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凝聚着无数诗人的心血。即使历经久远,人们依然在品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恒久的魅力
诗人创作一首优秀诗篇,不仅需要收集素材、谋篇布局,还要考虑如何借景抒情、传达心声,实在需要苦吟精神。下面分享翁卷闲来观景,吟诵了两首七绝,饱含哲理,不愧为南宋著名才子。
观落花
宋代:翁卷
才看艳蕾破春晴,又见飞花点点轻。
纵是闲花自开落,东风毕竟亦无情。
翁卷,字续古,生活于南宋淳熙年间,曾在幕府中供职,终生布衣。翁卷才华卓越,擅长吟诗,乃永嘉四灵之一。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看见落花而触发的感慨,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首句描写了花开的景象,“才看艳蕾破春晴”。春日晴暖、蓓蕾初绽,作者用一个“破”字,展现了鲜艳的花蕾挣破束缚的状态;“才看”二字,则传达出诗人叹息美好短暂的惆怅之情。
次句抒写落花纷飞的景象,“又见飞花点点轻”。残花在空中轻盈地飞舞,似乎非常不舍枝头陪伴她多日的绿叶。可是地面上很快就出现了点点残红,一片狼藉、令人怜惜。作者通过满树繁花与一地残红的对比,抒写了从生机旺盛到凋零萧索的转变,既表达了一份悲戚之情,也为下文的议论打下了铺垫。
后两句充满理趣,“纵是闲花自开落,东风毕竟亦无情。”作者认为,即使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但是东风频吹,却是花儿过早凋谢的主要原因。一个“闲”字,刻画出鲜花的悠然闲适,仿佛对盛开与坠落都无所谓,怒放时有其娇艳之美,衰败时也有其宁静之姿。
“无情”二字,采用移情手法,表达出诗人的哀悯之意。可是花儿虽然不知世事无常,世人却必须懂得季节更替的规律,不仅需要未雨绸缪,而且还应该拥有坦荡的胸怀,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南塘即事
半川寒日满村烟,红树青林古岸边。
渔子不知何处去,渚禽飞落拗罾船。
诗人是浙江温州人,晚年归隐故园,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他却非常知足。天气晴好的时候,翁卷经常会四处转转,欣赏风景、排遣愁闷;偶尔兴致高涨时,也会即兴吟诵出几首佳作。这首诗描绘了水塘边的秋日景象,细腻生动,耐人寻味。
首句交代时节和地点,“半川寒日满村烟”。夕阳晚霞、映照湖面,暮烟缭绕、笼罩村庄。作者之所以用了一个“半”字,是因为傍晚时分的太阳离地面较近,照射范围相对较小。而一个“寒”字,表达出深秋时的天气特点。作者只用了短短7个字,就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象。
次句描绘岸边的场景,“红树青林古岸边”。一红一青,色彩对比鲜明。古老的河道,新生的林木,也是一种对照,展现出生生不息的喜人景象。同时红树也与首句的寒日进行呼应,进一步指出时值秋季。
结尾两句颇有情趣,“渔子不知何处去,渚禽飞落拗罾船。”船家不见了影踪,洲渚上的水鸟却飞落到渔船上。它们似乎非常好奇,又仿佛很关心渔夫,都纷纷前来探望。渚,是湖中的小岛;罾,指一种渔网。
读者也一定好奇,到底渔夫去哪里了?为何船儿独自停泊在岸边?作者设置了悬念,却不作回答,既显得余味无穷,又描绘了一幅冷寂和苍凉的图画,实在是技法高超。
船家的去向并非全诗的重点,而河岸边荒凉的场景,却是诗人希望引起读者注意的地方。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里也有名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呈现出一种闲淡宁静的氛围。
而翁卷这首诗的尾句添加了飞落到船头的渚禽,更显出一份怅惘与感伤。每个人对外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谁可以独自改变整个世界,即使古代曾经叱诧风云的君王和豪杰,千百年后也早就被世人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