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们这个城市市图书馆搞了个品牌活动叫“读书会联盟”,推动全民阅读,终身学习。一年来各种国学读书会、文学读书会、金融读书会、管理学读书会、英语角、演讲俱乐部等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星火燎原达到300多个,上到机关事业单位读书会,下到企业街道社区社会团体读书会。但这股风潮风靡一时,当初那批读书会10年后的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已屈指可数。

几年前,我作为一个外地人想在这个城市认识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同时学点知识,于是地毯式铺开对几十家耳熟能详的读书会进行了逐个踩点。作为观察员,部分读书会有一些因素,让我去了几次就没再坚持,盘点如下:

一、缺少互动。

讲座形式的读书会比较普遍,座位布局就是一群人面对主讲人而坐。全程就是老师对着PPT在介绍一本书,老师讲完顶多剩半小时让台下听众提几个问题或发表几句评论。我平时在学校最不缺听讲座,一听讲座半小时就开始犯困。讲座式读书会结束因跟观众缺少互动交流,大家依然不认识。

二、缺少导师。

有的金融读书会,来的人中没几个对金融方面术业有专攻的高人牛人导师,或者缺少一个金融行家作为主讲人,一群初学者对着一本金融书自说自话,缺少权威人士的点拨引导,学习方法就不一定对,乌合之众自然读不出太多门道。

三、缺少经费。

一个读书会举办一场活动基本费用涉及到场地租赁费、茶水零食费等。读书会为了保证学员之间的深度交流,一般将人数控制在12人以内,每人每次需要交20元总计240元的经费来满足一场高质量读书活动的开展。但要想保证一个读书会多少年长期运行,固定的经费来源是个问题。几乎没有读书会经费是来自政府补贴,也可能最开始某些政府项目补贴了一点点筹建费,之后主要还靠自负盈亏。读书会会员对读书会质量无法确定,愿意一次性交年费的人不多。按次交活动费往往是有这顿没下顿,有的学员这次来下次不来,你不能保证每场活动的人数,一般少于6人活动就开不成。另外,主讲老师能如此频繁投入时间精力在每一场读书会带领大家学习,却没有讲课费支持,是什么收益和动力让他能坚持举办下去?

四、缺少管理。

读书会是一个社群,主讲老师本来就已经要提前备课,还要靠老师包下一个社群繁琐的组织工作又不能保证对等的物质精神收益,没有老师坚持得下去。别以为就是一群人在读书这么简单,组织工作涉及到微信群管理、财务、宣传报名、拍照总结台账、准备茶水零食、保洁等。如果没有一个学员组成的委员会来分担日常事务,就无法让这个系统有序持久运行。而学员是否愿意成为委员会一员本身跟读书会的质量和黏性息息相关。

五、缺少读书。

一场文学读书会读《杀死一只知更鸟》、金融读书会读《巴菲特之道》,管理学读书会读《干法》,事实上来参加的学员大多没读过当日要讨论的书,现场又没有一人一本书快速阅读半小时的条件,两个小时基本沦为主讲人对着PPT上的脉络和书摘干讲,讨论环节大家因没有完整读过原文只能寥寥数语缺少深度得交流。这样读书的效果有时还不如自己在家一个人读。

六、缺少频率。

参加读书会可以让学员各取所需,如用氛围逼迫自己读书、增加知识、提升格局、宣泄情绪、结交同道中人、与高人建立弱关系等。但大多读书会顶多一个月才举办一次活动,造成学员相关领域的读书学习时间投入不足,提升效果不明显。一月一次接触频率太少,也不利于建立学员之间的粘性。要想让读书会能固定一周举办一次活动,对读书会质量和学员黏性要求是很高的,很少有读书会能做到。

七、缺少场地。

免费的场地一般是文化宫或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样的政府机构做文化品牌活动时才愿意赞助的,但这对读书会的类型和质量是有一定要求的。有的茶室、工作室、门店开业做宣传也愿意提供免费场地让你搞读书会增加店面知名度,但往往只有一开始的几场场地免费。在茶室按200元的茶水零食套餐价格算,要保证10人参加每人20元费用才能抵得过一次读书会的茶水零食套餐费用,人数不够茶都喝不起。读书会场地还讲究地理位置和室内布局,太偏交通不便没人来,房间小了坐不下,房间大了全员注意力难集中,桌子太长两端学员沟通不便,影院式座位布局不利于学员之间交流。要选到一个各方面都称心如意的读书会场地需要独具慧眼和外部资源对接。

八、缺少利益。

参加读书会的人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想通过读书会满足什么样的需求都可能有,很多读书会就基于这些各种各样的利益运行着。有的读书会是培训机构、金融公司、奢侈品品牌的潜在客户推广平台,主办方能把读书会举办多少年,还看能通过读书会拓展多少客户。有交友需求的老师和学员还看读书会的类型能筛选出多少志同道合的人前来相聚。有相亲艳遇需求的单身男女还看读书会是否频次够多,有多少新鲜血液流入。有业务需求的红娘、保险业务员、茶叶商、心理咨询师还看参加读书会能开拓多少潜在客户。想挣钱的学员还看金融读书会的高人推荐的那只股票会不会大涨。这个浮躁的快节奏时代,纯粹因为喜欢读书而参加读书会又能长期坚持的人,不多,大多人只想通过读书会解决生活问题。很多读书会因读书以外的利益关系不多而没有人气。

九、缺少团建。

无论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个社群,想让里面的成员有黏性,都不能忽略团建。要想让学员对读书会有归属感,少不了要增加学员彼此深度交往的机会。除了读书,很少有读书会重视节日聚餐、集体出游、多人运动、桌游、K歌、年会等团建项目。读书会和团建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这一点有待提高认识。

那么,有没有读书会能克服以上不足而可持续发展呢?我在这个城市还真亲身体验了一个持续了10年的读书会下一篇,我给大家来分享

如何用最小成本启动一个读书会(一个读书会如何持续10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