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来宾日报报道,广西来宾和广东警方共同侦破一起特大假冒品牌车用机油案,其中不乏“美孚”、“嘉实多”、“壳牌”、“长城”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犯罪分子通过物流批量销售,每天产销量达300至1000瓶,最终通过不法汽车修理厂和养护店以正品的价格和名义销售给广大车主,涉嫌金额达22亿元人民币。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

消息一出,在车友圈炸开了锅,很多人庆幸自己在正规渠道的4S店和维修厂进行维修保养,而避免遇害;但有些人则没那么幸运,或贪图便宜,或无辨识能力,爱车被无良商家用了假冒机油,而让发动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2)

那么假机油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去辨别机油真假,又该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3)

在说假机油的危害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机油。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被誉为发车的“血液”,能够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4)

从成分来看,机油也不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主要由基础油添加剂两部分构成。就好比银河奥特曼和维克特利奥特曼在合体之后变成了实力超群的银河维克特利奥特曼。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5)

而在机油的两种成分中,基础油又是绝对的主力,大概占了一瓶机油中85%的重量,所以我们先从基础油说起。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6)

早在1919年,美国就成立了为基础油制定标准的组织——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简称API,该组织有近400家从事石油勘探和生产、运输、炼油和销售的公司组成,目标就是制定协调石油行业标准,规范成品油的质量,他们将机油的基础油五大类。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7)

矿物质基础油(一类和二类)主要是从原油中提炼而成,这种基础油因受限于原油的先天性质,产地,炼制工艺,成本等,一般含有部分杂质,而且在黏度指数,流动点和氧化稳定性方面一般达不到发动机的工作要求。

而全合成机油是全人工合成的,纯度很高,并且具有较好的黏度指数,流动点和氧化稳定性,而半合成机油则介于矿物质基础油和全合成机油之间。

所以从性能上讲,一般全合成机油>半合成机油>矿物质基础油,当然性能越好也意味着价格越高。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8)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9)

我们在购买机油时,经常看到5W-40 SN级或者10W-40 SN级这样的标号,虽然只是一个数字的差别,却代表了不同的规格和属性。

机油标号通常表示机油的粘度和品质,它包括分级和粘度规格两部分。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0)

首先”S“开头的机油是汽油发动机专用的,是由美国石油协会(API)为润滑油制定的API标准,此标准注重的是润滑油的加速能力、降噪能力、长效性能和TBN含量等方面。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1)

汽油发动机机油共分为12个质量等级,依次由SA至SN,字母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其中,区分各个级别重要指标就是锌和磷的含量,对这两种元素的限制,是为了通过减少汽车尾气中重金属含量,降低PM2.5带来的污染。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2)

看完机油分级之后,我们再来看机油粘度规格的划分。机油的诞生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但当时整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机油品质和性能参差不齐。于是从1911年开始,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简称SAE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发布了SAE J300,当前的机油粘度规格都始于此。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3)

不过最早的SAE标准是单级标准,只能描述机油在高温下的粘度情况,而忽视了低温下的流动性,所以后来出现了复合分级,也就是加入了关键的「W」(Winter),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5W-40”的标号形式。

“W”前面的数字表示发动机冷启动时的性能,数字越小机油的耐寒能力越强,通常把W前面的数字减去35,比如5-35=-30℃,那么5W规格的机油理论上能在零下30℃以上的的温度中保持良好的粘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而“W”后面的数字则表示在100℃时机油的动态黏度,数字越大表明机油的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将机油在100℃的运动粘度从5.6cst-26cst(厘斯:运动粘度单位)区间进行了分级,100℃时的运动粘度值越高,则表示100℃时的粘度就越大,在高温下对发动机的保护性能越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涡轮增压发动机推荐使用40的机油,因为涡轮增压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温度可达400℃,有点甚至达到600℃,如果机油的运动粘度低,在高温下就好像流水,对发动机内零部件不能起到润滑和保护作用。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4)

通俗来说“5W-40”是代表了一个温度区间,在这个区间内,机油能够保持良好的粘度。机油的粘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变厚),温度越高,粘度越小(变薄),就像炒菜用的花生油,在冬天寒冷的时候会变成很黏的固体状态,而温度升高后又会变成液体状态。

对于炒菜来讲,花生油不管是液态还是固态,对菜的味道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发动机来说,机油粘度太高的话,机油因为不能快速流到各机件发挥润滑保护作用,从而造成发动机的磨损。反之,如果机油粘度太低,润滑效果又会降低,抗磨损性也随之下降。所以机油在不同温度下保持良好而稳定的粘度很重要。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5)

因此机油必须具备低温流动性好高温抗剪切性好的特性。

低温流动性好:低温时粘度要小,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使得机油能迅速流动到达各机件以发挥润滑保护作用。据悉发动机大部分磨损是在启动时造成的,尤其是冬季冷车启动时造成的磨损最大。

高温抗剪切性好:高温时粘度要大,粘度与机油油膜的强度呈正相关,粘度越大,通常油膜越强韧,并且附着于金属面的油膜越厚,对发动机能够起到更好的润滑和保护作用。

而为了让机油达到低温流动性好,高温抗剪切性好的特性,就需要通过前文介绍的机油添加剂来完成了。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6)

在基础油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的情况下,机油添加剂往往决定了一款机油最终的性能。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7)

机油添加剂主要包括了清净剂、驱散剂、抗氧化剂、防锈添加剂、抗腐蚀添加剂、黏度指数改善剂、流动点抑制剂、抗磨损添加剂、消泡剂、碱性添加剂、极压添加剂、乳化剂、中度极压添加剂、完全极压添加剂等等,这些添加剂由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成分虽然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机油具有更好的润滑减磨、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

而不同标号的机油需要加什么添加剂,加多少,都是经过精密的计算和大量的试验得出的,而且每一个厂家都有自己的“祖传秘方”。所以即便都是标号相同的“5W-40 SN级”机油,不同品牌在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8)

认识了机油之后,我们了解了机油对于发动机的重要性,机油的必须具备低温流动性好,高温抗剪切性好的特性,以及机油成分的复杂性。所以对于汽车的血液来说,里面是掺不得任何假的,哪怕同一种品牌不同标号的机油混合加也不行。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19)

因为每一种机油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如果混合加会导致原来的化学成分改变,就是所谓的变质,不仅失去了机油原来的功效,而且长期下去会导致部分零部件加速磨损。而假机油和不同标号的机油混加差不多是相同的概念。

市面上的假机油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用回收机油再加工处理的假机油,另外一种是拿着小品牌机油灌装成大品牌机油销售。而文章开始提到的案件主要是将走私原油和废旧机油提炼后,按照所假冒机油型号的闪点、粘度等指标进行简单的调制加工制成,由于生产环境和工艺简陋,所以最终做成的成品在性能和质量上与正品的机油相差很大。

比如根据厂家建议,某款发动机因为工作环境温度高,需要高温下粘度高的机油,比如需要40级运动粘度的机油,而假机油因为加工工艺、添加剂配比等方面的原因,实际只能达到20级的运动粘度,这样的机油在高温下并不能对发动机内部零件起到保护作用,用久了自然伤发动机。当然除了运动粘性外,低温的流动性、稳定性方面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20)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发动机温度是否经常过高。机油除了润滑之外,还有给发动机降温的作用,如果发现换完机油之后,原本正常的发动机会经常出现温度过高,水温过高的现象,那么就要注意了,多半是加了假机油。

另外因为假机油不能起到有效的润滑作用,发动机内部零件的摩擦会增大,造成动力减弱,如果换完机油后,感觉自己的爱车动力特别的肉,那多半是机油的原因。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21)

另外因为高温下机油粘度低,不能很好的密封气缸和活塞间的缝隙,会使气缸内的高温气体窜去曲轴箱造成曲轴箱内温度过高,从而使一部分机油蒸汽不能冷却,随着曲轴通风排走,造成烧机油现象,这种情况也可能是机油的原因。

壳牌机油事件(22亿元假机油销往全国)(22)

如果你对机油的真伪没有专业的识别能力,那么还是老老实实到正规渠道的4S店和修理厂进行维修保养,切忌贪小便宜,等到发动机出问题时才追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