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蓝色信笺(手写的信笺)(1)

旧日的信笺与贺卡

我记得小学和中学时都有交过笔友,写信、寄信、等回信、再写、再寄……真是一个又美好又温暖的过程。还有各种生日贺卡和新年贺卡,郑重其事地写上满满的祝福送出。这样的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事件,一直持续到我读大一快要结束。那时是2002年,传呼机已经渐渐落伍,手机也陆续开始普及,我也有了我的第一台诺基亚手机。快捷的通讯方式加快了大家沟通的频率,反而在这样便捷迅速的沟通中,冲淡了很多的情谊。很多人大概都看过一句温暖的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其实木心先生的这首《从前慢》的原文是这样的: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真是非常美的一首诗,甚至没有修辞,简简单单的字句,读起来就像是有无数画面在眼前一帧帧慢慢划过,那是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慢”时代,真遗憾。那种要把积攒了好多天的想法整理清楚写在信里寄给对方的过程非常美好,从选择合适的信笺开始,斟酌每一个字句,甚至书写的样式,最后可能还需要把信笺折成好看的样式再塞进按照格式写好收寄信地址的信封,封口。最后再郑重其事地贴上邮票。邮票怎么贴好像也是有讲究的,大概是横着贴代表想念,倒着贴代表喜欢。把信件投进邮筒,想象对方收到信笺阅读时的样子,然后满怀期待的等候回信。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一些过程里变成一件需要非常用心非常真诚对待的一件事。所以,那个时候产生的各种感情都尤为真挚,就像木心先生写的:一生,只够爱一人。

长大以后,我们都还能从相片里找到自己过去的样子。那过去的思虑和精神呢?如果能有那时的日记,书信,大概就能找到那些蛛丝马迹。我从小就记很多日记,写很多信,但遗憾的是都没有保留下来。念大学时,除了带走了那时比较珍视的几封信件跟贺卡,其余的都全部销毁了。因为在家中没有可以隐藏的地方,也无法带去大学校园,不希望某天被父母翻出来看到,于是就这样全部销毁了。现在想来,都遗憾得心痛。以后我要给女儿准备一个只有自己才能打开的箱子,可以让她安心存放她年少时的小秘密。等到我这样的年纪再翻开看,一定非常有趣。

读大学时一直带在身边的其实只有两张贺卡和一封信。来自两个不同的人。其中一张是一个很好的朋友的贺卡,他高三就去了国外读书最后移民定居在那个遥远的国度。

一纸蓝色信笺(手写的信笺)(2)

遥远的朋友

最终,这个朋友也遥远得失了踪迹。但看着那些稚嫩的小小字迹,依旧想得起少年时他内向害羞小心翼翼的样子。字如其人,大概是有道理的。

而另一封信,是一封情书。当初被折成一个爱心的样子,在高中晚自习回宿舍的路上,被一群陌生的男生女生嘻嘻哈哈地拦住塞到我手里,让我必须当场打开看了才放我离开。我从小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不爱笑,也不爱玩闹。短发,喜欢穿男士大衬衣或者大T恤,还喜欢自己埋头看书和学习。但大概样貌尚可,再加上特立独行的样子容易引起注意,经常会收到各种情书。大多数我都会直接退回去,退不回去我就撕掉扔垃圾桶。毕竟,那个时候,我还是个有军校梦的好学生。唯独这一封,我打开看了以后,那群陌生的男生女生就嘻嘻哈哈跑开了。我没有把信还给他们,也没有撕掉,重新折好放回书包里。为什么?大概觉得那些字很好看,大概这封信被送到我手里的方式很特别。我想知道,是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我。这是我的初恋,那年,我16岁。C是学校里高我一级每天抽烟喝酒打架逃学的坏学生。

一纸蓝色信笺(手写的信笺)(3)

永远的16岁情书

一个好学生和一个坏学生,是不是有种电影剧情的感觉?像那个时代流行的古惑仔电影。

一纸蓝色信笺(手写的信笺)(4)

少年爱情

字如其人,C很阳刚,虽然是个天天逃学打架的坏学生,但依旧会觉得他是个一身正气的少年。试过给他买辅导书布置学习任务,帮他复习功课,他成绩有没有提升我不知道,我的成绩却肉眼可见地下滑。所以过来人警告:早恋确有危害,少年人需谨记。

一纸蓝色信笺(手写的信笺)(5)

大一时我写给C的分手信

C高考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冷战,我在他高考结束不告而别以后,烧掉了在一起时写下的所有日记以及后面的很多信件,只留下最初的那两份。到我高考的前夕,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成都的信件,C寄来的,说高考失败后,他去读了预科班,即将进入成都某大学。最重要的是他说,他没有变,他在成都等我。我当下把原本填报的各种省外军校志愿全部改成了成都的大学。但我和他各自家庭环境和性格里天生自带的隔阂并没有因为我到成都而发生改变。写了分手信以后收到他寄来的回信。

一纸蓝色信笺(手写的信笺)(6)

旧日信笺

我和他,最终还是分开了。这些事,转眼就过去20来年。好多事都因拉长的时间线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忘得一干二净。可是,因为有这些信笺贺卡的记录,就还能依稀看见少年时的天真模样。这也是在这越来越机械冷漠的世间生活里,那些日渐稀少的还可以触碰到的温暖。

我依旧还有写信的习惯。写在APP的私密文章里。没有收信人。我大概只是在以这种方式,与内心的自己对话,与想象出来的朋友对话。但是,非常非常怀念那些手写信的时代。

很想,还能收到那一封封诚挚的手写信,这一次,一定会好好收藏起来。可是,大概再也不会有那样一个写信的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