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铜皮石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铁皮石斛种植品种:庐山铜皮石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铁皮石斛种植品种:庐山铜皮石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铁皮石斛种植品种:庐山铜皮石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庐山铜皮石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九江市科技发展基金( 2016076 )和江西省科技支撑( 20181BBF68002 )项目。

据 中 国 植 物 志 记 载 , 铜 皮 石 斛 [ Dendrobiummoniliforme ( L. ) Sw. ],又名细茎石斛、台湾石斛、清水山石斛, 为兰科 ( Orchidaceae ) 石斛属( DendrobiumSw. )植物,具有观赏药用价值 ,含有较高的多糖,生物碱,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质,是药用石斛的重要植物原料 。 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物种多样性丰富,据调查分布着有近 70 种珍稀野生植物资源 ,其中就有珍贵的铁皮石斛和铜皮石斛资源。 本文作者通过对庐山野生铜皮石斛的资源引种保护,通过组织培养快繁、移栽、管理等完整生长周期进行观察和记载, 首次总结出庐山铜皮石斛栽培技术要点。

1 铜皮石斛特性

茎直立,细圆柱形,上下等粗,长达 20 cm 或更长。 叶革质,常互生茎中部以上,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0~4.5 cm ,宽 0.5~1.0 cm ,先端稍不等 2 裂,基部具抱茎鞘。 花序 2 至数个,生于茎中部以上有叶或已落叶的老茎上,具 1~3 花,花序梗长 3~5 mm 。 苞片干膜质,白色带褐色斑块,卵形,长不及 5 mm ;花黄绿、白或白色带淡紫红色,有时有香气;萼片和花瓣相似,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长 1.0~2.3 cm , 宽 1.5~8.0 mm ,侧萼片基部较宽而歪斜,萼囊倒圆锥形,长约 5 mm ;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白色、淡黄绿或绿白色,具带淡褐、紫红或淡黄色斑块,卵状披针形,较萼片短,基部楔形, 3 裂,侧裂片半卵形,直立,边缘常多少具细齿,中裂片卵状披针形,常具带色斑块,唇盘在两侧裂片之间密被柔毛, 基部具椭圆形胼胝体 。花期 5~7 月。

2.3 栽种方法

一般采用丛栽方式栽种,按 1 丛 3~5 株移栽,尽量选择优质组培苗。 组培苗炼苗 15~30 d 后移栽,移栽时注意洗净培养基,并消毒,待晾干至根变白后再定植。 定植时注意使根系自然舒展,尽量浅栽,露出基部,以防发生烂根现象。 栽培方式主要有床栽与穴盘移栽,床栽的按株行距 10 cm×10 cm 栽种。 对于一年以上驯化苗可采用盆栽,并可根据盆大小栽 1~2 丛。

2.4 栽培管理技术

2.4.1 光照 栽种后注意遮荫, 保证光照强度在3 000~5 000 lx ;待长出新根后进入正常的光照管理,一般掌握光照强度为 5 000~10 000 lx 。 光照管理应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夏秋高温季节遮去 65%~85%的光照, 冬春季节根据光照强度及日照时长短可遮去 25%~50% 的光照。

2.4.2 温度 庐山铜皮石斛的适宜温度较广, 短期内可耐 -5℃ 以的低温度和 38℃ 的高温, 可根据不同季节及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灵活管理。 组培幼苗适宜生长温度为 18℃~28℃ , 耐高温和低温能力均较差,冬季栽种时温度不宜低于 10℃ , 应避开夏秋高温季节栽种。

2.4.3 肥水管理 铜皮石斛为兰科浅根性附生植物,栽培基质不可积水,浇水见干见湿。 在天晴干热时应在叶面喷雾保湿,适宜空气湿度 70%~80% 。 在生长期每周施一次追肥, 可用 0.1%~0.3% 浓度的氮磷钾复合肥或兰科专用肥喷施, 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以满足生长需要。 待进入冬季后在苗床表面撒施 0.5 kg/m 2 腐熟的羊粪追肥,为次年春季石斛生长提供基肥。

2.4.4 病虫害防治 经过几年的栽培管理, 庐山铜皮石斛病害相对较少,主要有黑斑病、炭疽病等较为常见的石斛病害,对石斛生长影响不大。 虫害主要有蛞蝓、小蜗牛、蚧壳虫和斜纹夜蛾幼虫等害虫,对石斛生长影响较大。

2.4.4.1 病害 对于石斛黑斑病、 石斛炭疽病等病害,可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 1 000 倍液喷施 1~2 次防治,并保持栽培环境清洁和通风。 尤其在春夏交替时,气温回升,高温多湿易引发病菌滋生,注意保持通风可有效防制病害的发生,减少用药量。

2.4.4.2 蚧壳虫 多寄生于石斛幼嫩的茎叶上,尤其多年的温室大棚中易发生,主要吮吸植物汁液为食。成虫被覆有白色或其他色泽的分泌物,即蚧壳,停留在固定的位置上,吸食寄主营养。 轻则影响生长,严重时成片覆盖叶面,直至寄主枯萎、落叶乃至死亡。防治方法:一般在若虫孵化盛期的 4~5 月防治,虫口密度小时, 用毛巾或者毛刷人工捕杀; 虫口密度大时,用阿维菌素或者吡虫啉 3 000 倍液防治,严重时直接清除受害株并销毁 。

2.4.4.3 小蜗牛、蛞蝓 幼虫只取食植株顶端顶芽和幼嫩叶肉,残留表皮,稍大个体幼虫用齿舌将叶、茎舐磨成小孔或将其吃断, 或叶片形成不整齐缺刻或残留叶脉。 严重时幼株死亡。 防治方法:清洁园区,铲除杂草,排干积水, 破坏蜗牛与蛞蝓栖息和产卵场地, 从根源上杀灭害虫。 虫害一旦发生应及时诱杀, 可早晚用新鲜的蔬菜嫩叶或西瓜皮等人工诱杀; 虫害较多可用四聚乙醛颗粒撒施于苗床及苗床周围扑杀。

2.4.4.4 夜蛾类 夜蛾类害虫以幼虫形态为害,幼虫主要啃食幼嫩的茎和嫩芽为食物, 为暴食性毁灭性害虫,严重影响石斛生长。 防治方法:用黑光灯或糖醋盆等诱杀成虫;并在种植棚周围用防虫网隔离,防止成虫进入产卵。 一经发现应及时捕杀,可结合药剂阿维菌素 1 000 倍液喷杀幼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