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记忆大河沿(乡土桐城桐溪塥畔的童年时光)(1)

桐溪塥畔的童年时光

文|姚成林

桐溪塥曾断流多年。最近欣闻修复通水,心中甭提有多高兴!你不知,桐溪塥在我心中的位置!它是我人生见到的第一条河,是童年时代大人们牵着我的手,与少年时代蹦跳无忧的天堂;是我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起点!它深深地嵌刻在我记忆的长河里!纵使我远离家乡数千里,“桐溪塥”仍是我心中难以割舍的“圣河”!我时常做梦都徜徉在它的身畔......

记忆中的桐溪塥,弯弯曲曲。它在我的心中是那样熟悉和难忘!因为我对它可谓了如指掌!从上游的钓鱼台分渠开始,到下游二中西边的芹菜田终止,整条桐溪塥,除中间走于地下的暗渠我不敢进入,假山脚下的迴形湾中间水深处不敢去,其他地段我都玩过水、洗过笔,捉过小鱼、小螃蟹,摸过虾。能不熟记于心?它起源于龙眠河西岸钓鱼台脚下的支渠,绕钓鱼台的山脚,转向桐中北后门的墙下进入桐中校园,再呈南北向经钟楼到食堂,在半山阁前又以东西流向到桐中大操场的东南角,再呈南北流向假山,在假山的脚下,桐溪隔的西南岸形成一个袋形大迴湾,北岸仍然是一条直线,经南岸的迴形湾后恢复成原来两岸的宽度,再以东西向穿过桐中大门内通向操场的大路与游泳池,平行从西墙下穿出校园进入余家湾,又以南北向流进原来的北街小学(后为物资局),再转为东西向进入县医院,从医院出来,过西大路以南北向进入原来的桐城师范即现在的北街小学,再顺着纺织厂北外墙向西流去,沿着西环城路南下到二中西边的芹菜田。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桐溪塥曲曲弯弯的全貌。

以前我并不知道桐中小河就是桐溪塥。在我小时候,大人们洗衣什么的大都会说:到公园小河里去洗。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改口:到桐中小河里去洗。再后来,我才知道桐中小河原来就是桐溪塥。听大人们说:桐城的地图就像一个乌龟形状,桐溪塥就是乌龟的肠子。想想,这个比喻还真有点像。

大约我六岁左右时第一次跟妈妈到公园小河里洗衣,妈妈一手挎着装满衣服和一个蛮锤的竹丝箩,一手牵着我来到桐中假山脚下的迴湾处。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水面,高兴得不得了,盯着小河边清澈见底的水,第一次看见水里游动的小鱼、小虾,我激动地大叫:妈妈不要洗衣了,赶紧捉水里的小鱼、小虾。幼小的我哪里知道妈妈怎能捉到水里的活鱼虾?听到我的大呼小叫,妈妈只是回报我哈哈一笑,那是笑我傻啊!不过后来有一次妈妈真的捉到了活蹦乱跳的小鱼虾。那次不是洗衣,而是清洗晒酱后的大簸箕。我坐在一边看着妈妈将大簸箕放入水中,簸箕从水下慢慢浮起,只见好多小鱼、小虾在飘起的簸箕里蹦来跳去,妈妈这次终于满足了我,捉了四、五条小鱼放在随带的小木桶里,再装一些水,看着小鱼在桶里游上游下,别说有多高兴!

长大后,虽说上学了,但星期天我就会跑到桐中小河里玩。我从它的上游一直顺着水流往下走,我曾经捉过大大小小的螃蟹,其中小螃蟹是我的最爱,它只有一粒绿豆那么大。我把它放到洗干净的青霉素小玻璃药瓶里,灌满水再盖上盖子,随身放在腰包里,走到哪我都要拿出来玩玩。我爸爸看我对这个玻璃瓶这么感兴趣,不明所以拿着瓶子想看个究竟,原来是瓶子里面只有一只这么小的螃蟹,我爸也来了兴趣,看着我玩。我把瓶子口朝上,小螃蟹就乖乖在瓶子底下;我把瓶子口朝下,小螃蟹就会手脚并用跑到小胶盖中间的小圆圈里,八个小脚齐齐地卧在它的身下。像不像一只听话的哈巴狗?我别具一格的玩法把爸爸都逗笑了。

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我是在北街小学的老校区(即后来的物资局)上学的,这里也是桐溪塥流经之地。我们一下课就喜欢跑到小河里戏水、洗手、洗笔墨。记得在三年级的一天上午第一节课下课时,我到小河里低头自顾自地洗手时,在小河的桥上站着好几个同学,不知是谁向河里砸石头,正好砸在我的头上,我的头瞬时被砸得鲜血直流,桥上的几个同学看到事情不好,马上一轰而散,这时的上课铃也响了,我只好擦擦眼泪满含委屈地回到教室上课。老师也不知道我的头被砸破了。放学回到家,妈妈看到了我的头上血糊糊的,心疼得泪直流,问我,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带我到医院包扎开了药,所幸无事。

五到六年级,我们学校搬到原来的师范(即现在的北街小学),桐溪塥仍然从这里流过,下课和课余时间依然是我们戏水、洗手、洗笔墨的好去处。放学后走出学校大门,往西走几步,就是小河流出学校来到纺织厂的北墙外。我们仍然舍不得早早回家,恋恋不舍,流连在迷人的桐溪塥的两岸。

桐中里的小河(桐溪塥)给附近居民带来诸多方便!那时桐中的大门是敞开的,什么时间都可随意进出。其时城关还没有通自来水,电也不是家家有,照明大都是煤油灯,没有电哪有洗衣机?前后左右的居民都到桐中小河里去洗绦,蚊帐、被套、衣帽、鞋袜,洗鱼、肉和菜,凡是需要洗的东西都到桐中小河里去洗。在桐中校园内的小河从上游到假山迴形湾处,沿路都布满洗衣服的石头埠子。人们提着装衣服的篮子,从桐中大门进入,顺着假山处往上逆小河而上,哪里有石头埠子就在哪处洗。在桐溪塥断流前大约是一九八七年,我最后一次洗被套,是在桐溪塥经桐中北后门进桐中的最上游。当时我和夫人都在小河里洗被子,把四岁的儿子就放在岸边男生宿舍旁,我们边洗衣服边时时探头看看孩子。有好几个男生围着孩子,逗他玩,我怕孩子胆怯,还好,他并不惧怕。从那次以后,就没有再去洗过衣服,因为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也有了有洗衣机,洗衣服就不需要到小河里去了。什么时候水断流也就无从知晓。

桐溪塥经过学校食堂那段水较深,年幼的我经常看见食堂里的大师傅们两个人抬一个很大的竹丝箩,里面装有很多萝卜或是其他的菜,直接把装满菜的竹丝箩放入小河的水中,水深略低于竹丝箩,只见一个师傅手拿特制的木柄耙子,不停地上下揣洗竹丝箩里的菜,这样的洗菜方式以前我没有见过。小小的我,好奇地站在一边看着师傅们洗这洗那,直到洗菜结束才知道回家。

假山边的廻形湾里,我也曾在那里钓过鱼。没有钱买钓鱼钩,就拿母亲缝衣针用煤油灯的火烤热,再拿钢丝钳弯成钓鱼钩。这样的钓鱼钩没有倒挂刺能钓到鱼?往往鱼吃钩提出水面快拿到手时,鱼儿松口落回水里,懊恼不懊恼?当然我们那时不是为钓鱼而钓鱼,纯粹只是为了好玩寻乐罢了!

“小河的水清悠悠......看见你们格外亲……”每当我听到马玉涛演唱的这首歌时,眼前就浮现出桐中假山下波光粼粼的廻形湾,母亲给我捉的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还有那逗我开心的绿豆大的小螃蟹!

青春易逝,光阴远去,但桐溪塥却鲜活地存在我的脑海里!因为那里有我无忧的童年、快乐的时光……

广州。2022年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