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看到有宛城的网友说:襄阳隆中是“号曰”出来的。每提隆中必加“号曰”。这使我想到了公判大会上嫌犯脖子上挂的牌子,杀人犯XXX,强奸犯XXX,贪污犯XXX。这个牌子的作用就是昭告人们,XXX是坏人,就是带有标签性质。人一旦挂上这样的牌子就是把你定性为坏人了。

这个“号曰”到了宛城网友那里也成了这样的标签,凡是有襄阳隆中的字样出现,必然加个“号曰”,仿佛这样就给隆中判了刑,再也不能翻身了!

这实在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史学大腕儿习凿齿不会用词,或不小心用错了?

于是我在大脑里翻寻老师给我的语文知识。号,有很多意思, 号,拼音háo它的意思有:

1. 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号,号叫。2. 大声哭:哀号,号丧,号啕大哭。3.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4.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5. 标志:记号。6.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7. 扬言,宣称:号称(a.名义上是;b.以某名著称)。8. 记上标志:号衣,号房子。9. 命令:号令,号召。10.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号人。11. 一种金属乐器。12、又用作姓

在习凿齿的《汉晋春秋》里,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说明白点就是名号。号、曰连在一起就是叫什么名字或名号。

其中比较有名的如殴阳修的《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又如宋代 孔平仲 撰《娘子军》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

………

妻乃归酃县,散家资,起兵以应高祖,得兵七万人,颇多为女子,与太宗俱围京城,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

看来,“号曰”不仅仅是人的名字、别号。

周公又作《爻辞》,孔子为《彖》、《象》、《系辞》、《文言》、 《序卦》、《说卦》、《杂卦》……。汉初又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 古字,号曰《古文易》。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号曰”不仅用于人名,同样用于地名,房屋名。可以这么说,在我国的古典文献中,使用“号曰”二字的文章,可谓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如果都列举出来,恐怕一个月也读不完。

在宛城网友嘴里,“号曰”俩字极具讽刺意味,似乎加上“号曰”的标签就是十恶不赦!我不知道有些网友为什么将这个词,看作贬义词。我绞尽脑汁寻找这两个字带有贬义的解释,很遗憾,十几种解释都是中性,并没有含贬义的解释。宛城网友如果找到比较新颖的解释,请一定要不吝赐教。

我在想习凿齿的《汉晋春秋》里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记载,是不是按宛城网友的说法,不要什么号曰,改作:那个地方叫作隆中,或那个地方唤作隆中!

希望宛城网友多多给《汉晋春秋》提意见,能够予以斧正是最好的了!

车辆号码吉数(车载斗量说号曰)(1)

车辆号码吉数(车载斗量说号曰)(2)

车辆号码吉数(车载斗量说号曰)(3)

车辆号码吉数(车载斗量说号曰)(4)

车辆号码吉数(车载斗量说号曰)(5)

车辆号码吉数(车载斗量说号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