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学博士 马建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最近很火的一首歌男生唱的 少年心事当拏云?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近很火的一首歌男生唱的 少年心事当拏云

最近很火的一首歌男生唱的 少年心事当拏云

作者:法学博士 马建红

现在的一些中老年人甚少再谈理想,那是因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品尝到生活中的种种况味,领略了人生的艰辛不易与无奈,早已磨灭了激情,再谈理想似乎显得有些造作;即便是一些年轻人,竟日里在各种工作、家务的琐事中忙忙叨叨,这样一来也无心无力去空谈那些多少显得不着边际的理想了。

话虽如此,但总感觉我们每一个人,不论老幼,还是应该有点理想。从大处来说,作为接续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一代人,需要琢磨一下我们传承了父辈什么样的传统,又将留给后辈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即便因应时势,我们无法在民族传统中锦上添花,至少不应让那些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思想的、制度的,还是环境的、风物的,在我们手里遭到破坏,以致留给后人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许是搞法史的缘故,笔者每念及此,总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五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整体性的,要将它传承与接续下去,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与责任。

比如说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环境,有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不惜用粗暴手段进行开采;一些城市可能为了房地产开发等短期经济效益,尽毁载有人文信息与历史记忆的古街古建。假如我们的脑海里只剩下眼前的利益而缺乏对后世子孙生活的关照时,对环境的破坏活动就会更为变本加厉。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怎样能耐,也都将走进历史,而它最终会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时代。我们的理想,应该是绝不做因短视而成为被历史鄙视恶评的一代人。

从小处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难免如庄子所言,“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渺小而无助,不过,以今人的智慧与才思,我们依托科技,早已实现了“展翅九万里”的“梦想”,从某种角度看,人类确实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奇迹。而今步入中年的一代人,正主导着各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如果这个年龄段的某些人只满足于弄权,统领商贸企业却只知道敛财时,我们所面对的世界与社会,恐怕就不再那么可欲与可爱了。其实,走过了光阴的中年人,虽已没有了曾经的热血与激情,淘掉了不谙世事时的莽撞与冲动,却正可以运用成熟的经验与理性,引领年轻一代,走进更加美好的理想。

对于年轻人而言,谈论理想是正当其时的,只是现实中的情形,使得谈论理想似乎成为一种虚妄。每天变动不居的生活,给人们的心理上带来了无尽的压力和不安。比如,家长会担心孩子是否能考上大学、学校是否985、211或者双一流。很多人都会有很大的工作压力,做公务员的,穿梭奔忙于各种文牍的上传下达,网络的监督广大而细密,其背后的问责狠厉而快捷,即便文本中的一个错别字,图片中标错的一个地点或日期,都可能给工作带来无穷的后患。“临时工”可能被辞退,正式工作人员则可能被停职。在“窗口”做服务工作的,一个懒散的眼神,一句不太耐烦的回答,都有可能在网络上发酵传播,而迅速“蹿红”的结果,则是检讨甚或调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人只能疲于应付工作,若谈理想实在是“没空”。长此以往,理想自然也就离这些年轻人渐行渐远了。

其实,年轻人还是要有点儿理想的。也许有人会说,我好好地学习,各种能考的证已都考到手,以后或可从政或可经商,内心早已设定了目标。然而如此种种实在算不得什么理想,按照梁漱溟先生在《朝话》中所言,这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欲望”。梁漱溟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任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时,天天黎明即起,在师生们的朝会上讲一段话,学生们将其记录下来出版,遂有了《朝话》这本书。他在每日的“朝话”中,总是有感而发,对年轻人讲些激励的话,希望他们能精进向上,奋勉有为,要有“理想”或“志气”。他说有些年轻人生活中“也许很卖力气”,但其背后却存了个“贪”心,做事只是从自己的“躯壳动念”,这只能算是欲望,而非志气。而他所谓的“念头真切”的“真志气”,也就是张载所言的“民胞物与之心”。

当我们今天谈论理想时,也并非要做什么惊天伟业。在我们日日奔忙的生活中,也可以将理想蕴含其中。当老师的注重教书育人,写文章的把常识行诸文字,做法官的多想一想公平正义,建设楼宇者将千年大计作为切入点。我们虽然不必非得“少年心事当拏云”,不过,在闲适无波的日子里,我们也可以活出善良与纯净,把生活过成理想中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