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初至2月中旬,中陕核陕健医集团215医院、十一建医院的11名医护人员先后随陕西医疗队赴武汉一线参与患者救治。她们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光谷方舱医院的工作岗位上时刻牢记使命,救助病患,她们与所有患者风雨同舟的度过着每个特别的时刻!

战疫前线日记不到最后一刻(战疫日记〡她们这样拼)(1)

张英:在这里,我就是她们的亲人

张英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病区工作,期间,一位病人血管条件不好,穿刺几次不成功,队友就请张英帮忙。病人是位阿姨,她告诉张英自己患有糖尿病。穿刺成功后,张英细心的为患者准备好碗筷饭菜。下班前,患者专门把张英叫到跟前说:“谢谢你,你不光穿刺技术高,还这么细心”。当得知张英来自陕西,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幼小的孩子时,患者眼眶湿润了,不停的说:“没想到这么远,姑娘,谢谢你啊,你们从陕西远道而来帮助我们,把我们照顾的这么好,给你们添麻烦了”。

“医院里,她们没有家属陪伴探视,正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我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能做的除了常规护理操作之外,就是更多的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慰藉,在这里,我就是她们的亲人。”张英在日记里写道。

李雅萍:和你们一起战斗,真好!

进入方舱医院工作一周多时间,李雅萍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也时刻关心着215医院每一位队员,她在日记中写到:“每个人身体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一点状况。对消毒液过敏,队友王翠洁的双手出现了严重的湿疹,她轻伤不下火线, 97后的刘洁脱下手套的双手皮肤皲裂,搔痒无比,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做完了手消毒。护目镜下每个队员都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压伤,长时间的负重工作后出现腰疼、背痛,没有一个人抱怨!看着这些,我很心疼,但更多的是敬佩。疫情一线,她们披上白衣,便化身为英勇坚强的战士!和你们一起战斗,真好!”

王翠洁:不负患者的信任、感激、期待

从2月17日王翠洁在方舱医院的第一个晚班开始,在数天时间里,她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多面手。每班6个多小时没有时间坐下来,长时间戴防护手套,手上的湿疹裂开了口子,磨出血丝,感觉又痒又疼。领队劝她休息,但她轻伤不下火线。

“大家都非常辛苦的救治患者,我休息,其他伙伴就要替我顶上,我不能给大家添麻烦,拖后腿!”。看着病患那一双双充满着信任、感激、期待的眼睛,王翠洁根本来不及感觉到手上的疼痛,内心只有一个信念,全力以赴,让她们快快恢复健康!

楚冬梅:我不难受,继续加油!

面对与湖北患者语言交流的困难,楚冬梅与每位医生护士都格外有耐心。某天,有两名护士抽去采集咽拭子,200多名患者仅剩楚冬梅和另外3名护士照看,她们一起上手,测量生命体征、发药、发放餐食、整理床位、终末消毒、申请缺乏物资......汗水浸湿了大家的衣裤,双层口罩下呼吸加快,觉得胸闷气短时,便站立片刻深呼吸。

忙碌中,楚冬梅感觉到身边多了一个人,抬头一看原来接班同志已经到岗。脱下防护服及护目镜后,楚冬梅才感觉额头脸部疼痛不适,出现深深压痕肿胀,不过这又算什么呢?楚冬梅写到:“我不难受,继续加油!”

乐玲:在每一个岗位上不断学习,服务病患

在2月20日的日记中,乐玲写到:“这是我来武汉的第一个夜班,后半夜,大部分患者都已入睡,方舱内十分安静。我负责的16舱有个小伙子因为焦虑已经两个晚上没有睡觉了,我给他分享了疫区催眠减压音频,再次查房时他已经安静入睡了”。

此后,乐玲接到通知被调到方舱总台工作,主要负责安排患者出入院,协调舱内各个医疗队工作、沟通解决问题,队里给她准备了两个对讲机,繁杂的事务,使得乐玲必须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乐玲觉得还有许多东西要不断学习。队友问她累吗?“怎么会?我早有思想准备,连续作战,加油!”乐玲写到。

强永梅:洗净这所有的病毒,还世界一片自由!

在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这天,依照中国传统在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民间有谚语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光谷方仓医院的患者也不例外。

战疫前线日记不到最后一刻(战疫日记〡她们这样拼)(2)

强永梅与其他医护人员便临时变身为理发师,帮助患者理起发来,她们希望用这样的好彩头,早日为患者赶走这可怕的病毒。在这里,她们和所有患者风雨同舟的度过着每个特别的时刻!

战疫前线日记不到最后一刻(战疫日记〡她们这样拼)(3)

“回想来武汉的几天,外面的世界无论大雪纷飞,无论狂风呼啸的哨声,无论春天已来的阳光,甚至春雨滴滴嗒嗒声音,花朵吐露的的芬芳都与我们无关,只希望患者早日康复,病毒早日散去,一切都恢复往日的平静!” 强永梅写在了日记中。

乔珍:待到春暖花开,再相聚

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时,乔珍觉得自己好像呼吸不上来,但在队友们们的关心下,从一双双给予自己鼓励的诚挚眼神中,她汲取到了力量。进入方舱后,听到一句句“她们是陕西的,你们真伟大”、“我们看到你们就安心了,西安人就是热情”,乔珍瞬间觉得所有的难受都不见了,鼓起劲来,扛起责任,全力为患者服务,在乔珍心里期盼最多的就是所有同胞们都快快康复,待到春暖花开,再相聚。

靳荣华:这些温暖的眼睛,让我坚定信心

“2月24日,武汉天气晴朗,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这是我来武汉的第10天。身处武汉,置身舱中,与患者一起共同抗击病毒。患者们自发的帮我们送汤药、发饭,给新入院的病友疏导焦虑的心情,看到这些温暖的眼睛,瞬间让我‘电力十足’。听到了最暖心的话‘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有看到护士医生的眼睛’,看到相互守望、坚强勇敢的中国人,病毒,你瑟瑟发抖了吗?待春花烂漫时,我们一定会相拥放肆欢笑!”靳荣华在日记中写到。

战疫前线日记不到最后一刻(战疫日记〡她们这样拼)(4)

张悦:病魔限制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在武汉治疗的一线,广大女性医护人员们因为要承受长时间工作,既要保证工作,又想为一线节省宝贵的防护物资,因此,许多人少进食,少喝水。在张悦和所有医护人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治愈患者,战胜病毒。

穿上防护服穿上后,没有人退缩,患者暖心的话语更是给了张悦鼓励和信心。“这场疫情虽然限制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却限制不了我们治疗的这份关爱,希望这份爱继续传递,温暖更多人”,张悦写到。

刘洁:我要默默守护照顾好她们

2月24日,凌晨四点下班,刘洁已经慢慢习惯了穿防护服带来的不便,在她心里,时刻照护好患者,让她们安全、安心的度过在方舱医院的每一天直至出院,是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一个班下来,刘洁全身湿透,护目镜也花了,眼前一片模糊,耳朵特别疼。刘洁的手上满是红疹,但忙碌的工作会让她忘记任何的不适。患者们所体现出的坚强,让刘洁更加坚定了要默默守护照顾好她们的信心。

耿燕: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耿燕是陕健医集团十一建医院外科护师,2月初她便随首批医疗队赴武汉一线,到达武汉的第四天,正值她的生日,对耿燕而言,生日礼物要靠自己拼,最好的礼物是守护生命,打赢抗疫阻击战。

虽然她不是党员,但在工作中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月24日,已经是耿燕到武汉的第22天,每天全副武装的她,觉得自己像穿着披风的白衣战士,每天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输液,换药,千万次的重复让技能扎根在身体里,她告诉自己不能犯错,也不容犯错!

战疫前线日记不到最后一刻(战疫日记〡她们这样拼)(5)

一位被病魔折磨的患者阿姨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治疗,耿燕就一遍遍耐心劝导,反复安慰,她认为给病人安慰,就是给予希望和力量,就像钟南山院士说的,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耿燕告诉自己,定要如约带着胜利回家,和女儿一起看繁花似锦。(记者 刘硕)

编后语:在这里,她们并肩战斗,与患者共抗病毒,一句感谢,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显得弥足珍贵,她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一点点向胜利的希望靠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