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部首个“双碳”示范产业园区——光谷双碳产业园项目在武汉签约,占地2700亩,总投资130亿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东湖科学城起步区一期项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东湖科学城起步区一期项目
9月25日,中部首个“双碳”示范产业园区——光谷双碳产业园项目在武汉签约,占地2700亩,总投资130亿元。
湖北东湖科学城四大创新中心之一的“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
立足光谷30多年产业布局和创新优势,东湖科学城从蓝图勾勒之时,便瞄准了向全球四大创新中心攀登:全球光电信息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这座“城”,内核100平方公里,却牵动着18.59万平方公里荆楚大地的创新脉搏。
8月,挂牌短短半年的七大湖北实验室,3.5亿元年度运行经费全部到位。同时,先期安排1.16亿元资金用于科技基础设施预研预制,每年投入约1.7亿元支持自然科学研究。
全省范围内,凡是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项目用地,克服一切困难优先保障,“应保尽保”。
金秋时节,一个个重大科技项目、大科学设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湖北实验室建设,在东湖科学城的创新热土上,蹄疾步稳。一批批科技领军人才,在这里,为了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星夜兼程。
荒烟蔓草中崛起光谷科学岛
光谷东,梨山脚下韩杨路。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不远处的草地上,一群黄牛在阳光下悠闲地食草。
这里,正在崛起东湖科学城最核心的大设施集聚区,光谷科学岛。
5月底,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成投运,成为国内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从进场施工到正式运营,仅用了5个月。
走进数据机房,一排排机柜里,华为Atlas 900 AI集群正在飞速运算。其算力底座由数千颗昇腾AI处理器组成,每秒计算速度可达10亿亿次。
“投运当天算力负荷便达到了90%。”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介绍,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为60余家企业、4家高校与科研院所提供算力和产业服务。由于算力需求持续升温,中心即将投入二期100P扩容。
未来,AI算力将像水和电一样,成为城市公共基础资源,以普惠算力赋能科研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
“岛上一天一个样,去年还是一片荒烟蔓草。”武汉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一路3.4公里南延线,断面软土路基工程基本都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雨污水管网铺设。光谷科学岛三面环湖,未来一路至湖边的便道路基也已贯通,正忙着做路面结构硬化施工。
“未来,这里将成为科学和科学家的乐土。”在东湖科学城展厅,巨大的沙盘光影璀璨。光谷科学岛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波介绍,岛上的大设施集聚区,主要围绕物质、信息、生命、材料、地球与环境等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以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是东湖科学城的硬核所在。
今年6月,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中国船舶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5个重大科技项目,以及项目配套的科学服务中心、周边路网等,在光谷科学岛集中开工,标志着东湖科学城建设全面铺开。
年内,2个大科学装置优化提升、2个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5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预制、15个以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及湖北实验室建设推进等工作,将在东湖科学城密集展开。
“最强大脑”领兵挂帅科学城
据不完全统计,在东湖科学城所在片区,目前拥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近50个,国家级企业主体研发平台39家,工业技术研究院11家。
仅是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域武汉未来科技城,就有21位海内外院士,在光谷生物城从事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国内外院士项目,也多达30个。
密集的智力资源,为东湖科学城前沿创新打造了“最强大脑”。
在光谷实验室,叶朝辉院士领衔的“超高场(9.4T)动物磁共振成像仪”,已在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落地转化,用于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系列产品的研发和行业应用开发。
邵新宇院士的“复杂构件大功率激光三维高速切割关键技术与高端装备”,成果拟在武汉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转化,推动激光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发展。该成果填补了8米以上超大幅面激光切割机的空白,可满足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大型、复杂曲面零件的高品质制造。
在珞珈实验室,龚健雅院士的“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光学遥感影像智能化处理方法”,在武汉云成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转化,可用于我国40余颗卫星的地面数据处理。
刘经南院士的“通导一体化北斗高精度芯片关键技术/星地一体化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技术/新一代多源融合导航定位技术/亚纳秒级互联网时间同步技术”,在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转化,实现了北斗高精度定位与控制芯片产品的完全自主可控。
在位于光谷科学岛的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5位首席科学家,堪称阵容豪华——周济、李培根、柳百成、丁汉和谭建荣,皆为院士。作为工信部批准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里主要聚焦数字化设计、分析和制造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逐梦“全球四大创新中心”
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局长钟复平介绍,从战略定位上,东湖科学城是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体区,也是争创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东湖科学城将主攻物质、信息、生命、材料、地球与环境等领域,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与工程化验证,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重点构建湖北实验室体系,在东湖科学城形成建制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织体系,着力在物质科学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等科技前沿领域展开攻关。
逐梦“全球四大创新中心”,成为这一战略定位下的远大目标——
充分发挥武汉光电信息领域领先优势,支持建设凝聚态物理、材料、化学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打造全球光电信息科技创新中心。
整合武汉生命健康领域科教优势资源,强化生命健康行业科技领军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能力,打造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
统筹武汉工程领域学科和平台优势资源,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和重大需求,支持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储能、节能、碳捕获技术与工程科技前沿交叉融合研究平台建设,打造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创新中心。
充分发挥武汉制造业基础优势,建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类脑智能等产业技术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强化行业领军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能力,打造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今年3月,东湖高新区出台“光谷硬核科技十条”,每年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硬核科技”企业人才引进、研发投入、场景示范和产业集群发展等,为东湖科学城及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提供政策护航。
科学特征凸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需要几代人,接棒一个又一个十年。这是湖北的使命与征程,也是湖北人民的决心与梦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朝阳 谢慧敏 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