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心怀疑虑,对刘邓大军不要后方、不打陇海路、不打平汉路,直赴大别山,最终以巨大牺牲却未守住根据地而感到惋惜,甚至有人列举大量资料以证明,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于时尚不成熟,认为刘邓大军应当依靠冀鲁豫和豫皖苏根据地做有步骤的向南推进。

挺进大别山到底有没有用(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1)

如果只站在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角度考虑战役得失,或者与华东野战军内线作战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比,以上观点有一定的根据;但如果放眼全局,综合考虑国共两党的战略进攻态势,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唯一的、也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本文将通过沙盘推演,回顾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作战过程,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全国战略态势的变化,你会发现,华野七月分兵、鲁西南战役、陈谢兵团挺进豫西等等这一系列战略部署,都是环环相扣的,国民党在战略上因此而逐步陷入被动,战役上从进攻走向防御,兵力运用上从集中走向分散,反观中共方面,在经历了由内线转外线的艰苦作战后,彻底扭转不利局面。

挺进大别山到底有没有用(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2)

七月国民党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华野七月分兵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双方作战态势,1947年7月初,刘邓挺进鲁西南时,国民党徐州陆总正集结重兵进攻沂蒙山根据地,无暇西顾,华东野战军方面,分出五个纵队出外线向鲁西南挺进,配合刘邓作战,经过一个月的交战,国民党占领沂蒙山根据地,刘邓大军解放定陶、巨野、曹县,并取得了羊山集大捷,全歼国民党嫡系66师;华野方面,留在内线几个纵队没打好,南麻和沂水失守,挺进外线的两路也没打好,尤其是一、四纵队,在鲁南损失很大。

因此从七月份作战结果来看,似以国民党方面占优,华野内线兵团向胶济线、胶东等地撤退,华野外线兵团转入鲁西南,与刘邓大军靠拢,国民党达成了对沂蒙山根据地的重点进攻,蒋介石对徐州陆总作战部署也甚为满意,在南京大肆宣传“山东大捷”、“南麻、临朐大捷”,并称经此一役,已完全消耗掉华野半年以来所获得武器装备。

挺进大别山到底有没有用(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3)

国民党占领沂蒙山后回攻鲁西南

羊山集战役后,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共歼灭国民党四个师、九个半旅6万余人,但刘伯承却高兴不起来,鲁西南这块三角地带,前有运河、背靠黄河、南临陇海路,国民党将其看作死亡三角,此时却集结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五个纵队、两个地方独立旅,对善于打运动战的野战军来说,已处于不利态势。此外,国民党占领沂蒙山根据地后正紧急调整兵力回师鲁西南;7月31日,华野外线兵团渡泗河进至南贯集,徐州陆总命欧震兵团由曲阜向西鲁西南进攻、邱清泉第五军由宁阳以北向西进攻、第二绥靖区王耀武以73军在大汶口殿后,同时命令伞兵、及二十一旅负责清剿藤县西北地区,企图把华野外线兵团全部赶进鲁西南。

8月1日,桂系张淦兵团(第七、第四十八师)北调徐州,徐州陆总命令车运兰考向菏泽进攻,8月2日,蒋介石将驰援羊山集不力的第四兵团(第三、第四十师)司令王仲廉法办,将其所部交由罗广文指挥向新集进攻,刘汝明部(五十五、六十八师)随后跟进,同时命令王敬久所部(第三、第五十八、第八十五师)由独山集向郓城进攻,国民党大军对鲁西南形成了包围态势。

挺进大别山到底有没有用(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4)

国民党集结五个集团、30个旅、采取分进合击压向鲁西南,欲攻其于一役,准备在鲁西南同刘邓大军决战,然而刘伯承此时面临的远不止军事上的挑战,就在不久前,中共中央来电称:

“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谢、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很明显中共中央将破局的关键放在了刘邓挺进中原上,希望刘邓迅速下定决心。

与中共中央所面临的困境不同,蒋介石总结最近一个月的作战情况,颇为自得,除占领沂蒙山外,东北方面,东北野战撤围四平,陕北方面,胡宗南继续集结优势兵力压迫中共中央机关;除此之外,蒋介石又命陈诚对其他几个解放区做主动进攻部署,华北,保定绥署在确保北宁路沿线同时,抽调两个正规军向平汉路北段聂荣臻部主动出击;山西方面,太原绥署向娘子关方向出击,相机收复正太路;山东方面,除抽调第五军、欧震等主力参加围剿鲁西南之刘邓外,仍有二十五师、第九师、六十五师等部用于打通胶济线,嗣后向胶东索进攻,以彻底摧毁华野渤海、胶东根据地,切断山东与东北联系。

表面上看,国民党似乎已取得全局战略优势,中共中央此前制定的反攻计划似乎夭折,即便是野战军内部,对中共中央的战略反攻也颇有微词,对出外线作战也产生了顾虑;8月2日,在邓小平召集的南进讨论会上,各纵队首长均支持在内线打。

挺进大别山到底有没有用(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5)

国民党五个兵团对鲁西南解放军形成包围态势

8月3日,华东野战军外线五个纵队全部渡过运河,进至嘉祥地带,国民党徐州陆总判断,野战军大部云集鲁西南,必欲渡河北上,因此下令进军鲁西南各部向黄河南岸搜索前进,是日,罗广文第四兵团进至新集,与刘邓野战军一纵交火,蒋介石立下令刘汝明部由董口向水堡进攻、邱清泉部向郓城前进、王敬久集团由独山集向郓城进攻、张淦部向水堡进攻,从作战部署上后,徐州陆总认为野战军唯有北渡黄河一条路可走,因此以两个集团截断黄河退路,然后在郓城、巨野一带与之决战。

与徐州陆总不同,蒋介石担心刘邓有南下陇海路的可能,8月6日对上述作战部署又作了调整,把原拨归王敬久指挥的兖州五十七师划归邱清泉部吴绍周指挥,令其向巨野方向进攻,王敬久集团改向章缝集进攻,张淦兵团改向龙堌集进攻,切断刘邓南下之路,其他各部仍按原定方向进攻。国民党四面围攻,已将刘邓及华野所部包围在鲁西南,而原定用于配合刘邓作战的华野外线兵团由于损失较重,无力阻击国民党主力第五军和欧震兵团渡运河西进;8月7日,刘邓向中央报告,邱、欧兵团已渡过运河,罗广文集团、刘汝明集团已封锁黄河南,敌东西两部预计明日便可抵达郓城、鄄城。徐州陆总判断,明日如不在郓城交战,则解放军唯有渡河北上,山东战事接近尾声。

挺进大别山到底有没有用(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6)

8月6日,蒋介石修改进攻方案,企图彻底断绝刘邓南下之路

大战一触即发,在走和打的问题上,刘伯承乾纲独断,他认为,蒋介石目前集重兵于鲁西南,甚至把中原的桂系部队也调来了,此时陇海路以南至长江广大地区,敌兵力空虚,是我军南下的最佳时机。

1947年8月7日晚,刘伯承终于下定决心,提前向南跃进,而此时由于蒋介石越级干预,张淦兵、王敬久兵团犹豫不绝尚未到达龙堌集和章缝集,国民党包围圈出现出现空隙,刘伯承抓住机会,兵分三路从定陶、巨野之间跳出敌人包围圈,刘邓作出决定三个小时后,中共中央来电,指示“刘邓决心完全正确”,并命令华野陈唐、王陶两兵团掩护刘邓南进,山东全军统归刘邓指挥。

挺进大别山到底有没有用(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7)

刘邓大军趁敌军未合围前突然南下,从定陶和巨野之间突破

为达到迷惑敌人之目的,刘伯承命令王秉璋十一纵佯装渡河,吸引敌人继续北上,华野十纵于东平湖附近牵制邱清泉部;8月8日,国民党得知刘邓南下,立即调整作战部署,令邱清泉和罗广文两部向郓城前进,以吴绍周、张淦、王敬久等兵团南下正面追击;8月9日,根据毛主席作战部署,陈唐兵团于鲁西南、王陶兵团于陇海路南,梯次掩护刘邓南进,另外,留在北线的华野十纵、刘邓十一纵于郓城附近牵制敌邱清泉、罗广文等部,并相机转入外线威胁敌人侧背。毛主席强调,华野外线兵团必须从刘邓反方向牵制敌人,由陈粟率领六纵赶到鲁西南后统一指挥,至此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8月11日刘邓大军越过陇海路,分三路向南突进,华野外线兵团分别于东平湖附近、城武附近与敌作战,迟滞国民党主力南下,这时刘邓大军已经甩开国民党追击部队近两日的行程,王敬久、张淦兵团尚于曹县、金乡一带;蒋介石立即从西安赶回徐州亲自调兵遣将,命令王敬久兵团由经砀县向豪县追击、张淦纵给经柘城向淮阳追击,第五绥靖区于周口堵截、第八绥靖区以整四十六师至涡阳阻截、罗广文集团车运郑州后南下堰城,防止刘邓西越平汉路。

挺进大别山到底有没有用(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8)

刘邓大军分三路南下,国民党展开追击

刘邓大军挺进速度非常迅速,蒋介石根据前线军情常越级指挥,等命令传达至前线,刘邓大军已从容离去,前线追击部队执行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天不黑就驻营休整,为此蒋介石怒斥前线将领:“追兵迟出早归,形似旅次行军”、“如此何以挽救党国于危亡”。

8月16日,刘邓大军抵达淮阳,17日进入黄泛区,刘伯承命令扔掉所有榴弹炮、全军轻装前进,19日全军渡过沙河,到达项城、沈丘一线,刘伯承正式向部队宣布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此时蒋介石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徐州陆总判断刘邓大军目的是南下,因此将八十五师用于确山方向,并准备车运正阳,从侧面兜击经新蔡南下的野战军,而蒋介石却认为刘邓会西进平汉路,将追击主力用于驻马店、上蔡一线,只留张轸两个旅的兵力防守洪河,另外,蒋介石还越级指挥八十五师由确山向上蔡进攻,与徐州陆总的部署背道而驰,一来一往致使刘邓大军迅速渡过洪河。

挺进大别山到底有没有用(挺进大别山损失过半)(9)

刘邓大军过颖河、汝河、洪河等,22日抢渡淮河

22日,刘邓大军于新蔡附近开始抢渡淮河,至此刘邓所部战略意图已完全明了,此时负责追击的罗广文部、张淦部,已被远远甩在后面。8月26日,刘邓大军四个纵队全部渡过淮河,并迅速向息县、潢川进攻,大别山已近在咫尺。

至此挺进大别山作战过程暂告一段落,从鲁西南至大别山,刘邓大军、华野外线兵团一直处于频繁的作战中,而蒋介石集团直到刘邓强渡淮河才搞清楚中共中央作战意图,因此从战役角度讲,挺进大别山首先高明在“奇”字上;另外,关于依靠根据地逐步向前推进的说法也根本不成立,中原地区交通发达,国民党可依靠陇海路、平汉路、津浦路、淮河等有利的交通条件迅速集中兵力对刘邓形成包围,另外,中原根据尚未开辟,兵源补充、粮草供应很难筹集,也很容易被国民党截断。

关于挺进大别山在战略上产生的影响,我们下一个视频再论,届时你会看到,国民党在战略上作出的几个重大调整,如撤销徐州陆总、成立九江指挥部,国民党在中原的优势兵力被彻底打乱,而解放军方面,随着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华野外线兵团挺进豫皖苏,三大集团成品字形配合,在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总之挺进大别山战略意义重大,甚至影响到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