万国咸宁,可能讲的是乾坤旁通成屯与家人,《彖传》屯卦:“宜建侯而不宁。”不宁者,丕宁。家人卦:“正家,而天下定矣。”

2.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解释“元”,赞叹坤道广生之德。至,极至,无所不至。天施地生,乾道博施,坤道承顺天道,广生万物,因此说“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解释“亨”。

品,类也。品物,万物。咸亨,皆亨。坤道之广生,在于能够承顺天道,“含弘光大”因“乃顺承天”,干为光为大。弘为大。此即乾卦《彖传》讲的“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荀爽:“干二居坤五为含,坤五居干二为弘,坤初居干四为光,干四居坤初为大也。”依荀爽注解,含弘光大指的是乾坤旁通而成屯与家人。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解释“利牝马之贞”。坤为阴为地,因此以地上跑的母马作隐喻。乾为天,以飞龙为喻。侯果:“地之所以含弘物者,以其顺而承天也。马之所以行地远者,以其柔而伏人也。而又牝马,顺之至也。诫臣子当至顺,故作易者取象焉。”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解释“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这段经文似乎与乾坤的旁通有关。乾卦《彖》讲“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坤《彖》则讲旁通的两段历程。干四至坤初成小畜与复卦,坤初至干体成小畜这是“先迷”,因为迷路,所以小畜卦讲的都是“复”(回家,迷途知返)之事。小畜九二再到复五,复六五到小畜二,成家人与屯卦为后得。因此《彖传》家人卦:“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屯卦:“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屯卦为坤体受干,为云行雨施而天造草昧。家人卦为干体受坤,为坤阴先迷后得而家道正之卦。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坤为西南之卦,又为朋象,因此往西南则得其朋,往相反的东北方为丧朋。另外也可以旁通来解释。“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是干四将之坤初成复与小畜,干四至坤初即西南得朋,因此复卦说“朋来无咎”。“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则是指干上将之坤三成谦与夬,夬即诀别之义,而谦即东北丧朋之象,盖因下艮为东北,上坤为朋,艮在内为拒止之义。谦卦又曰“君子有终”,此“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解释“安贞吉”。“应地无疆”即前文所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3.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刚柔始交而难生:刚柔即阴阳。刚柔交即乾坤交,天地交。《彖》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否卦:“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刚柔始交即天地始交,干《彖》“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讲的就是乾坤旁通始交而生万物,万物在《周易》中即六十四卦的11520策。关于旁通,请参考乾卦《彖传》注解。屯乃乾坤始交而万物生的一卦。“难”字一语双关,既是开天辟地的困难,也是万物繁茂之义。朱熹以下卦震为刚柔始交,上卦坎为难生。于象而言,亦可通。

难为难易之难,困难之义。但也有茂盛的意思。《诗·小雅》“其叶有难”。《传》:“难然盛貌。”难亦通傩,为古代消灾解厄之仪式,《周礼·春官·占梦》:“遂令始难欧疫。”《夏官·方相氏》:“率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礼记·月令》:“季春,命国难。”“季冬命有司大难。”

动乎险中:以上下二体的卦德解释屯卦。屯卦下震动,上坎险,乃动乎险中之象。

大亨贞:经文作“元亨利贞”,《彖传》解释少了“利”字,或有脱误。

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屯卦,下震为雷,上坎为雨,卦象为雷雨之动。《彖传》坎卦不分上下,皆取象为水,《大象传》则以上坎为云,下坎为水,因此《大象传》说“云雷屯”,需卦则说“云上于天”。满盈,形容万物始生而繁茂之状,充满于天地之间,因此说“满盈”。屯亦有盈满之义,《序卦传》:“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天造草昧,形容干天造物,万物繁茂而蒙昧之状。

宜建侯而不宁:宜于建立诸侯。不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内心不得安宁。因处天造草昧之时,因此忙于建立诸侯以治乱,内心不得安宁。其次是作“丕宁”,大宁之义。建立诸侯,万邦得以治理而安宁。

4.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山下有险,险而止,蒙: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蒙卦上为艮山,下为坎险,卦象为山下有险。险而止则是以二体的卦德解释蒙,蒙为遇险而止。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解释经文“蒙亨”。蒙卦之所以亨,因为以亨行,时中。这是以主爻来解释蒙卦。主爻乃一卦之主,符合亨行、时中描述的只有九二。蒙为乾坤旁通成未济过程所产生的卦,先是干四至坤上成履和剥,再由履九五与剥六二交换成睽与蒙,因此蒙卦主爻九二乃是由履九五而来,履九五至剥二成蒙卦就是亨行与时中。荀爽:“此本艮卦也。”是以蒙卦为艮卦九三降二而来。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坎为志,志应指六五应于九二之志。艮为童蒙,我为九二。蒙卦乃童蒙求明之卦,九二为阳为明。

初筮告,以刚中也:筮为以蓍草求问于神明。刚中指的是九二。初次筮问则神明有所告,因为九二刚中阳明,初六与九二比应。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六三不当位,又乘九二之刚,乃亵渎之象。渎蒙,亵渎蒙道。

蒙以养正,圣功也:解释经文“利贞”,言蒙卦当养正,乃符合圣人之功。艮卦在外为养,坎为律为正。《彖传》以“众正”释“师贞”。蒙为养正之象,师则是众正之象。五多功,九二与六五应。

5. 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须也:须,䇓也,雨中等待的意思。《说文》:“需,䇓也。遇雨不进,止䇓也。从雨而声。《易》曰:云上于天,需。”

险在前也:卦象坎卦在上,险在前之象。

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需卦卦义。乾刚健,坎在内为坎陷,在外为不陷。《序卦》:“坎者陷也。”《说卦》:“坎陷也。”需卦为君子刚健而不坎陷之义,因此说“其义不困穷”。此段也可能讲需卦可再与明夷旁通成既济。乾坤旁通,干初与三至坤四与上,成需与明夷,需九二再至明夷五成既济定。因九二将行至明夷上卦坤中,因此讲其义不困穷。至既济则说:“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既济《彖》传显然以六二为成卦之主爻,并以“其道穷”言之。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此以九五主爻解释经文“需,有孚,光亨,贞吉”。九五为需卦主爻,居于五的天位,居上卦之中而当位,因此说“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坎为大川。大川在外,刚健在内,为刚健而不坎陷之义。宜于涉大川,因前往将有功。五多功,九五中正刚强而不陷,因此往有功。

6. 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上刚下险,险而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讼卦卦义。上干为刚,下坎为险。讼卦为上刚下险,险而健之象。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解释经文“讼有孚,窒惕,中吉”,因刚来而得中。刚来而得中指九二,讼卦自遯卦而来,遯九三下降至二为刚来。

终凶,讼不可成也:解释经文“终凶”,因诉讼不可成。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此以九五解释利见大人。九二“刚来而得中”为讼卦成卦之主爻。九五当位中正,为治卦之主爻。

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坎在内为坎陷之象。坎为大川,大川在内为坎陷,因此不利涉大川。反之,需卦为利涉大川,刚健而不陷。

7. 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解释经文“师贞”。坎在下为正,蒙卦《彖》曰“蒙以养正”,师卦曰“众正”,可为证。艮山在外为养,故蒙卦说养正。师卦上坤为众,坎在下为正,故曰众正。师原义为军队,2500人曰师,引申为众。军队最大的单位为军,其次为师,师下为旅。师者,取其中。《彖传》一向以“正”解释贞,正为正邪的正。此言,能够使众人为正,则可以成王。

刚中而应:此指师卦之主爻九二,九二刚中而应六五之君。师卦为乾坤旁通而来,乾九五至坤六二,成大有与师。此亦有众正之象。

行险而顺:上下二体之卦德释卦义。下坎为险,上坤为顺,为行险而顺之象。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毒,通笃。毒天下,笃厚天下。此,指前文所言“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之美德。能够以此美德笃厚天下,人民都会顺从于他,因此而吉。得吉之后,怎么会有罪咎。此以“吉”为“无咎”之条件,吉而后乃得无咎。

8. 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解释比卦经文“比吉”以及比卦卦义。比为亲比之义,引申为辅助,下辅助上,因此说“下顺从也”。此亦是上下二体卦象,因坤为众为顺,坤在下为下顺从之象。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指九五爻。九五具阳刚而中正的美德,因此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上指九五,下为六二。九五与六二相应,为上下应。下坤为方(方国),坎为忧心为不宁,因此曰不宁方来。不宁方,不安宁之方国。

后夫凶,其道穷也:后夫,指上六。上位为穷,又乘九五之刚,因此为凶。这也可能讲的是乾坤旁通的原则。总和《彖传》旁通之例,乾坤三次交换可以得既济或未济。二、五先行则贞定,一与四,三与上等爻便不再交换。由于比卦是干二至坤,因此不再继续旁通,故曰其道穷。

9.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以主爻解释小畜卦义。小畜是由乾坤旁通而来,乾卦九四至坤初,成小畜与复。小畜六四为坤初六而来,当位而与初九相应,又与九五比应,因此曰“柔得位而上下应之”。小为阴,小畜即阴畜,指坤初六之阴畜于干体之四。而干四至坤初则成复,复者阳之复也。因此干四与坤初的旁通分别形成“阳复”与“阴畜”两卦。

健而巽:上下二体之卦德,下乾刚健,上为巽。

刚中而志行,乃亨:指九二,刚中而志在必行乃能亨通。小畜再与复旁通,九二之复五成屯,屯卦则“雷雨之动满盈”,干阳云行雨施而亨通。

密云不雨,尚往也:九二未行,因此密云不雨。九二往复五成屯则成雨,因此曰“尚往”。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六四互体兑为西,故曰自我西郊。施未行,施指的是乾卦的“云行雨施”,因九二未至复六二,尚未成屯卦之雨,成屯则“雷雨之动满盈”为云行雨施。九二未行而未能“云行雨施”,因此言施未行也。

10. 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干,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柔履刚也:此以主爻六三解释履卦卦义。六三乘九二之刚,为柔履刚之象。

说而应乎干,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履卦经文。说者悦也,指六三,六三为下卦兑之主爻,因此可代表整个兑卦。六三与上卦干之上爻相应,因此说“说而应乎干”。下兑与上干相应,因此能够履虎尾而不咥人,得亨。六三为履卦成卦之主爻,由乾坤旁通而来,坤上六至干三,成履与剥。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刚中正指九五,九五为履卦治卦之主爻。上干为君,五亦是君位,因此说履帝位。干为光为大明,因此说光明。疚,病也。

11.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小往大来,吉亨:重述经文。干阳为大,坤阴为小。坤阴在外为小往,干阳在内为大来。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经文。乾为天,坤为地。干天原本在上,阳气由上而下行。坤地原本在下,阴气由下而上,此为天地交之象。天地交则万物通。上指干阳,下指坤阴。天地交即上下交,此就人伦而言,上下若能交,则一气相通而志同。易者交易、变易也,易经讲的是阴阳交易、变易之道。卦象、阴阳有交易,有变易则万物生,万事通泰,没交易没变易则天地闭塞,万事不通。这个原则可从泰否两卦清楚看出,并贯穿六十四卦。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此进一步发挥阐述泰卦之上下二体的卦象。干阳在内,坤阴在外,故曰“内阳而外阴”。乾卦刚健,坤卦柔顺。干为君子,坤为众为小人,故曰“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此就阴阳消息而言泰卦卦象。泰卦为阴阳消息而来。乾坤先是旁通而成复与小畜,复卦开始进入阴阳消息循环,首先是增加一阳而成临卦,临卦再增一阳成泰。因此泰卦是阳气增长,阴气消退之卦。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此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象。泰卦也是三阳三阴之卦卦变的开始。

12.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重述经文。否卦为干阳在外,坤阴在内。干阳为大,在外为往。坤阴为小,在内为来。因此说“小往大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经文。乾为天,坤为地。干天尊贵而停留在上,阳气未能下降。坤地卑而停留在下,阴气未能上行,此为天地不交之象。天地不交则万物闭塞不通。否即闭塞不通之意。天尊地卑,天地不交即上下不交,此就人伦而言,上下不能交,则天下大乱而无邦。

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此进一步发挥阐述否卦之上下二体卦象。坤阴在内,干阳在外,故曰“内阴而外阳”。内坤卦为柔顺,外乾卦为刚健。内坤卦为众为小人,外乾卦为君子,故曰“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此就消息卦而言否卦卦象。否卦为阴长阳退而来。遯卦再增一阴而成否,因此否卦是阴气增长,阳气消退之卦。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此为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否卦也是三阴三阳之卦卦变的开始。

13.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干,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柔得位得中而应乎干,曰同人:以主爻六二解释同人卦。六二当位,故曰得位。六二亦是下卦离之主爻,与上面乾卦的九五爻相应,故曰应乎干。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此以旁通解释经文。同人卦是乾坤旁通而来,乾卦九二至坤五,成同人与比。乾卦九二至坤五即“乾行”,乾行成比卦上坎,坎为大川,坎在外为刚健而不陷,因此曰利涉大川。乾九二至坤五,五为野,坤为众人,君子与众人会见于野,故曰同人于野。

文明以健:以上下二体的卦德解释同人。内离为文明,外干为刚健。

中正而应,君子正也:九五为中正。六二为同人卦成卦之主爻,九五为治卦之主爻,两爻相应。九五居中而当位,故曰中正。干为君子,九五中正,君子正之象。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九五与六二相应。或者指乾坤旁通,乾九二至坤五,为通天下志。

14.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以六五主爻解释大有卦。大有为乾坤旁通而来,乾卦九五至坤二,成大有与师。六五虽柔,居五之尊位又得中,下应九二,与上九比应,故曰“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

其德刚健而文明:以上下二体的卦德解释大有。内干为刚健,外离为文明。

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以六五爻解释“元亨”。六五与下卦干天相应,为应乎天。与上九比应,亦是应乎天。时行者,乾九五至坤二,成大有与师。

15.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以旁通解释“谦亨”。谦卦为干与坤旁通而来,干上九至坤三,成谦卦与夬。乾为天,上九至坤三成谦为天道下济而光明。坤三至干上成夬,为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阐述“谦受福,满招损”之义,无论天道、地道、鬼神之道,还是人道,都是恶盈而好谦。盈者满也。天道亏盈而益谦,天道会亏损盈满者,而增益谦虚者,如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地道变盈而流谦,如山高谷深。鬼神害盈而福谦,鬼神伤害盈满之人,造福谦虚者。人道恶盈而好谦,人道厌恶盈满之人,喜爱谦虚者。

就卦象而论,谦卦乃乾卦亏其上爻而成,乾卦上九至坤三成谦,干体变成夬,夬者缺也亏也。因此干上至坤三成谦,即天道亏盈而益谦之象。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谦虚反而得到尊贵而发光,卑下反而让人无法踰越,这也是君子之终。

16. 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刚应而志行:以九四主爻解释豫卦。九四阳刚,与初六相应,为刚应。互体坎为志,上卦震为行,有志行之象。但志行也可能是就旁通而言。豫卦为乾坤旁通而来,干初九至坤四,成豫与姤。姤九五将成豫二成解与鼎。志行,或言豫六二将至姤五,姤五将至豫二。

顺以动,豫: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豫。下坤为顺,上震为动,豫为顺以动之象。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以卦德解释经文“豫,利建侯、行师”。言天地之运行亦如豫卦卦德,更何况是建侯行师。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天地如豫之卦德以顺动,所以日月之运传不会有过错,四时之消息不会有差错。忒,差错。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圣人如豫之卦德以顺动,则刑罚清明而人民服从。

豫之时义大矣哉:《彖传》以“时义”赞叹者有四卦,豫、遯、姤,与旅。其中豫和姤为乾坤旁通时同时生成的两卦,干初九至坤四,成豫与姤。

17. 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刚来而下柔:以初九主爻解释随卦。随卦是否卦卦变而来,否卦上九至初,初六至上,而成随。刚来而下柔,指否卦上九下降成随卦初九,下于六二与六三两个柔爻。

动而说,随:以上下二体卦义解释随卦卦义。

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经文“元亨利贞”,但《彖传》只解释“大亨贞”,缺一利字,与屯卦同。此或有讹误。依朱熹,“天下随时”当作“天下随之”。朱熹:“王肃本时作之,今当从之。释卦辞,言能如是,则天下之所从也。”此扩大诠释随之卦义,能大亨贞而无咎,则天下将随从之。

随时之义大矣哉:朱熹:“王肃本时字在之字下,今当从之。”依朱熹,此句当作“随之时义大矣哉”。

18. 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刚上而柔下:以卦变解释蛊卦。蛊卦是泰卦而来,泰初九至上为刚上,泰上六至初为柔下。

巽而止: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蛊卦。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扩大解释蛊卦之卦义,蛊(有事)而能大亨,则可以天下治。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解释经文“利涉大川”,因有事要前往。《序卦传》:“蛊者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泰卦初九至上成蛊,初至上为终则有始、天行之象。

19. 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刚浸而长:以消息卦解释临卦。临卦是消息卦而来,复卦刚长而成临。浸,逐渐。

说而顺: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临卦。下兑说而上坤顺,说而顺之象。

刚中而应:以九二主爻解释临卦。临卦为复卦刚长而来,此刚长之爻即九二。九二刚中而与六五相应,故曰刚中而应。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大亨以正解释元亨利贞。临卦大亨以正,此乃天道。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以阴阳消息解释经文“至于八月有凶”。阳长阴退为息,阴长阳退为消。消不久,阴长阳退乃不久之事。临为阳长之卦,若不久而阴长阳退,则是遭凶之时。

20.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大观在上:九五主爻为大观在上。观有二义,一是谛视,仔细看,观摩之义,读做官。二是示人,朱熹所说的“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也”,读做灌。“大观”在上应该是采第二义,乃上位者有以示人,在上而为人所观仰。《尔雅·释宫》:“观谓之阙。”观卦六画大象象一艮,大型之门阙,为观台楼阙之象。

顺而巽: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观,下卦坤为顺,上为巽,顺而巽之象。

中正以观天下:以九五主爻解释观卦,扩大引申大观在上之义。九五处中而当位,具中正之德。下卦坤为邦国为众人,九五大观在上,有观天下之象。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解释观卦经文“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下四阴承九五之阳。此观为谛视之义,音官。在下者谛视盥礼,虔诚而受教化。

观卦为消息而来,否卦阳退阴长成观。观卦也是四阴二阳之卦卦变的开始。

21. 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颐中有物,曰噬嗑:此以六爻所构成之卦象解释噬嗑卦。噬嗑为颐中有物之象。此“物”有两种解释,一是九四阳爻,阳为实。二是以互体坎为物。

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刚柔分,以卦变解释经文。噬嗑卦由否卦卦变而来,否卦九五降初,初六升至五,为刚柔分。动而明,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震为动,上离为明,为动而明之象。

雷电合而章: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下震为雷,上离为电,雷电合而章之象。章,美。

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以主爻六五解释经文。否卦初六上行至五而得中,虽然不当位,但柔中,因此利用刑狱。

22. 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柔来而文刚,故亨:以卦变解释贲亨。贲卦由泰卦而来,泰卦上六至二,文饰干体两刚爻而成离,因此曰柔来而文刚。

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以卦变解释小利有攸往。泰卦九二与干体分离,至上以文饰坤体之柔,成上体艮卦,故曰分刚上而文柔。上九自干天而来,上也是天位,因此说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以上下二体的卦德解释卦义。贲卦下离为文明,上艮为止,为文明以止之象。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进一步申论贲卦之启示,观察天文可以洞察时间、时机的变化。而观察人文,君王可以藉以化成天下。

23. 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柔变刚也:“柔变刚”传统以消息卦解释,认为是五柔将变化上九之刚而成坤。但依字义来看并不通顺。柔变刚应该是指坤上六由柔变成刚,因剥卦乃乾坤旁通而来,干三至坤上,使得坤上六柔变刚而成剥。坤上至干三,干变履。柔变刚也是后文所说的“天行”,干天刚爻至坤上之天位。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此以消息卦解释不利有攸往,因为剥卦也是消息卦中阳退阴长之卦,五柔将剥一阳,因此不利有攸往。消息卦中,阳长之卦利有攸往;反之,阳退阴长之卦为不例有攸往。如复、夬卦为阳长,曰利有攸往。剥为阳退阴长,曰不利有攸往。其余消息卦可据以类推。

顺而止之,观象也: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剥卦。下卦坤为顺,上卦艮为止,顺而止之之象。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剥卦既是旁通而来,也是十二消息卦。就消息来说,是观卦阴长阳消而来,此乃消息盈虚之自然。就旁通来说,是坤卦上六柔变刚而成,有盈虚之象。此有如谦卦与夬卦关系,谦卦为坤三至干上,干上刚变柔,因此谦卦说“天道亏盈而益谦”,亏盈者,虚盈也。

24. 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以初九主爻及上下二体卦德解释经文“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初九主爻为刚反之爻,刚反有两种解释。一是从阴阳消息而来,坤卦阳长,阳爻归来,因此曰刚反。初九也可以旁通来解释。乾卦九四至坤初成复,是为阳复、刚反于坤体,地下一阳动;坤初至干四成小畜,为阴畜于干体。阴为小,小畜者,阴畜也。剥卦和复卦《彖传》都讲“天行”,天行者,干阳至坤体。剥卦为乾卦九三至坤上,复卦为乾卦九四至坤初。动而以顺行为上下二体之卦德,下卦震为动,上卦坤为顺。朋来无咎,坤为朋,震为来,复卦即朋来之象。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以“天行也”解释经文“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传统以消息卦解释“七日”,因自干至复刚好历经七个阶段:姤、遯、否、观、剥、坤,复。

利有攸往,刚长也:以刚长解释“利有攸往”。就阴阳消息来说,复卦为刚长之卦,坤卦刚长而来。复之后又刚长成临。

25.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以卦变解释初九主爻。无妄卦是从遯卦而来,遯九三下降之初,成为主爻,因此说“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周易原本以上面三爻为外,下面三爻为内,此卦的内外,是初与三的相对应关系。三为外,初为内。

动而健: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无妄卦下震为动,上乾刚健,动而健之象。

刚中而应:九五刚中,为治卦之主爻,与六二相应。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解释元亨利贞,大亨以正即元亨利贞。

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解释经文“不利有攸往”。郑康成:“妄之言望,人所望宜正,行必有所望。行而无所望,是失其正,何可往也。”

26.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有多种读法。《孙氏周易集解》作:“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另可作:“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

刚健笃实,以上下二体解释大畜卦义。下卦干为刚健,上卦艮为笃实。

辉光日新其德,干为大明,辉光之象。艮在外为养,大畜为畜养大明,故有辉光日新之义。

刚上而尚贤,以卦变解释卦义。大畜为大壮卦变而来,大壮九四上升到上位成大畜,并成止健之象(能止健)。上艮为止,下干为健。

不家食吉,养贤也:大畜为君子养于门下之象,养贤之义,因此不家食吉。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六五与九二相应,与上九比应。

27. 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解释经文“颐贞吉”。颐为养,贞为正。颐贞吉者,养正则得吉,不养正则凶。

观颐,观其所养也:解释经文“观颐”字义。郑玄:“观颐,观其养贤与不肖也。”所养,指的是君子所养之人。观察一个人养的都是鸡鸣狗盗之徒,还是机智谋士,还是天下万民,诸如此类的。君子所养,当以正为吉,此后文所言圣人养贤及万民,才是君子之养正。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解释经文“自求口实”。郑玄:“颐中有物曰口实。自二至五有二坤,坤载养物,而人所食之物皆存焉。观其求可食之物,则贪廉之情可别也。”自养,指的是自己如何养自己,观察一个人如何自养,德行便可知。例如,自肥者贪,有所不取者廉,诸如此类的。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承上“颐贞吉”以及“观颐”而言。养万物是天地之养正,养贤以及万民则是圣人养正之事。

28. 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大者过也:解释大过义。郑玄:“阳爻过也。”大为阳,大者过即阳者过。过,过错。

栋桡,本末弱也:栋木弯曲,是因为本末羸弱。王弼:“初为本而上为末也。”向秀:“初为善始,末是令终。始终皆弱,所以栋桡。”本为下六,末为上六。阴者弱。巽为大木、宫室,兑为毁折,大过为大木、宫室毁坏之象,故曰栋桡。

刚过而中:所指是九二还是九五,未详。虞翻认为是九二。个人窃疑,彖传中另有一种阴阳交换模式,一次两个爻,一爻在上卦,一爻在下卦。下爻当位则上爻不当位,下爻不当位则上爻不当位。相较之下,既济定旁通模式所交换的两爻一定都是不当位的,而未济定路径所交换的爻一定都是当位的。例如,大过卦是乾卦初、上两爻和坤卦四、三两爻交换而得。干初到坤四,干上至坤三,成小过。坤三至干上,坤四至干初,成大过。刚过而中,指的可能是乾卦初上两爻越过到坤卦卦体之中,大象呈坎。而小过指的则是两个阴爻过去干体。彖传与易经多有以六爻为一个大象的例子。像鼎卦,小过卦。

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经文“利有攸往,亨”。大过下卦为巽逊,上卦为兑说,巽而说行之象。以巽逊而喜悦之态,则宜有所往,并得亨通。

29. 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习坎,重险也:解释卦名。习者鸟数飞,此处藉以描绘重坎之象,坎为险,因此说是重险。习又有习惯之义,因处于重坎而仍能心亨。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重坎即是水流而不盈满之象。《易经》八纯卦的上下二体都一样,这样的卦象都有“不止”的运行之义。所以乾卦《大象传》说“天行健”,天行即描绘天体运行不止。坤卦《大象传》说“地势坤”,大地之绵延不绝。习坎乃水流不盈,行险而不止之义。陆绩:“水性趋下,不盈溢崖岸也。月者水精,月在天,满则亏,不盈溢之义也。”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解释经文“维心亨”,因为坎卦两个阳爻都得中。

行有尚,往有功也:指九五。坎在外乃往有功之象,因九五中正而不陷,五多功。阳在坎中本是坎陷之象,但坎之险位在下,因此在下卦则九二为坎陷。若在上卦成九五,就不陷。如需《彖传》:“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蹇:“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上坎卦为天险,天险不可攀登踰越。升,登也。下坎卦为地险,地险则是山川丘陵之属。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此言坎险之时用,王公设置天险地险以守护他的国家。

关于坎离两卦如何由乾坤而来,李挺之卦变图以阴阳上交下交而来。个人窃疑,这是乾坤两卦的二五交易而来,干二之坤五,干五之坤初,成离与坎。

30. 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离,丽也:荀爽:“阴丽于阳,相附丽也。亦为别离,以阴隔阳也。”离为附的意思,言阴附于阳。丽字以鹿之一对角表达成双成对的意思,后又有形影不离之义。段玉裁《说文》注:“两相附则为丽。”此以丽解释离,当是取其附丽之义。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日月附丽于天,百谷草木附丽于土。

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双重的光明(上下皆离)以附丽于正道,如此则可化成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以主爻解释经文。六二爻为柔丽乎中正之象,所以亨通,畜养牝牛则吉。

31.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感也:以感解释咸卦卦义。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以卦变解释咸卦。咸卦是否卦而来,否卦原是阴阳不交,天地闭塞,否卦六三至上成咸之上六为柔上,上九至初为刚下。柔上刚下而天地之气相互感应。相与,相互帮助,即爻象上的相应。咸卦六爻皆应,初六与九四、六二与九五,九三与上六皆应。

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经文“亨利贞取女吉”。止而说为上下二体之卦德,下艮为止,上兑为说。男下女,少男艮下于少女兑,《周易》以男下于女为男女婚合之象。如渐卦少男下于长女为女归吉。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阐述咸感之大义。天地因为相感而让万物化生,圣人因为圣德能够感动人心而让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仔细观看所感动的是什么,就可以看出天地万物之性情。

32. 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恒,久也:恒是长久之义。

刚上而柔下:以卦变解释恒卦。恒卦是由泰卦而来,泰初九至四为刚上,六四至初为柔下。

雷风相与:以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雷与风各爻皆相应,乃雷风相与之象。

巽而动: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恒卦下卦巽,上为震动。

刚柔皆应:恒卦六爻全部都相应。六十四卦只要上卦与下卦为阴阳相反之卦就会六爻相应,《周易》中有八个卦具备这样的条件:泰与否,咸与恒,损与益,既济与未济。

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因为能够恒久于道,所以可得“亨,无咎,利贞”。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生生之谓易,恒卦恒常之道在于终则有始,循环不已,生生不息。此有如易经六十四卦,以未济为终,因既济为定而穷,未济不定而能通,通则有始而循环不已。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日月得天道而能长久照明天下,四时因为变化而能够长久成就万物。

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人因为恒久于天道,天下化成。观恒常之道,就可见天地万物之情。如日月之久照,四时之变化,乃天地之恒。

33. 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遯之时义大矣哉。

遯亨,遯而亨也:解释经文“遯亨”。遯为退的意思。遯而亨,退而能够亨通。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以主爻九五解释卦义。九五阳刚当位而得中,与六二相应,能与时而行者。

小利贞,浸而长也:以阴阳的消息解释小利贞。浸,逐渐。浸而长,指的是阴气。阴气称小,小利贞因为阴气逐渐增长。遯卦是由姤卦阴气增长而来。同时也是二阴四阳之卦卦变的开始。

34. 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大壮,大者壮也:解释大壮义。阳称大,大者壮即阳气壮。大壮卦为泰卦阳气增长而来,因此为阳气壮盛。大壮卦也是四阳二阴之卦卦变开始的一卦。

刚以动,故壮: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乾刚健,震为动,刚以动之象,所以称壮。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解释经文利贞,大者宜于正固。

35. 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晋,进也:《说文》:“进也,日出万物进也。”《序卦传》晋卦和渐卦都以“进”来解释,《彖传》则对渐卦的“进”另有解说:“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与晋卦阴阳相反的需卦《杂卦传》则说:“需,不进也。”得需不可进,得晋则必需“自昭明德”,以进为宜。《象传》:“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以上下二体解释晋卦。下卦为坤为地,上卦离为明,晋卦为明出地上之象。“顺而丽乎大明”则是以上下二体的卦德解释卦义,下卦坤为顺,上卦离为丽。大明为干(离为明,干为大明)。离乃阴附丽于干体之卦,故曰“丽乎大明”。

柔进而上行:以卦变解释晋卦。晋卦可能由旁通而来,亦可由卦变而来。若是旁通而来,为干初至坤四,干三至坤上,干体成讼,坤体成晋。综观《彖传》,除了无反对卦的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之外,若二、五未行,那么二阳四阴、四阴二阳,以及二阴四阳、四阳二阴之卦,可能会以卦变解释,但没有以旁通来解释者。晋为四阴二阳之卦,若以卦变来看,乃观卦而来,观六四上行至五成晋,为柔进而上行。蜀才:“此本观卦。”同理可推论,晋卦之后的明夷卦是临卦而来。

36. 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明入地中,明夷:以上下二体解释卦义。明夷下卦为离,上卦为坤。离为光明,坤为地,是明日地中,光明陨落之象。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以卦德解释卦义,并以文王做比喻。内卦为离,有文明之德。外卦为坤,柔顺之义。以文明之德而蒙大难(困于羑里),柔顺处之,这是文王之明夷。荀爽:“明在地下,为坤所蔽,大难之象。大难,文王君臣相事,故言大难也。”

利艰贞,晦其明也: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经文“利艰贞”。坤为腹,离为明。明者聪明也。明夷乃明藏腹中,韬光养晦,晦其明之象。

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内难而能正其志”未知卦象基础来自何处。虞翻以阴阳相反之旁通义来解释,明夷阴阳相反为讼卦。虞翻:“箕子,纣诸父。故称内难。五干天位,今化为坤,箕子之象。坤为晦,箕子正之。出五成坎,体离,重明丽正。坎为志,故正其志,箕子以之,而纣奴之矣。”按:虞翻所讲之旁通,指的是卦象之阴阳相反,即来知德所说的“错”象。而不是指乾坤之阴阳交换历程。

37.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传统诸儒以爻位来解释这段文字,以阳为男,阴为女,谓家人卦中间四爻皆当位为男女正。但这样的注解有很大的问题,《彖传》中谈爻者以刚柔称之,谈男女者当是与八卦卦象有关。此处的男女谈的都是男女的卦象,但家人卦下为中女,上为长女,女正之象有了,男正之象呢?彖传并不讲互体,且此卦互体只有一个坎,坎卦主爻九三在内。再者讲互体则不具内外之义。因此这里“男女正”的答案在旁通。

家人卦是乾坤旁通阴阳交换而来,先是干四与坤初交换,得小畜和复,小畜九二再和复卦六五交换成家人和屯。屯乃坤体受阳,云行雨施,天造草昧之卦。家人则是干体受阴,男女正位而家道正之卦。一讲天道,一讲家道。两卦则同是乾坤往既济定发展过程当中干阳与坤阴中行得位之卦:乾九二成屯卦九五尊位,坤六五成家人六二而中正。家人卦的男正乎外指的是小畜九五至复六成屯上之坎,女正位乎内则是指复六五至小畜二而成家人下卦之离。干阳得九五多功之尊位君位,而坤阴得六二多誉之臣位,乾元坤元皆得中正。小畜乃阴畜而迷途之卦,坤卦讲的“先迷”;家人则是迷而后反家之卦,坤卦讲的“后得”。因此小畜六爻讲的是“复”,回家的故事。复卦是阳气之复(回家、归来),但相对应的小畜是阴气之迷途。阴气之复(回家)则是在家人。复卦六五至小畜成家人之六二,此乃阴气之“回家”,因此以家人为卦名。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传统以九五为父,六二为母。但也可以前述的卦变历程来解释。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传统以中间四爻皆当位来解释。但以旁通历程来解释为佳。

38. 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睽卦卦义。上卦离为火,火性炎上,因此曰火动而上。下卦兑为泽,泽水动则下行,因此曰泽动而下。此乃火泽违行之象,故曰睽。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下卦兑为少女,上卦离为中女,两女同居之象。两个女卦的主爻六三与六五皆不当位,卦体又有水火违行之义,因此为二女同居,其志不同之象。

说而丽乎明: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卦兑为说,上卦离为丽为明,为说而丽乎明之象。

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传统以卦变解释,例如虞翻说:“柔谓五,无妄巽为进。从二之五,故上行。”虞翻以睽卦从无妄而来,而无妄又是遯卦卦变而来。无妄二之五,为柔进而上行。个人认为,睽卦为乾坤旁通往未济卦发展的阴阳交换历程而来。干三至坤上成履卦与剥卦,履五再至剥二,成睽与蒙。柔进而上行为剥二上行至履五而成睽,得中而应乎刚为六五与九二相应。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这是就履卦与剥卦旁通而变为睽与蒙卦而言。天地睽为剥卦下体坤与履卦上卦干,天地相睽违而能旁通,因此曰其事同。男女睽为履卦下卦少女,和剥卦上卦少男,两卦为乾坤旁通而得,虽然相睽而能志通。男女睽也可视为睽卦上卦中女,与蒙卦下卦中男相睽,两卦为乾坤旁通而来,因此曰其志通。蒙卦《彖传》:“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39. 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蹇,难也:以难解释蹇卦卦义。

险在前也:以上下二体解释蹇卦为何是难。坎险为难,卦象坎险在前,因此为难。

见险而能止,知矣哉: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蹇卦。坎险在前,下艮为止,止在险前,见险而能止之象,故曰智矣哉。知,智也。反之,蒙卦为止在险后,因此为童蒙,童蒙则不智。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坤为西南,蹇卦无坤,为何说利西难?虽有东北,但为何说不利东北?蹇卦是乾坤旁通往既济发展过程当中,两次阴阳交换而来。先是干上之坤三,成夬和谦,谦卦上为坤为西南,下为艮为东北。“利西南,往得中也”指的是夬卦九二往谦之五,即谦卦上卦之坤中,而成蹇。在这一旁通过程当中,谦下东北(艮)已道穷,夬卦九二可中行而至谦上坤体(西南)而得中,但往艮体(东北)已无路可求通,因此曰“不利东北,其道穷也”。若东北再行,则成既济。既济《彖》曰:“终止则乱,其道穷也。”这段讲的是乾坤两卦的旁通原则,旁通可中行而贞定,但不可成既济而定,成既济定则道穷而乱。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蹇之主爻九五为夬九二而来,在旁通前为谦卦六五,谦六五至夬二成革,夬下卦干为大人,故曰利见大人。夬九二至谦五变蹇,刚得中而成九五之尊,五多功,因此曰往有功。

当位贞吉,以正邦也:九五当位得正,因此曰当位贞吉。夬九二至谦上卦之坤中,坤为邦国,因此曰“以正邦也”。

40. 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解卦。下坎为险,上震为动,险以动之象。坎来而动行,积极行动以逃避危险之象。

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解卦卦象中没有坤卦,为何说“利西南”?解卦是乾坤旁通而来,乾坤往未济卦发展历程中两次阴阳交换而得。先是干初至坤四,成姤和豫。姤九五和豫六二交换,干体变鼎,坤体变解。豫下卦为坤,姤九五中行至豫下坤中成解卦,坤为西南为众,因此“利西南,往得众”。干初至坤四而成豫卦的阳爻,为复初之阳,因此曰其来复吉。乃得中也,姤九五成豫卦下卦坤之中。

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乾行得坎,雷雨作,云行雨施,为有功之象。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乾卦《彖》传:“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解卦为雷雨作,云行雨施之卦。具体而言,干初至坤四,九五至二,得解卦而雷雨作。“百果草木皆甲坼”,万物脱壳而出,生命解放。坼,裂也。甲,壳。甲坼,壳裂开。

41.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以卦变解释损卦。损卦是从泰卦而来,泰卦九三至上,上六至三,损下卦干之阳,益上卦坤之阴,所以曰“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先儒以上艮山、下兑泽之卦象解释“损上益下”,郑玄:“艮为山,兑为泽。互体坤,坤为地。山在地上,泽在地下,泽以自损增山之高也。”后儒多采此说。但对应于益卦讲“损上益下”,上下二体卦象就无法解释。此当以卦变来解释,才符合彖传之义。损卦为损下卦干之阳,以益上卦坤之阴。益卦则上损上卦之干,以益下卦之坤。

二簋应有时:祭祀要简约,有其时机。损卦为应当简约、简朴之时,因此经文说“二簋可用享”,此进一步解释二簋可用享。簋为祭祀时盛装黍稷以敬鬼神的盘子,以偶为用,因此二是最为精简的排场,二簋即极简的祭祀。孔颖达:“二簋至约,可用享祭矣。”

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损乾刚,益坤柔,损益乃天地盈虚之道,与时而行。

42.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损上益下,民说无疆:以卦变解释卦义。益卦是从否卦而来,否九四至初,初六至四,损上卦干之阳,益下卦坤之阴,为损上益下。损上益下为君子施德于众之义,因此民说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否卦上卦刚爻,至初居卦体及两阴爻之下,为自上下下。干为道为大明为君子,坤为众为民。君子下下,施德于民,其道大光之义。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以九五主爻解释经文利有攸往。初九乃卦变成卦之主爻,九五乃治卦之主爻。九五中正而有功,与六四比应,因此说利有攸往。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经文利涉大川。巽为木,震为行,木道乃行之象。木道乃行,行舟之义,因此曰利涉大川。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震为动,上为巽。动而巽之象。巽为入为渐进,动而可进能入,因此曰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否卦上干阳布施阳气于坤,坤为地,震为生。坤得阳而广生。

43. 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夬,决也,刚决柔也:决,决断之义。刚决柔,传统解释为五刚决断一柔,这是以阴阳消息在解说夬卦。但刚决柔像是一语双关,既可说是消息上的五刚决一柔,也可用旁通来诠释,解释为刚溃决而变成柔,这和剥卦的“柔变刚”有些类似。干三至坤上,成夬与谦。

健而说,决而和: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干为健,上兑为和。刚健而能悦,是能决断又能和悦之义。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以全卦卦象解释经文。夬卦卦象为一个柔爻乘五个刚爻。周易和彖传中所谈的象,除了上下二体的八卦卦象之外,还有以六画为卦象者。像鼎卦,颐卦,噬嗑,小过,还有夬。

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干上至坤三成谦,谦卦《彖》曰“天道下济而光明”,谦九三经文“劳谦,君子有终”,取的是互体坎象。坎为劳为险,乾行为光。谦之九三即干上,干上至坤三,坤体成谦,干上成谦卦互体坎中,干体成夬,因此说其危乃光。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乾坤旁通成谦夬之后,下一阶段为中行之时,夬九二至坤五,成革与蹇,蹇卦卦辞说不利东北,《彖传》说“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即指谦下东北(艮)已道穷,不能再阴阳交换。夬九二若乾行至谦五,谦上卦为坤为邑,则为告自邑。夬下干体将成离,离为兵戎,因所尚乃穷(将成蹇),因此曰不利即戎。

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以阴阳消息解释利有攸往。夬卦也是十二消息卦,乃阳长之卦,由大壮增长一阳而来。至夬再增一阳即成乾卦,变为纯阳之体。成夬卦成干之后十二消息卦阳气增长到此为止,接下来就是阳退阴长之卦,因此曰刚长乃终。

44. 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姤,遇也,柔遇刚也:姤卦古或作遘,为遇的意思。柔遇刚传统以消息卦诠释,初爻阴长,为柔返遇刚。但也可以旁通来解释,干初至坤四,成姤与豫,姤初即坤之六四。坤四至干初成姤,为柔遇刚,后文讲的天地相遇。下一阶段则是姤五至豫二,成鼎与解。鼎讲人道,解为天道。如家人之为男女正,屯为天造草昧。鼎为“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之卦,解卦则是雷雨作,云行雨施之卦,《彖传》说:“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因此姤也预告,“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解释经文“勿用取女”,取通娶。不可与长,无法与此女长相厮守。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干初至坤四,成姤与豫。坤四至干初为天地相遇,姤与豫将成鼎与解为品物咸章。坤《彖》:“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45. 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萃,聚也:萃为聚,上兑为见,下坤为众,众见聚会之象。

顺以说: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坤卦为顺,上兑卦为说。

刚中而应,故聚也:主爻九五刚中,应六二,所以为聚。

王假有庙,致孝享也:王至于庙,以致上孝享。享,祭祀。孝享,表达孝道之祭祀。

聚以正也:解释利贞。《彖传》以贞为正。

46. 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柔以时升:不知所指何爻。最可能是六五,但六五从何而升?只可能是二或三。若从二而升,那么升卦是蹇卦而来。若从三而升,那么就是坎卦而来。不管是那从蹇或坎,《彖传》余卦都没有这样的卦变体例。升与萃的产生模式应该与两卦阴阳相反的无妄及大畜卦一样。《彖传》比较可能是以无妄为遯卦而来,无妄言“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遯卦九三至初成无妄,初九即无妄成卦之主爻。而大畜言“刚上而尚贤”,大壮九三至上成大畜。同理可推,萃卦应是观卦而来,观六四至上成萃为柔进而上。而升卦则是从临卦而来,临六三降至初成升才是。虞翻:“临初之三,又有临象;刚中而应,故元亨也。”

巽而顺: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升卦下为巽,上为坤为顺,巽而顺之象。

刚中而应:九二主爻与六五相应。

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虞翻:“谓二当之五,为大人,离为见,坎为恤,二之五得正,故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离,南方卦,二之五成离,故南征吉,志行也。”

47. 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困,刚揜也:揜,通掩,言刚爻受到遮敝,指九二或九五,九二刚爻坎陷于中,九五为上六所乘。困卦是由否卦卦变而来,否上九降至二,六二升上。因此刚揜比较可能是说九二,言否卦上九至二而揜。

险以说: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坎为险,上兑为说。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九二刚中。

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虞翻:“兑为口,上变口灭,故尚口乃穷。”

48. 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巽乎水而上水,井: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巽为入为木,井卦巽在水下,为木入于水而使水出,以木汲水之象。

井养而不穷也:井水养民而不会有穷困。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刚中为九二或九五。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巽木无以行舟,故曰未有功。《彖传》有五卦言及“往有功”,一卦讲“乘木有功”。

需: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坎:行有尚,往有功也。

蹇: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解: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渐:进得位,往有功也。

涣: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中孚: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

归纳之后“有功”之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坎在外为有功之象,如需、坎、蹇是也,因坎在外为刚健而不陷,九五中正而多功。若再严格定之,坎在外的几卦,下卦都是阳卦,没有阴卦。二是有巽进之象者,如渐与涣。其中涣卦彖曰“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中孚“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可推论中孚亦是乘木行舟而有功之义。唯一例外者是解卦,解卦坎在内,之所以有功是因动而能免乎险。井卦坎在外,但却说“未有功”,盖因巽在水下,无以达到乘木之功。

49. 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水火相息:息有三种解释。马融:“息,灭也。”虞翻:“息,长也。”王弼兼容生长与消灭两相矛盾的字义解释为生变:“息者,生变之谓也,火欲上而泽欲下,水火相战,而后生变者也。”革卦下卦为离火,离火炎上。上卦为兑泽,泽水毁下,为水火不容之象,即王弼所说的水火相战。

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下离为中女,上兑为少女。二女同居而水火不容,故曰“其志不相得”。与革卦同样由中女和少女所组成的睽卦,《彖传》说:“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似乎中女和少女注定是不能好好相处的两卦,睽卦为各有想法,志不同行,但也互不侵犯。但革卦两女正面交战,水火不容。

已日乃孚,革而信之:解释经文已日乃孚。革为变革之义,变革之日乃可孚信。

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解释经文其悔乃亡。二体卦德为文明以说之象。大亨以正解释元亨利贞,大亨以正为适当之变革,革而得当才得悔亡。

天地革而四时成:天地因为有变革所以有四时的变化。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言商汤和周武的革命,乃顺应天命,呼应民心。革卦成卦主爻为六二,六二承顺于九三,为应乎人,因三为人位。六二远应九五,为顺乎天,因五为天位。革卦是乾坤旁通而来,先是干上之坤三,成夬与谦。接着夬二之谦五,成革与蹇。革之六二由谦之六五而来。

50. 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鼎,象也:言鼎卦乃六画之象,鼎卦六画构成一个鼎器之象,初为鼎足,互体干为鼎身兼鼎实,六五为鼎耳,上九为鼎铉。

以木巽火,亨饪也: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巽为木为入,鼎卦巽在火下,为以木入于火而出火,生火煮物,烹饪之象。亨,烹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圣人烹饪以敬献给上帝,伟大的烹饪则是为了要养圣贤。享,祭祀,表敬献之意。此明烹饪之时用,在养圣贤。因此鼎有养圣贤之义。鼎乃取新之卦,革在去故,鼎则在创造新局面,因此以养才为首务。

巽而耳目聪明: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下卦为巽,上卦为离。上离为目为明,为何说耳目聪明?上离之主爻为六五,六五既是上体离目之明,又是全卦鼎之鼎耳,因此说是耳目聪明。

柔进而上行:以主爻六五解释元亨。朱熹认为柔进讲的是卦变,虞翻注解则很矛盾:“大壮上之初,与屯旁通。天地交,柔进上行,得中应干五刚,故元吉亨也。”大壮上之初,指鼎卦是大壮卦变而来,但上之初为刚上而柔下,是刚进而上行,并非柔进而上行。另一可能解释为鼎自遯而来,遯六二至五成鼎卦,即符合柔进而上行的描述。另一可能则是从乾坤旁通而来。先是干初至坤四,成姤与豫,姤九五至豫二,成鼎与解。因此鼎卦六五是从豫六二而来,二之五即是上行。解卦为乾元云行雨施之卦,万物生命得到解放,《彖传》说“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鼎则是坤元厚德载物,含弘光大之卦,《彖传》说“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得中而应乎刚:主爻六五得中而应九二之刚。

是以元亨:鼎卦经文为“元吉亨”,但细读《彖传》全文,可确定当初《彖传》作者看到的经文为“元亨”,例如前文“大亨以养圣贤”,此处更直言“是以元亨”。因此朱熹认为经文当是“元亨”,“吉”字当是衍文。

51. 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震,亨:震为动,为起,为行。起而行则可得亨。

震来虩虩,恐致福也:解释经文。震卦上下皆震,上卦震作振解,为振动拍打之义。下卦之震为来,震古卦名为来,震即来。因此重震即震来之象。来为瑞麦,震来即拍打瑞麦以祈福。虩虩,通解为恐惧貌。但个人认为亦可为状声辞,形容震来之声。恐致福,惊省恐惧乃可求得福气之来。

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为鸣,笑言之象。后震互体有坎,坎为律为法,则之象,因此曰后笑言哑哑。哑哑,欢笑声。

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百里,大约是古代诸侯国之大小,象征的是诸侯国。郑玄:“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出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解释经文不丧匕鬯。鬯为浇地请神之香酒,匕是大汤匙,用以舀香酒浇地。不丧匕鬯,不失祭主之地位。因此说“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52. 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以止解释艮卦卦义。当止则止,当行则行,动静行止皆依顺时机,这才是光明之大道。

艮其止,止其所也:经文做“艮其背”,《彖》做“艮其止”,朱熹:“易背为止,以明背即止也。背者,止之所也。”

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上下敌应,艮卦六爻皆不相应。八纯卦全都是六爻不应,《彖传》唯独在艮卦中以“上下敌应”来描述。有学者因此将“敌应”列为一种“应”,也就是“不应”之应,这有过度读解之嫌。传统易学并没把“敌应”列为一“应”。“敌应”主要是要解释经文“不获其身”,艮为背,背与背相对,如敌之互应,彼此无有交接,因此不获其身。

53. 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解释经文女归吉。渐之前进,女子嫁人则吉。

进得位,往有功也:以卦变解释渐卦。渐卦为否卦而来,否卦六三至四成渐。六三至四为进,成渐卦六四之后当位而承五,为进得位,五多功。进既得位,往则有功。

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或指九三。九三为否卦九四而来,至三在否卦坤体之上而当位,因此曰正邦。但也可能指的是九五,但九五“进以正”难以解释“进以正”之象。若与后文合看,则“其位刚得中也”,当指九五。

其位刚得中也:九五为治卦之主爻,阳刚而得中。

止而巽,动不穷也: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渐卦下艮为止,上为巽。若能止而渐进,则可动而不穷。

54. 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归妹,嫁女。归,女子嫁人,妹是少女之称。嫁女乃天地之大义。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补充说明前文“天地之大义”,归妹则男女交,乃天地之大义,因天地交则万物生,天地不交则万物不兴。《彖传》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否:“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此段亦可能是以卦变在阐述归妹卦有天地不交之象,因此以归妹来回归天地之大义。归妹卦由泰卦而来,泰卦乃天地交之象。泰九三至四,六四至三。干阳上升,坤气下降,乃天地不交之象。

归妹,人之终始也:归妹乃人伦之终始。

说以动,所归妹也: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归妹下卦为兑,上卦为震。兑说而震动,说以动之象。

征凶,位不当也:以爻象解释经文征凶。归妹成卦主爻有六三与九四,两爻原本在泰卦中都是当位之爻,但在归妹卦中则变成都不当位。六三也是下卦兑之主爻,可代表下卦之少女。九四则是上卦震之主爻,可代表上卦之长男。震为起为征,因此也可能只是就九四爻而言位不当。除此之外,归妹卦二、三、四、五等中间四爻皆不当位。

无攸利,柔乘刚也:六三和六五皆是柔乘刚之象。六三为成卦之主爻,六五为治卦之主爻。

55. 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丰,大也:丰为盛大。

明以动,故丰: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卦离为明,上卦震为动,明以动之象。

王假之,尚大也:解释经文王假之。丰为大。王弼:“大者王之所尚,故至之也。”

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丰卦为日动、日行之象。离日动,宜照遍天下。丰卦由泰卦卦变而来,泰六四至二,泰下之干变成离,六二为离日之中。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丰卦为日行之象,故以日行阐述天地消息之理。日中则昃,日中之后则开始偏西。

56. 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以卦变和卦德解释经文。旅卦由否卦而来,否卦六三至五成旅之六五。六五得中于外,又承顺上九。止而丽乎明则是上下二体之卦德,下卦艮为止,上卦离为丽为明。丽,附丽。

57. 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重巽以申命:申命有二种解释,一是重命,巽为命令,重巽即重命之象。重命者,重复的下达命令。申也可做阐述的意思。申命,阐述命令。两种解释以前者为佳。

刚巽乎中正而志行:九五具中正之德,居于上巽卦的中间,因此曰巽乎中正。

柔皆顺乎刚:初六与六四两柔都顺于刚。

58. 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兑,说也:兑为说的古字,有两种意思,一是说话的说,一是喜悦的悦。

刚中而柔外:九五刚中,上六柔外。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阐述说的作用。以说服方式让人民前进,人民会忘记当中的辛劳。以说服方式让人民犯难,人民会不怕死的去做。说服功效之大,人民会受到鼓励。

59. 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涣亨,刚来而不穷:用卦变解释卦义。涣卦是从否卦而来,否卦九四降至二为刚来而不穷。

柔得位乎外而上同:否卦六二至四成涣,六四得位承九五之刚。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九五在中。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巽为木,有舟楫之利,下为坎水,乘木有功之象。

60.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以卦变解释经文。节卦是由泰卦而来,泰九三至五,与下干体分。六五至三,与上体坤分,故曰刚柔分。九三至五得中,成九五之尊,为刚得中。

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苦节不能坚定,因为这是穷困之道。

说以行险:以卦德谈节卦卦义。下兑为说,上坎为险。以喜悦之心行险,做为节制之道。

当位以节:九五主爻当位而居节之君位。

中正以通:九五主爻中正,以中正之德而通险。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补充说明前面所言“苦节不可贞”,言当节以制度才不致于变成苦节。天地因为有节,所以有四时。人道则当用制度做为节度,如此才能够不伤财,不害民。

61. 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柔在内而刚得中:两柔爻居中于内。《彖传》还有《周易》多有以六爻之卦直接取象者,例如鼎卦六爻象鼎之形,再如颐卦、噬嗑、小过之飞鸟。中孚的柔在内也是以六爻所构成的卦象而言。刚得中,九二和九五,两刚爻皆得中。

说而巽,孚,乃化邦也:以上下二体卦德解释卦义。下兑上巽,说而巽之象,悦而能入而有孚信之义,因此可以感化邦国。

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孚者信也。信及豚鱼,孚信及于君子和小人。《周易》以豚象征君子,鱼象征小人。遯卦既是讲君子隐退,又讲系遯(豚)之事。遯六二与姤初六皆有系豚豕之义,盖因巽为绳,干为君子为豚为豕。《说卦》以坎为豕,但《说卦》取象经常与经文不一致。以鱼为民的例证,一在姤九二讲包有鱼,九四讲包无鱼,讲的是两爻与初六的关系。九二与初六比应为包有鱼,九四与六虽远应,但鱼已为九二所得,因此对九四来说为远而未得之象。鱼为民,因此九四《象传》说“远民也”,经文说“起凶”。起凶为征凶之义。因为远民,所以征凶。剥卦六五曰“贯鱼以宫人宠”,上九说“君子得舆”,舆者众也民也,得舆即得民心,因上九得六五所贯之鱼,得民最众。

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上巽木,下泽水。水上之木为舟楫,全卦六画呈中虚之象,因此曰“乘木舟虚”。涣卦下坎水,上巽木,亦是乘木舟行之象,《彖传》说“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反之,大过卦为巽在泽下,《大象》说“泽灭木”,此乃沉船之象,因此大过上六曰“过涉灭顶”。井卦巽木在坎水下,入水而出水,无舟行之功,因此曰“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

62. 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小过,小者过而亨也:小过为小有超过而能够亨通。阴称小,小过亦有阴过之义。小者过而亨,如《大象传》所说的:“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行用当有过乎寻常的谨慎。

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有所超过、过错之后,能够有利而正定,这是因为能够随着时机而行动。

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六二与六五以柔而得中,因此小事吉。

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九四刚爻失位。九三与九四两个刚爻皆未得中,所以不可以做大事。小事、大事如何区别?小为阴,大为阳。小事,如私事、阴事、隐密之事、琐碎、细节之事,都属小事。大事,如公事、公开之事、公众之事、架构、组织之事,都属大事。

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以六爻为飞鸟之象。《周易》八卦卦象以离为鸟,小过大象像八卦中的坎卦,因此这里的“飞鸟之象”指的并不是八卦卦象。《周易》卦象有以全卦六爻直接取象者,如鼎、颐、噬嗑,中孚。小过的“飞鸟之象”也是属于此类。传统看法认为,六十四卦是从八卦重叠而来,并有文王重卦演易为六十四卦之说,《史记周本纪》就说:“(西伯)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但当代许多出土证据皆指向,至少在商初就有六画卦,而且似有六画卦在先,再有三画之八卦的情况,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八卦卦象乃后出而要让六画卦卦象逻辑化所产生。简言之,六画卦卦象的存在,很可能先于八卦。小过卦全卦中间两爻像鸟身,上下分别两个阴爻像飞鸟拍动的翅膀,此为飞鸟之象。反之,中孚像卵,因此以卵孵为喻为象。上震为鸣为音,下艮为距,因此有飞鸟遗音之象,哲人日已远之义。

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上逆,上卦六五六四两柔爻乘九四之刚,为逆,九四刚爻不当位,因此不宜上。下顺,下卦初六六二两阴爻承九三之刚,为顺,九三刚爻又当位,因此宜下。若往下则大吉,但不宜上,往上可能为凶。此亦符合前面所言,小事吉,不可大事。

63. 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既济亨,小者亨也:经文言“既济亨小利贞”,《彖传》言“小者亨”,与经文不符,依《彖传》来看,经文可能是“小亨,利贞”,朱熹:“亨小,当为小亨。”

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既济卦六爻全部当位,因此说“刚柔正而位当”。

初吉,柔得中也:六二得中在下,下为初始,因此曰初吉。

终止则乱,其道穷也:六二言初吉,那么终止则乱当指九五。九五亦得中,具中正之德,为何言终止则乱?此可能是就乾坤旁通之结果而言。乾卦云行雨施,与坤卦旁通而至既济,至屯卦雷雨作为云行雨施之时,至既济则已完成。济有完成之义,为云行雨施之完成。齐也可假借为霁,为雨停之义,既济即雨停,言云行雨施已停,因此曰其道穷也,言乾坤旁通已成,穷极而不可再互通。另一可能旁通路径为干上之坤三而成谦与夬,谦为天道下济,夬为天道之盈亏。夬二再至谦五,成蹇与革,《彖传》蹇卦:“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革卦:“天地革而四时成。”蹇卦不利东北,因为其道穷。其道穷是呼应既济卦“终止则乱,其道穷也”而言,因蹇下卦艮为东北,此言革九四若再行,往东北(蹇初)则成既济而穷。

64. 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未济亨,柔得中也:六五为柔得中。经文做“未济亨小狐汔济”,有学者依《史记春申君列传》所引易曰“狐涉水,濡其尾”坚称经文当做“未济,亨小。狐汔济”。但依《彖传》当做“未济,亨。小狐汔济”。

小狐汔济,未出中也:九二居坎中,坎陷而未能出。以小狐为喻者,涉世未身,即使本性多疑,亦难以判断形势。

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以乾坤旁通观点来看,未济卦是乾坤变解与鼎,再由解与鼎而来。解卦雷雨作,万物皆甲坼,为乾元之云行雨施。济通霁,雨停之义。未济,雨未停。乾坤旁通由屯家人变既济,于既济言“其道穷也”,因既济则定,定则穷。由解鼎变未济曰“不续终”也,因未济为未成,云行雨施而未成,因此曰不续终。不续终,孔颖达:“濡尾力竭,不能相续而终至于登岸,所以无攸利也。”

虽不当位,刚柔应也:未济卦六爻皆不当位,但六爻皆相应。

(台湾易學網《周易古占筮法》作者:郭和杰)

本堂编辑文章与图片,仅从学术角度印证周易五術学之应用及起到传达信息之目的,丝毫没有任何意图与偏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阅读者有需了解更加详尽专业知识请与专业导师联系,以获得相应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