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居住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村落多在近水之处,小溪之畔或大河两岸。湖沼四周,绿树成荫之所,必定有傣族村寨。还保留着大的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村落只有一二十人家。房子都是单幢,四周有空地,各家自成院落。

云南明清古建筑民居介绍(经典传统建筑民居)(1)

傣家竹楼

相传很远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良的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再栖息于野外。但他几度试验,都失败了。

有一天,天下大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小狗。雨水很大,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他深受启发,建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凤凰飞来,不停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形,随后又以高脚独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房。

帕雅桑目蒂依照凤凰的旨意,为傣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后来代代相传,成了漂亮具有特色的傣家竹楼。这个传说还流传在傣家人的口中。

云南明清古建筑民居介绍(经典传统建筑民居)(2)

傣家竹楼

云南西部的傣族地区,多为土墙房,正房一般隔为三间,中间是客厅、两边是卧室,这是受汉人影响,已非传统傣族住房。云南南部的傣族地区则完全是竹楼木架,楼上住人,楼下放杂物,式样近似大帐篷。显贵的住宅,多用珍贵木材,式样仍似竹楼,只略高大,不铺茅草而改用瓦来盖顶。

傣家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拦,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

云南明清古建筑民居介绍(经典传统建筑民居)(3)

傣家竹楼

傣族地区盛产竹材,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

西双版纳境内,傣族自己能烧瓦,瓦如鱼鳞,将瓦挂竹条上,如鱼鳞状,不再加灰固,故傣族屋顶是不能攀登的,若瓦破烂需要更换,只须在椽子下伸手将破瓦除下,再将新瓦勾上就可。

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等等。

云南明清古建筑民居介绍(经典传统建筑民居)(4)

傣家竹楼

过去傣家人的等级、辈分是非常严格的,体现在竹楼的建造上也很明显。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6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6尺,室内无人字架,显得宽敞明亮,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

傣族的竹楼,下层四面空旷,早晨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不致被秽气熏蒸。傣家竹楼通风很好,冬暖夏凉。

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有时它上面会裹上红绸子。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

云南明清古建筑民居介绍(经典传统建筑民居)(5)

傣家竹楼

近些年来,傣家的竹楼已发生很大变化,多数竹楼已改为木楼或竹木结构的楼房,茅草盖顶已改为木板盖顶或瓦顶;掌房周围也要装木栏干,楼房开玻璃窗,悬挂美丽的窗帘给古老的竹楼抹上了现代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