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讲扎糊绘放四艺,第一个就是扎,首先是竹子。什么(竹子)合适?就是南方生长在阳坡的毛竹。一个是它的弹力比较大,再有经过烤制以后,弯不会反弹。”

全国有多少人叫吕铁志(专访吕铁智以天为纸)(1)

眼前的吕铁智,穿着朴素的中式衬衫、黑色长裤和老北京布鞋,戴着一副银色眼镜,精神矍铄,气质儒雅,说起话来也是圆润平和,还带着北京话特有的韵味。

远远看上去,就像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很难联想到他就是金马派风筝的传承人、风筝艺术大家,并且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他的工作室里堆放着各种书籍、资料、工艺品,以及制作风筝的工具和材料,显得密密麻麻、拥挤不堪。看得出来,老先生对外在的环境不太在意,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风筝上面,一心想着如何继承和发扬这项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

全国有多少人叫吕铁志(专访吕铁智以天为纸)(2)

风筝从战争逐渐转入民间之后,就在中国形成了四大产地。”老先生一谈到风筝,就几乎停不下来,语调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首推的是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的南通。而在北京又分成了四大家,后来逐渐成了三家:金马派、哈家和孔家。”

对于他来说,风筝不仅仅只是一个可以在天上风的玩具,用来愉悦身心,还是一项代表着传统习俗和文化沉淀的民族符号象征。从选材到烧烤,画图到上色,从制作到放飞,每一个环节都值得细心琢磨和研究。

全国有多少人叫吕铁志(专访吕铁智以天为纸)(3)

吕铁智说:“风筝的技艺,带给我们很多美好愿望,你只有了解了之后,你才能体会到。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这种精神支柱。”

风筝,古称“鸢”,发明于春秋战国时期,据传是由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发明的,当时的制作材质是木头,后来由著名工匠鲁班用竹子改进,逐渐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基本造型。

它最初是用来传递战事消息的,直到隋唐以后才褪去了军事色彩,作为单纯的玩具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从富贵人家到平民百姓,从文人雅士到山野乡民,放风筝慢慢成了社会各个阶层都喜闻乐见的户外活动。

全国有多少人叫吕铁志(专访吕铁智以天为纸)(4)

明代文学家徐文长在《风鸢图诗》中写道:“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清代诗人高鼎也在诗中写下:“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而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到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曾经对放风筝做过细致又动人的描述。

风筝的制作一般都是用竹子做骨架,再糊上纸或者丝绢,最后再画上各式各样的图案,常见的主要是动物、人像和器物,也可以根据个人喜爱和趣味自行设计,不一而足。

全国有多少人叫吕铁志(专访吕铁智以天为纸)(5)

经过千年的时光沉淀,就像年画、剪纸和刺绣一样,放风筝从一个简单的休闲娱乐活动,慢慢发展成为了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在十三世纪时,还经由旅行家马可·波罗传播到了整个西方世界。

从此,放风筝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了人们热衷的户外活动。

全国有多少人叫吕铁志(专访吕铁智以天为纸)(6)

1956年,吕铁智出生于北京,作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自然对放风筝不陌生,小时候就经常在院子里放自己做的风筝。

不过当时只是出于儿童对于风筝天然的亲近感,并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以此为事业,直到后来他认识了金马派风筝传人、京城风筝名家关宝翔。

“原来我喜欢摄影,当时接了个任务,叫‘抢救老手艺’。通过这个认识了我的老师,关宝翔关先生。当时小时候有这个放风筝的情节,但是没有看过那么漂亮的风筝,就想跟师傅学。”老先生回忆说。

全国有多少人叫吕铁志(专访吕铁智以天为纸)(7)

从此以后,吕铁智到了周末就去看望关宝翔老先生,风雨无阻。这种诚意终于打动了关老先生,一年之后,关宝翔正式收他为徒,悉心教授他风筝制作的流程、工艺和方法。

从1984年到2000年师傅关宝翔去世为止,16年来吕铁智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没有辜负师傅的期望,不仅掌握了数十种风筝制作的技艺,还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锐意创新,融合了木匠的手工技法和绘画的色彩调度,形成了造型优美、骨架精巧、彩绘严谨的金马派新风格。

全国有多少人叫吕铁志(专访吕铁智以天为纸)(8)

作为金马派风筝的第三代传人,吕铁智专心风筝工艺三十余年了,在国家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被认定是区级非遗传承人,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其风筝作品也早已被中国美术馆、泰国风筝美术馆、日本风筝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也因为风筝,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他屡屡参加国外的风筝节和文化活动,足迹也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没有想到会因为风筝,走了那么多的国家,从84年到今天,我走了25个国家,就是因为文化交流,而且出国以后才真正认识了风筝。

伴随着风筝在当下社会的日渐式微,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更多的人爱上这项传统工艺,让风筝艺术飞得更高更远,以天为纸,将北京的天空装点得更加多彩。

全国有多少人叫吕铁志(专访吕铁智以天为纸)(9)

风筝这个东西,带给孩子的是快乐,带给老人的是回忆,带给年轻人它就是一种文化。”对于吕铁智而言,风筝的梦,值的他用一生去追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