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1.2汽化时要吸收热量;

1.3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具有以下特点:

2.1一种缓慢的汽化方式;

2.2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3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进行;

2.4蒸发过程中温度下降;

2.5蒸发有吸热制冷作用;

2.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等有关。

2.6.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6.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2.6.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2.6.4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也不同:

2.6.5液体蒸发还与空气的湿度有关,空气湿度越大,蒸发越慢。

3沸腾:

3.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2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3各种液体都有确定的沸腾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3.1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3.3.2液体的沸点还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4液化:

4.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4.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4.2.1降低温度:只要科学条件允许,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4.2.2压缩体积:有的气体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就能液化.

4.3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初中物理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3汽化和液化)(1)

5注意:“白烟”、“白气”和“白雾”。

5.1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白气的形成是一种液化现象,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无色无味气体,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即看得见的白气。

①沸腾的水冒出的白气;

②初冬说话时嘴边冒出的白气;

③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周围的白气;

④夏天在打开冰箱门附近形成白气;

⑤火箭升空时在发射底座形成的“白气”等。

5.2“出汗”不是汗

①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桌水瓶的外壁公“出汗”;

②夏天的水缸外壁上会“出汗”;

③初冬早晨会看到窗玻璃的内表面会“出汗”等。

这里所说的“汗”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3综上:我们能看见的“白气”、“白烟”和“白雾”,显然就不是水蒸气了,它们都是极小的水滴,都是由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环境放热液化而成的。

6水的沸腾实验

6.1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6.2气泡的变化规律

6.2.1沸腾前(声音大)气泡上升时由大变小;

初中物理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3汽化和液化)(2)

6.2.2沸沸时(声音小)气泡由小变大至水面破裂。

初中物理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3汽化和液化)(3)

6.3温度变化: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6.4水沸腾时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5几种图形的分析

6.5.1下图中水沸腾时温度是98℃,原因可能是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初中物理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3汽化和液化)(4)

6.5.2下图中水沸腾时的温度高于100℃,原因可能是:

①水中有杂质;

②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

初中物理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3汽化和液化)(5)

6.5.3如下图中,t0为水的初温,t为沸点,即两次水的初温相同,沸点相同,但沸腾的快慢不同,由ta<tb知,a组水先沸腾。可能原因:ma<mb组;加盖,b组没加盖子等。

初中物理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3汽化和液化)(6)

6.6如何缩短水沸腾实验的时间

①使用初温较高的水

②减少水量

③给容器加盖子

6.7为了说明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