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093期)
在人类的娱乐历史上,好莱坞无疑是演艺界梦寐以求的圣堂,其中不乏华人明星的影子,耳熟能详的如李小龙、周润发、成龙、巩俐、杨紫琼、刘玉玲等华人巨星,这些艺人若与本文要提到的这位9岁出道影视界、16岁就名震好莱坞、比卓别林还牛的华人巨星相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位于星光大道核心地带的“中国大剧院”是好莱坞地标式建筑,以汇集全球最优秀、最有杰出成就的电影人的手印、脚印的广场水泥地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好莱坞最金贵的荣誉”。

1982年宋美龄回廖承志公开信:9岁出道16岁名震好莱坞(1)

对于建筑行业来讲,每逢重大工程动工的时候,总要搞个剪彩、奠基仪式添点喜气儿,而操剪执锹者都必大有来头。不但在中国如此,美国也不例外,1925年,好莱坞中国大剧院奠基仪式邀请了包括卓别林、道格拉斯·范朋克、哈罗德·劳埃德等世界顶级艺术大师前来捧场,而最令全世界惊讶的是,做为奠基标志的“第一颗铆钉”的嵌入者,竟由一个刚满20岁,名叫Anna May Wong的华裔女星执了牛耳,这无疑是百年电影史上最崇高的荣誉。

不仅如此,若干年后,Anna May Wong作为首位华人艺人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星为念。但是,这位9岁出道、16岁名震好莱坞,在百年好莱坞电影史上镌刻永恒印记、创造不朽辉煌的国际华人巨星,后又为抗日战争事业捐款捐物,但在当年却遭宋美龄无情封杀,并在民国时期备受国人诟病。宋美龄一向以温和宽容著称,为何无法容忍一个不招灾不惹祸的女艺人呢?甚至要残忍地封杀这位为抗日战争又是捐款又是捐物的华裔女星黄柳霜呢?说来有2个原因。欲知详情,本回分解。

黄柳霜的英文名字叫Anna May Wong,生于1905年,而这一年恰是中国电影处女片《定军山》诞生之年,或许是上天注定,抑或是机缘巧合,当这个洛杉矶唐人街上的黄记洗衣店里出生的黄柳霜,与中国第一部电影同时呱呱坠地之时,就注定了将在演艺界上演一出苦辣酸甜的百味传奇。

一、天资聪慧、9岁入行、16岁蹿红

黄柳霜祖籍广东台山,祖父是第一代淘金华工,父亲在唐人街开了一间洗衣店,勉强维持一家十口的生计。

1982年宋美龄回廖承志公开信:9岁出道16岁名震好莱坞(2)

由于生活所迫,黄柳霜很小就给父亲的洗衣店帮忙,一次,她给顾客送衣服的时候,由于口齿伶俐,有礼貌,很招人喜欢,便得到客人的几毛钱小费。黄柳霜欣喜若狂,美美地犒劳了自己一番,用这几毛钱小费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场电影。那时候的电影叫默片,也叫无声电影,演员们没有台词,只靠肢体语言和表情表达情感、推动剧情。

从此,黄柳霜便对电影着了魔,每逢街头有拍摄现场,她都会向剧组人员问东问西,而且嘴巴甜,特有眼力见儿,时常帮他们打杂干零活,剧组的人都很喜欢她,称她为“好奇的中国娃”。久而久之,黄柳霜便与几个剧组越混越熟,最后竟然说服导演给了她几个镜头的群演机会,这是她第一次出镜,那年才9岁。

“原来拍电影竟然这么好玩而且如此简单!”,与其说这是黄柳霜的童言无忌,倒不如说她极具艺术天分、一点就透、无师自通。自此以后,她给自己起了艺名Anna May Wong,把自己的小床当舞台,与洋娃娃演对手戏,对着镜子自导自演,模仿各种表情和肢体语言,拍电影成了她最大的人生梦想。等到14岁的时候,机会来了,与其熟悉的导演邀请她出演电影《红灯笼》的一个小角色,从而为她打开了通往好莱坞的大门。

两年后的1921年,16岁的黄柳霜终于得到与大牌男明星LonChaneySrt的合作机会,出演电影《人生》而一夜蹿红,黄柳霜从此名声大噪,独特的东方造型不断出现在各大电影杂志上。然而,尽管如此,她真的就能在白人世界的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吗?

二、种族歧视下的好莱坞玩偶

黄柳霜所处年代正是美国种族歧视最为严重时期,美国政府自1879年起颁布的如《反异族通婚法》、《排华法案》等一系列种族歧视法律法规,禁止华人移民,禁止华人购置房产,禁止华人参与公共项目建设,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等等。在白人眼里,华人都是“肮脏、自私、无耻、妓女、小偷、流浪汉、吸毒贩毒”的代名词而备受歧视。

早在黄柳霜童年时期,就成了白人孩子眼中的怪物,白人孩子甚至不知道华人也是同他们一样有知觉的人类,竟试探性地用针扎她,还问她“疼不疼”。到了青年时代,由于法律规定华裔女子不能与白人通婚,黄柳霜不得不与感情至深的恋人米奇·尼兰忍痛分手。

1982年宋美龄回廖承志公开信:9岁出道16岁名震好莱坞(3)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黄柳霜虽然在好莱坞一夜蹿红,就真的能长久绽放下去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当时的好莱坞片中,都把华人描写为强盗、毒贩、杀人、放火、野蛮、狡猾、残暴、贪婪、无耻、猥琐,常常拍一些挖苦东方人或丑化华人的影片来取悦白人,满足他们的猎奇、戏谑、损人为乐的肮脏心理,这远远超过他们十几二十年前抨击赵本山“拿残疾人取乐”的小品风格和所谓的道德标准,而当时的美国人则是货真价实的“以华人取乐”。

黄柳霜所饰演的妓女、刁妇、蛮奴角色虽然演技一流、艳惊四座,但人们在嘻哈娱乐之余,对她的评价却表达了《黄祸!中国入侵影屏》之类的即蔑视又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变态心理。所以,黄柳霜初期在好莱坞的昙花一现与艺术无关,而是彻头彻尾的供白人娱乐的玩偶而已。

三、欧洲镀金3年、重返好莱坞备受追捧

1928年,黄柳霜再也无法容忍好莱坞对华裔女星“耍狗驼子”式的歧视待遇,毅然离开美国去欧洲发展。在以后的三年里,她旋风般地从德国到英国,再到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与欧洲著名导演合作,先后拍摄了《唐人街繁华梦》、《皮卡迪利》等影片,以惊艳的东方魅力和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博得欧洲各国的一致追捧,一路博得无数鲜花和掌声,巨型海报铺天盖地,无数影迷为之倾倒,黄柳霜如日中天、备受礼遇,甚至受到英国王室的宴请。

在博得欧洲影迷的认可之后,黄柳霜于1932年重返好莱坞,凭借三年欧洲之旅赚得的荣誉和盛名,黄柳霜不但被美国各界刮目相看,《纽约时报》甚至一改以往口吻,称她为“不可思议的纯情玉女”,更令她得到《龙的女儿》女主演机会。黄柳霜从此在好莱坞站稳脚跟,一步步走向艺术辉煌。

四、为抗日战争捐款捐物、却被宋美龄无情封杀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柳霜多次发表演说,呼吁美国人民积极支持中国抗战,并将自己收藏的珠宝首饰拿来义卖,并将所得义款汇来中国支持抗日战争。但是,这样一位爱国的华裔女艺人却遭到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的冷遇。

1982年宋美龄回廖承志公开信:9岁出道16岁名震好莱坞(4)

1942年,宋美龄访问美国,为宣传抗日,在好莱坞做了演讲,博得了美国人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的、苦难深重的中国人的同情和理解。演讲期间,许多好莱坞著名影星众星捧月般地簇拥在民国第一夫人周围,但在宋美龄身边,唯独没有黄柳霜这位既是好莱坞唯一的华裔女明星,又是为抗战捐款捐物的同道者的身影,黄柳霜遭到宋美龄如此冷遇,又是为什么?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国内就早已对银幕上的黄柳霜大加指责了,《龙的女儿》上映之初,便有电影杂志作如下影评:“派拉蒙又用黄柳霜的妓女形象来羞辱我们中国人了!”

1932年,以上海为背景的好莱坞影片《大饭店》在上海上映,以华人身份出演女二号的黄柳霜的名字和剧照竟莫名其妙地从海报上隐去了。

1936年,黄柳霜来到上海,在受到包括京剧大师梅兰芳、当红影星胡蝶在内的国内演艺界知名人士热情接待的同时,也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理指责和刻薄刁难,他们的理由是,黄柳霜所演的都是贬低华人的角色,甘当洋人的奴才,与汉奸没什么区别,实属民族败类。黄柳霜做出客观回应,说演员决定不了角色,自己即便不出演,自然会由白人出演,那样反而更没机会维护华人起码的形象和尊严,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是尽管黄柳霜百般辩解,依然无法安抚民声,媒体的报道也颇为负面。在此情况下,宋美龄决定封杀黄柳霜,对她的电影一律禁映

宋美龄这么做的原因,一是迫于舆论压力,二是由于作为民国第一夫人的她,嘴上Darling长Darling短地挂着,俨然一副满肚子洋墨水的国际时髦女性,这才符合华人妇女的典范,而黄柳霜饰演的洗衣女工、烟馆老板、黑帮、妓女和女奴完全是丑化了的旧中国妇女形象,这样的人怎能入得了第一夫人的法眼?不封杀才怪,就更没资格与她同台讲演了。

结语

尽管黄柳霜不被国人理解与同情,遭遇国内封杀之后,虽然有些伤感与失落,但丝毫没有改变抗日报国的初心,在出演反日电影《缅甸炸弹》和《重庆夫人》之后,她将两部电影的片酬全部捐给中国联合救济会,之后退出电影界,开始了清心寡欲的隐居生活。

1961年2月2日,黄柳霜突发心脏病去世,死后葬于母亲墓旁,令人不解的是,墓碑上却没有刻上她自己的名字。

1982年宋美龄回廖承志公开信:9岁出道16岁名震好莱坞(5)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三观的改变,和对艺术的理解逐步深化,后人对于黄柳霜来说,更多的则是淡忘。

但是,任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每当人们漫步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的尽头,总能看到那尊熠熠生辉的华人巨星雕像,与朵乐丝·德里奥、多萝西·丹德里奇、梅·韦斯特及玛丽莲·梦露一起,永远站立在“银铸四淑女眺望台”上

(文/说历史的女人·张问)

参考资料:《好莱坞影片里的华人女性形象》、《第一位华裔好莱坞女影星黄柳霜》、《追忆尘封百年好莱坞华裔女星黄柳霜的传奇》、《第一代好莱坞中国女星曝光 曾遭宋美龄封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