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成长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在逝世之前的4个月,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坚定做出人生中最大的决定,几乎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一一不惜一切代价,解放黑人奴隶。

黑人成为奴隶,由来已久:

1619年,第一批20个黑奴被一条荷兰船运往北美弗吉尼亚殖民地。

1860年,奴隶增长到近400万人,占美国南部总人口中1/3。

黑人奴隶,甚至包括黑奴子女,都属于种植园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包括买卖、毒打乃至处死。繁重劳动,加上非人待遇,奴隶在种植园里常常是干活不到10年就被折磨而死。

1862年9月22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已经发表,但也并非所有奴隶都因此获得了自由。

能让你哭成狗的电影(当不同肤色的人抬头仰望)(1)

1865年,持续四年的美国内战进入尾声,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迎来自己第二个任期的同时,也经历着一场比内战更为痛苦的战役:

推动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在国会的通过。

“两年前我宣布,他们可以翻身做主,并从此以后获得永远的自由。假设法庭裁定我没有权力这么做,法庭很可能这么裁定,假设这个废除奴隶的修正案从未存在过。假设现在战争已经过去了。我就不能再使用战争权力,来无视法庭的裁定。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我必须无视。这些已经被我解放了的人们,会不会被迫重新做奴隶?这就是为什么我需要众议院讨论这个第十三修正案。进一步得到各州的批准,把这整个奴隶制都给取消,永远的取消,只要我还有能力,就是现在。”

林肯力主通过宪法的修正来使奴隶得到彻底的解放。修正法案中心思想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够将他人当作自己的奴隶,也没有人可以强迫劳役他人,除了罪犯以外。

然而,林肯这一主张遭到各方势力反对,国会内部被保守派人员牢牢把持,人民对此毫无响应,甚至激进派也对林肯心存不满。这时的林肯,显得孤立无援。

于是,当南部诸州有意重回谈判桌、结束内战时,林肯陷入了顺从时局与坚守信念的两难抉择中:

是获得妥协的和平,还是坚守内心的道德?

是结束奴隶制,还是结束战争?

“一间内部分裂的房屋,绝不可能长久屹立。”

“奴役和自由不能共存,我们的政府不应该容忍这样的状态存在下去。”

“虽然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联邦瓦解或者发生内战,但是我更加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这样分裂下去。只要能够实现长远的和平和团结,为之起来战斗是完全值得的。”

几经思量,林肯做出了人生中最大的决定一一不惜一切代价,解放黑人奴隶。

林肯第二次就职演讲

这段历史场景被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真实还原,并以《林肯》这一严肃标题向观众讲述了林肯生命中最精彩的一段时光,也是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刻画了林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形象。

影片《林肯》故事线索聚焦于第十三条修正法案,这条法案的通过代表着林肯一生中最令人瞩目的功绩——解放黑人奴隶。

黑奴的解放是以战争为代价而取得胜利的,其中不仅包括前线的荷枪实弹,更有后方人物的唇枪舌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为了确保法案通过,林肯不惜一切代价,愤怒、沮丧、流泪,甚至使用三名说客,用贿赂的方式劝说民主党成员。

导演斯皮尔伯格没有用媚俗的方式展现这位在美国历史中已被无数次神话的人物,而是还原了光环下的真实,让人们看到了身为总统的林肯平凡而富于人性化的一面。

身为总统,林肯也有自已的烦恼:泼妇似的妻子,不听话的儿子。特别是当儿子违背自己意愿执意要去参军时,林肯就像普通的过激的父亲一样,打了儿子后又充满后悔与歉意。

家庭矛盾以外,最大的危险来自背后隐藏着的民主党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会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给你一棒。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林肯也会在万般纠结后与对方妥协。

为了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林肯绞尽脑汁、废寝忘食。面对不明事理之人的非议与诋毁,林肯又总是以谦虚的态度,并报以幽默的回答。

在斯皮尔伯格的镜头下,所展现的林肯形象,更多的是一个有些脆弱和苍老的银幕形象——多年的战争已让他身心交瘁,佝偻的背影和轻柔的语调都和传统的伟人形象相去甚远:

面对家人,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力的丈夫和父亲;面对人民,他是一位平和近人的老者;面对政客,他又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智者。

最终,林肯击败南方分离势力,国会也通过了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林肯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

“我并非一定要赢,但不能出错;我并非一定要成功不可,但我将遵从良知而行。”林肯说。

在完成这一最重要的使命后不久,1865年4月14日,林肯遭遇暗杀,次日上午与世长辞,年仅56岁。

英雄谢幕,但他的精神却化为一种力量永远地留在了人们心中。

林肯说,“最后,重要的不是你活了多久,而是怎么活。”

2006年,林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最伟大总统”排名,亚伯拉罕·林肯位列第一。

在林肯领导的这场为黑人争取自由权利的斗争中,让人分明感受到人类良知的力量——对平等的追求,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以及对法律的敬仰。

不仅过去,现在、将来,对平等的追求、个人权利的维护、法律的敬仰,也将还是人类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追求。

正如林肯在一次著名演讲中所讲:

“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保佑下得到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