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4日,黄维在南坪集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研究兵团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在会上,他开门见山地说:“兵团的任务是要打到宿县,与徐州的杜聿明会师。看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打法,才能完成任务?”见众人都不吱声,第18军军长杨伯涛站起来说:“现在我们已经成了不着边际的孤军,趁共军还没有对我形成包围,兵团星夜向固镇西南的铁路线靠拢,与李延年兵团合股,然后再沿着津浦路往北打,这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双堆集战役真实历史:双堆集战役三纵4天伤亡4000人(1)

杨伯涛的这个建议,赢得了不少人的赞同。从南坪集到固镇,只有80多里,急行军的话很快就可以到达。如果黄维采纳了杨伯涛的这个建议,双堆集战役很可能就不会发生。但可惜的是,黄维由于久疏战阵,不了解我军的打法,认为杨伯涛对兵团处境的判断过于悲观,因此就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直到蒙城被解放军攻占后,黄维才感到形势不妙,匆忙下令向固镇转移,但为时已晚。

中野各纵利用黄维在南坪集犹豫不决的这十几个小时,以迅猛动作完成了穿插迂回,从四面八方向第12兵团猛扑过来。意识到危险的黄维匆忙下令撤退,部队刚跑到浍河以南一个叫双堆集的村庄,就被追上来的中野给合围了。得知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第18军在双堆集陷入重围的消息后,一直在上海装病的胡琏坐不住了,乘飞机来到双堆集坐镇指挥。

双堆集战役真实历史:双堆集战役三纵4天伤亡4000人(2)

解放战争期间,胡琏虽然在进攻端表现平平,但在防守方面,他却颇有心得,有过多次从华野的包围圈中成功逃脱的经历。他来到双堆集后,立即就地取材,修筑了数不清的明堡和暗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多道防御体系。中野刚从大别山转出不久,重武器十分缺乏,面对胡琏的“乌龟”战术,各纵的进展都十分缓慢。

为了弥补火力上的不足,中野想出了两个办法。一个是近迫作业,拼命挖交通壕和掩体,然后借助交通壕靠近敌人阵地,尽量缩短冲击距离,以此来减少敌人凶猛火力带来的杀伤;二是用废旧的汽油桶制造“飞雷”。这种“飞雷”虽然飞行距离有限,但爆炸造成的杀伤力却很大,国军称之为“没良心炮”。

双堆集战役真实历史:双堆集战役三纵4天伤亡4000人(3)

在中野的不断蚕食下,黄维兵团的阵地越来越小。但越靠近敌人的核心阵地,我军遇到的抵抗就越激烈。陈锡联的三纵奉命攻击马围子,守军是原属于第18军的18师,老兵多,火力猛,战斗力极强。三纵连续攻击四天,只占领了村子的一角,还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陈锡联向邓政委报告:纵队已经伤亡近四千人,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了,各旅的直属队和机关人员都上了战场。

邓政委听后说:只要把黄维和杜聿明这两大股敌人吃掉,长江以北就再无战事。因此不论付出多大的伤亡代价,都要坚决打下去!陈锡联也发了狠,他对三纵将士们说:这是全国胜利前的大决战,我们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当面的敌人消灭掉!12月11日,三纵对马围子的攻击再次开始。陈锡联摆出了一副决战的架势,把之前攒下的家底全部拿了出来,纵队所有的火炮一起发射,一口气打光了全部炮弹。

双堆集战役真实历史:双堆集战役三纵4天伤亡4000人(4)

在炮火的掩护下,主攻的19团、22团和26团分别从正东、西南和东北方向对敌人发起了总攻。马围子的前沿工事基本上被三纵的炮火摧毁殆尽,主攻的三个团沿着交通壕向敌人的地堡实施连续爆破,用了将近2000公斤炸药炸开了多条通道冲入村内和敌人展开了肉搏。经过苦战将敌人全歼,胜利攻占马围子。在之后对双堆集的总攻中,三纵又活捉了黄维,表现十分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