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是杜绝同类悲剧再次发生。面对河南郑州地铁5号线发生的灾难性事件,所有地铁城市都要引起高度警醒,必须认真检视不足、尽快查漏补缺,切实提高地铁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地铁向来以安全、高效、准点、可靠著称,但是一场罕见暴雨却让十几个鲜活的生命葬身郑州地铁。逝者中,有女儿,有母亲,有妻子,有丈夫。设身处地,那种亲情离散之痛怎能不令所有人感同身受?

地铁站安防设备(行话检视地铁安防)(1)

⚪ 郑州地铁5号线14名遇难者名单公布:11女3男,最小者20岁。图片来源:新京报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通过此次事件,我们必须有所警醒、有所反思。特别是相关地铁城市和地铁运营企业,必须以生命至上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排查隐患,认真检视不足,从严从实从细扎牢安全防线,要以更高的标准和更有效的举措提高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保障能力。

提升地铁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重点看汛期,关键在平时。地铁运量大、频次高,早晚高峰期一列车往往就要载客上千人,有的城市日均客流量更是达到千万人次。正因为此,在地铁运营过程中,任何小的安全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通过媒体报道,笔者反复查看了郑州地铁5号线悲剧事件发生的经过,发现不少当事人在车厢被淹之后出现了缺氧窒息状态。

实际上,这种状况不光会出现在水淹车厢的场景下,在平时运营过程中也可能遇到。

有一年夏天的早高峰时段,笔者所乘地铁列车因通信信号故障停在隧道中间近50分钟,就亲历过那种令人绝望的窒息感,车厢密闭加上高温、拥挤,呼吸困难,眼前发黑,有的乘客因此晕倒。

地铁站安防设备(行话检视地铁安防)(2)

⚪ 2016年8月18日,北京地铁1号线信号故障,导致大量乘客滞留,部分乘客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

地铁列车意外被困隧道,可能伴随信号系统连锁功能故障,平时就要足够重视,必须有相应应急预案。比如,北京地铁每晚最后一班车都要进行电话闭塞法应急演练,也就是完全通过电话指挥而非通信信号保障的方式,指挥列车有序运行。一旦发生意外,还可通过这种降级运营模式指挥列车快速从隧道转移至站台,及时安全疏散车上乘客。

保障地铁安全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铁城市和地铁运营企业都有相应安全防范和应急保障措施。但是,有是一回事,好不好用、管不管用是另一回事。

比如,这次在郑州地铁5号线紧急疏散过程中,隧道内的应急通道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应急照明能够保持正常;另一方面,应急通道地面平整,旁边还有供疏散乘客使用的扶手。这为后来的救援和疏散撤离创造了条件。

地铁站安防设备(行话检视地铁安防)(3)

⚪ 乘客疏散。

笔者几年前在某城市曾随轨道探伤工走过一段地铁隧道,可能是年久失修的缘故,当时通道内灯光昏暗,应急通道路面铺设的盖板缺失严重,坑坑洼洼,旁边也无扶手,正常情况下通行都很困难,也不知后来是否维修整改过。设想,若是在这种不利条件下紧急疏散几百上千名乘客,隐患该有多大?这类细节性的安全保障手段和措施,只有平时多加检视,才能确保用时可靠。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在安全这条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何地方和任何部门都不应该自以为是、自我满足,必须以高度警觉和努力进取的心态不断审视不足、持续提升能力,全力以赴,以防万一。

当前,正值汛期和台风多发季,各地应按照7月26日国务院安委办、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城市地铁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精神,从严从实迅速开展城市地铁安全自查整改,重点查各级领导干部指导思想有没有到位,查行政首长负责制有没有到位,查分级分部门负责制有没有到位,查地铁运营单位防汛主体责任有没有到位,查应急响应措施有没有到位。地铁运营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健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足应急设施设备和应急物资,提高第一时间处置应对能力。

人命关天,不容万一。守护地铁运营安全,所有相关城市、相关部门、相关企业都要积极行动、科学应对,不仅要做到来而有防,更要做到防而有效。如此,人民群众才能放心、安心。

元大嘟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地铁站安防设备(行话检视地铁安防)(4)

地铁站安防设备(行话检视地铁安防)(5)

责编 | 李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