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丈见方的戏棚舞台,4尺半高,幕帘挂台中,身高2尺的木偶踏着锣鼓声在橱窗般的戏台上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这是富有浓浓“潮味”的潮汕铁枝木偶戏。每逢“营老爷”、入祠庆典、迎神送神等民间节庆,铁枝木偶戏常常是不可缺少的酬神、娱乐项目。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项目的多样性,这项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统戏剧面临着艺人青黄不接,表演技艺失传的困境。
对此,潮汕两名小学生在创客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发明了一台人工智能“铁枝木偶”机器人。只要通过语音下达指令,这台机器人就自动响起音乐,操控起铁枝木偶,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曲目剧情表演不同的动作。
在五月份刚闭幕的第十九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这台“铁枝木偶”人工智能机器人获得了创意项目一等奖,吸睛无数。
与铁枝木偶结缘的小创客
在本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记者见识到了这两位00后小创客侃侃而谈,与评委和观众们诉说他们与这项传统非遗戏剧的不解之缘。
据了解,在澄海实验小学的传统文化科普课堂上,创客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部关于铁枝木偶生存现状的纪录片。儿时与长辈、小伙伴一起观看的本土戏剧,如今面临落寞的命运,4年级心思细腻的小创客王易立萌发了一个想法。于是,与同学林思颖一起找创客老师欧勇钜老师探讨,师生三人从课题调研开始了与铁枝木偶机器人的创作之旅。
艰难的机器人创作之旅
历经一年,从最开始的找资料、寻找木偶角色,到结构搭建,编程设计,王易立与林思颖面临了好几次想放弃的念头。本来想自己制作木偶的两名小创客在查阅了资料后,发现一个小小的木偶里竟然融合了木雕、大吴泥塑、潮绣、潮剧盔头等多项潮汕非遗技艺。为了让大家认识铁枝木偶本身的艺术魅力,两位小创客与蔡老师多次到潮州寻访,想找匠人定制一对铁枝木偶。在多次寻访无果,曲折奔波探寻的过程中,师生三人更加坚信保护这项传统非遗戏剧刻不容缓。
“我们将潮汕非遗艺术文化铁枝木偶戏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相结合,希望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科学技术有机统一起来,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到我们潮汕本地这门即将失传的非遗传统戏剧艺术,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保护与传承非遗艺术的行动中。”小创客王易立介绍道。
要制作一台能够操控铁枝木偶的机器人,必须先了解铁枝木偶的表演动作,操控原理。“我们从木偶戏班老艺人那里了解到铁枝木偶由三根纸影箸操纵,分为中箸、左箸和右箸,中箸固定在木偶的背部,左、右箸分别系于木偶的左、右手。“林思颖道:“那么,要制作一个操控木偶的机器,不仅需要能够支撑木偶四五斤的重量,还需要能够自如地操控手部动作。”
在一次次的结构设计、推翻、重建的过程中。两名小创客在欧勇钜客老师的指导下对激光切割设计软件和激光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娴熟了。
“本作品结构确定后,编程内容考验的是学生们的逻辑与细心、耐心。“创客欧勇钜老师如是说。”我们选取的是传统潮剧剧目《穆桂英招亲》。剧目最开始是杨宗保唱词,动作根据唱词内容会多一些,穆桂英适当地做反应动作。在动作方面,我们对纸影戏与潮剧动作做了分析和统计,然后利用前后两个舵机通过不同的角度控制木偶的三个关节,总结出6套常用动作,比如横、前、上、收、下收。不过,单是简单的左右手6套常用动作就可以排列组合成了上千个动作套路。通过看潮剧与木偶的剧情视频,一秒一秒地分析木偶的动作变化,计算时间,画出动作变化图,然后用编程把动作套路一个个对应写进去。“王易立耐心地向观众比划解释着。
据了解,近几年来澄海实验小学率先开展了全面的创客普及课程。站在讲台一线的欧勇钜老师多年深耕小学阶段创客课程的普及工作。在教授技术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用STEAM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小细节、跨学科提出思考与解决方案。本次铁枝木偶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是基于多年的创客普及与引导后,学生们关注到落寞的潮汕传统文化非遗艺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创意结晶。
责任编辑:林梅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