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华学姐”连续多日出现在网络热搜。网传清华美院一名女生怀疑一男生在食堂对其“性骚扰”,触碰自己的臀部,把“学弟”当场“抓获”。男生否认,最终学校调出监控,发现男生是清白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性骚扰的处理可能都面临举证难的问题。电车上抓“痴汉”有时候也会抓错,女性感到被侵犯,但是人多手杂,抓到的那一个可能并非嫌疑人。被抓住的人要面临着调查,有时名誉也会受到影响。幸运的是,此事因为监控,学校查明了真相。
如果只是这样的叙述,就不算什么大事。问题在于,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学姐”将学弟的一些个人信息曝光出来,称要让他在朋友圈“社死(社会性死亡)”。学姐发动的“网络战争”,导致事件澄清后网友对学姐发起愤怒的谴责和人肉搜索,并让她上了热搜。
“社会性死亡”或许真的出现了,不是学弟,而是学姐遭遇了残酷的互联网暴力。
这件事的特别之处在于,学姐明知道网络力量的可怕,她要用网络力量来惩罚那个“骚扰者”。从言语上看,作为一个“受害者”,她没有伤心或者脆弱,而是有种找到战场的“快意”。
网友对她的反感也在这里。骚扰行为尚未证实,就发动战书,让对方“社会性死亡”。等真相大白,女生也只是含糊表示应该“相互道歉”。
图自潇湘晨报。
悖论在于,网友对“学姐”的批评,本来是正确的、正义的,但最终也发展成了“网络暴力”。很多人对“学姐”发动人肉搜索,甚至嘲笑她的外形和长相,甚至深挖她的中学成绩——尽管学弟对学姐的骚扰并不存在,但是很多人在网上对她的骚扰,却是存在的,而且变本加厉。
在谴责学姐的同时,不少人又夹杂着自己的欲望和私心,最终善意变得越来越稀薄,发展为一种网络狂欢。如果说,最初学姐对学弟的命运有一种可怕的冷漠的话,网友对这位学姐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冷漠?这就是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当群嘲出现,它一定是非理性的、失控的。它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这事对“清华学姐”当然是一个教训,她也应该明白,所谓“社会性死亡”一点都不好玩,它是实实在在的伤害。当时的局面,她并不需要借用网络力量,也能为自己维权。不过,她现在需要的可能是另外一种思维:网络带来的“社死”,就像暴风雨,过去就是过去了,希望她内心不要在被痛击后留下太深的阴影。
人们都需要反思。事实上,很多网友几乎复制了“学姐”的错误:非理性的、缺乏同理心的、一哄而上的网络谴责,不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这样的伤害已经太多,人们必须学会从“个体”的角度进行发声,必须拥有一种反省的视角——在网络暴力中,我该站在什么位置?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米塘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