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锦旗,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感谢方式。前不久,13名驴友被困北京门头沟区灵山,当地的蓝天救援队出动9名队员进山搜救。次日8时许,历经18余小时,驴友们被安全护送下山。11月4日,门头沟蓝天救援队收到一面快递邮寄的锦旗,参与搜救的队员刘桐表示感觉是“一种羞辱”。

感谢快递公司锦旗用语 合乎逻辑却不近乎人情(1)

截自新京报我们视频。

救援队的不愉快,完全可以理解。毕竟,送锦旗、送锦旗,关键点是“送”这个动作,而不是锦旗这个物件。一面普通的锦旗也就几十块钱,但是带着诚意“送”的这份情意是无价的。参与救援的队员表示,“我们救人完全自费,不求回报,被快递锦旗,是一种羞辱!”的确,这样“送”,还不如不送,让人难以接受的不是锦旗本身,而是这种送锦旗的方式。

搞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蓝天救援队的接收者无法接受,不仅是因为他们第一次遇见快递锦旗的,也在于,在他们看来,这些被救的驴友,没在“送”上花心思,是对自己辛苦救援的不尊重。自己送来,应该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方式。如果送锦旗没有了仪式感,也就很难让人感受到诚意。

这就好比结婚,不是说我把彩礼打过去,你把嫁妆寄过来,就算是给了爱情一个名分,就体现了“我爱你、你爱我”的感情。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认真、重视和诚心。以“快递”代替“送”,虽然似乎符合现代社会的效率逻辑,但却有失传统礼仪的人情逻辑。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对道歉的要求上,也常常讲究“登门道歉”。为什么非要登门?其实要的不是你那几句低声下气的话,而是一种诚心诚意。此外,法律意义上的书面道歉,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平台公开道歉,体现的也是这一层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一名被救驴友在与救援队员沟通时解释,之所以选择邮寄,是因为有些驴友工作特殊,此前被报道影响了正常生活,所以不想再引起关注。那么,既然不是所有的驴友都工作特殊,也完全可以派出代表去送。也难怪这样的解释,依然无法让救援人员迈过那个不舒服的心理门槛。

当然,说来说去,这终究是救援队和这些被救驴友之间的事情。我们可以围观这次“冲突”,也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但对双方都不宜道德绑架。感谢也好,被感谢也好,都是非常个人化、主观性的感受。

现在,救援队没有感受到诚意,这是他们真实的主观感受,于外界来说,就是客观存在。也正因此,接下来感谢方或许应该做的是,正视这种情绪,拿出自己的诚意,给予救援队应有的真诚感谢。这不仅是在鼓励这支救援队伍,也是在激励更多的人热心公益,让这件事情散发出更多的温暖和力量。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与归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感谢快递公司锦旗用语 合乎逻辑却不近乎人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