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瑞士电影票房冠军,《海蒂和爷爷》已于2019年5月16日在内地上映。
这部电影改编于约翰娜·斯比丽著长篇小说《海蒂》,小说从诞生之日就以温暖感人的故事情节,打动了全球无数人。这部作品问世一百多年来多次被搬上银幕,被誉为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
小说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它讲述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海蒂被姨妈送到阿尔卑斯山上与脾气古怪的爷爷同住,后有于富家女克拉拉成为好伙伴的故事。小海蒂虽然命运凄苦,但是仍旧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她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感动和帮助周围的人。
电影一经上映,就票房口碑俱佳,跻身瑞士电影史票房Top5,烂番茄新鲜度100%。不仅如此,电影也同时也深得国内观众的喜爱,入围豆瓣TOP250榜单,超过10万人评价,评分高达9.1分。
看完电影之后,有人会被海蒂和爷爷的亲情所感动,也有人会被海蒂和可拉拉之间的友情所触动。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克拉拉父亲和可拉拉之间的父女之情。克拉拉出身富贵之家,却因为母亲去世伤心过度,导致她身体瘫痪只能常年坐在轮椅上。父亲虽然很爱她,长期的工作繁忙无法陪伴她。虽然有锦衣玉食,但是克拉拉过得并不快乐。
其实克拉拉的父亲,很爱克拉拉。作为贵族的他,并没有选择让海蒂做女儿的玩偶,而是平等对待海蒂。他也知道克拉拉与海蒂在一起有多么的快乐,但是在经过艰难的抉择后他听从了医生朋友的建议,选择了把海蒂送回他的爷爷身边。因为他是真心爱自己的女儿,所以也知道骨肉分离是什么滋味。
所幸影片最后,富家女克拉拉在海蒂的带领下,体验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自由后,奇迹般地摆脱了轮椅,学会了独立行走。克拉拉的父亲才发现,因为自己忙于工作,忽略了和女儿的情感交流,才让女儿的心病导致瘫痪,庆幸之余又悔恨不已。
传统的教育理念,经常把母亲的角度提升到重要位置。但是随着大脑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中父亲的教育,会更多决定孩子的一生。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02 乔布斯的悲剧:全能的领导,失败的父亲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乔布斯和公司高层,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次发现办公室的垃圾箱没清理,就去问清洁工,对方说因为办公室刚换了锁,她没钥匙进不去门,就没清理。
乔布斯紧接着对高层说
“如果一个CEO负责的产品出了问题,而他也像那位清洁工一样,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人手不够或者合作伙伴不配合之类的,我会满意吗?”
“不会。因为你是这件事情的全权责任人,如果出了问题,无论找到多合理多客观的理由,都不能掩盖你的失职。”
乔布斯说得非常对。正是有了这样的责任思维,他才能几乎能用一己之力,深刻改变了全球的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但是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他却没有类似的责任思维,是一个失职的父亲。
2018年9月4号,美国发售了一本回忆录,书名叫《我,轻如鸿毛》(Small Fry),它刚一上市,就成了当季最受美国人关注的一本书。
因为它的作者,是乔布斯的私生女,丽萨·布伦南·乔布斯。
丽萨是乔布斯的私生女,她的童年记忆里,似乎没有父亲的存在。不仅如此,乔布斯在早年间接受专访时,还暗示记者,说丽萨妈妈当年跟很多个男人睡过,自己不是孩子的爸爸。
乔布斯说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全美国28% 的男人都有可能是丽萨爸爸。
这种情况下的丽萨,始终陷于“求父爱无所得”的悲哀中。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希望,如果我扮演一个角色,我父亲也会扮演对应的角色。如果我扮演被宠爱的女儿,他就会是溺爱的父亲。我觉得,如果我表现得像一个女儿,他也会加入这个游戏。我们应该一起演戏,而且演的像真的一样。可是,如果我接受我对他的观察所见,我就应该了解他不会跟我玩这样的游戏,这样的假装游戏只会让他感到厌烦。”
在乔布斯去世以前,有一天他正在看美剧,他问丽萨:你会写到我吗?
丽萨说:不会的。
乔布斯说:那就好。
丽萨没有信守诺言。
见到乔布斯的最后一面,丽萨说:
“如果能重来一次的话,我们可以做好朋友吧。”
渴求父爱的,不止丽萨一人。她的老爸,乔布斯也是刚刚出世就被父母遗弃了。
如果上天再给乔布斯一次机会,是否他能成为一个更好的爸爸呢?
03 养而不教,谁之过?
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是全职负责人。
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你不能像上文那个清洁工一样,找理由给自己开脱。
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也总爱用“我很忙”“我真的尽力了但是做不到”“我也是第一次当父母……”等托词来掩饰自己的失职。
但是,养孩子毕竟不是过程考核,它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最后的结局只有2种,好或者不好。虽然好坏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是有于你的失职,你的孩子因为缺乏管教和关爱而不幸一生,就算你有万般理由,你可以对得起父母的称号吗?
电影巨星成龙的事业一帆风顺,是全世界瞩目的巨星。但在对待一双儿女的教育问题上,他是完全失职甚至是“隐形”的。对待国外居住的儿子房祖名,他一年才能去看望一次。对待私生女“小龙女”,他更是选择性失明,有记者提问甚至捂耳拒听。
最后的结果,儿子因为管教不严吸毒入狱;女儿因为缺少父爱,自残将母亲送入警局。这些究竟是孩子的错,还是父亲的错呢?
04 为什么爸爸如此重要?与母亲相比,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
父亲与孩子的相互交往更有助于孩子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和作用产生理解。
第二,完善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
与母亲细腻的养育方式不同,父亲的养育方式,大多是互动性、趣味性和技术性的。父亲引导孩子参与的游戏往往较多是运动性、技术性和智能性的。
比如,我家宝宝,就特别喜欢被爸爸举高高,并且表现得无比兴奋和快乐,这种玩法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父亲的这种“粗犷”风格,可以为孩子提供学习独立、自信、热情、坚持的品格的机会。
这就与孩子从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学到的诸如关心、同情、温和、善良等方面完美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形成孩子完善的人格基础。
第三,影响孩子认知的发展。
比如在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母亲会着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而父亲则会引导孩子关注逻辑和空间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望。
简而言之,和父亲互动良好的孩子,情商更高,更会交朋友。
对于缺乏父爱的男孩, 德、日两国的儿童心理疾病治疗专家联合对两国30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缺乏父爱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症”。
而且此症对于男孩的影响更严重,男孩患此症是女孩的1倍。
与之相对的,患上“父爱缺乏综合症”的男孩过分怕羞、不求上进、不爱集体、厌恶交友等。
孩子的关键期,其实也就那么几年,他们并不是一生都需要父亲陪在自己身边。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明确指出,真正父亲教育最多只有10年。
他说:孩子在8岁前,父亲主要是做风筝的,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当孩子成长到8岁以后,父亲要做的就是放飞风筝了。
04 忙碌爸爸,如何做好爸爸?
可能读到这里,男性朋友会说,我们也想多陪陪孩子啊,但是白天上班忙,晚上应酬多,这怎么办呢?
澳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教授,布鲁斯·罗宾森的著作《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也许能帮助各位爸爸。
早在2004年,他就带领西澳大学推动“好爸爸养成计划”,制作相关DVD供学校索取。作为三个孩子的爸爸,他必须要在家庭生活、医学专家、教授学生以等各种角色中取得平衡。
这本书来源于布鲁斯·罗宾森对75位忙碌爸爸和家人的采访,他们来自各个阶层,从蓝领工人到国家领导人,所以具有普适性。
他写此书的目的,也是为了找到在忙碌工作中,如何寻找更好方法陪伴孩子。
下面,我就结合本书内容和中国国情,谈谈如何做一个“好爸爸”。
第一,端正态度,认识到“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
我们有些爸爸,看似是在陪伴孩子,但实际上是在刷手机、回复邮件,沉浸在自己的空间里无法自拔。这种无效陪伴对孩子的帮助甚微。因为陪伴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更多的是交流与互动。
亲子陪伴中,最重要的其实是“高质量的陪伴”。爸爸们需要放下手头的事情,给予孩子最高的关注。
你要让他们知道,你正在享受与他们共度的时刻,而不是心不在焉。
请记住,永远不要因为娱乐,如玩手机、看电视等活动,而忽视孩子。小家伙们都是天生的观察者,他们知道你的选择代表心中的最爱。你们嘴上说这爱我,但是手里手机一直在刷,只能让他们认为自己不重要,很容易产生自我认同感低下、自卑等问题。
如果爸爸就是很忙,那可以和孩子做好约定,把玩耍时间固定下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上班族如何做好爸爸?“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
爸爸们可以检查自己的时间表,想想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推掉那些不必要的应酬?
尽量参加孩子们的重要时刻,比如运动会、表演、班级活动,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重要的。孩子们虽小,也是需要尊重和面子的。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澳洲前首相霍华德,在一个重要视察活动的当天,恰逢小儿子有个辩论赛。首相一下飞机就赶往学校,可想而知他的孩子有多么开心。
操心国家大事的首相尚能如此,我们普通人也要努力把孩子那些重要的活动,融进自己的日程表里。
在有些时候,爸爸们甚至可以带孩子参与自己的工作。不要以为孩子们只会疯玩,要邀请他们来到自己的办公地点,感受到不一样的爸爸的魅力。
第三,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要充满仪式感
《小王子》中狐狸说,“(仪式)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我们长达成人之后,回望和父母共度的日子,印象深刻的都是那些缀满与众不同的美妙瞬间。
可以为孩子举行仪式,比如期末考取得好成绩、乐队演出大获成功;也可以组织家人共进晚餐,在餐桌上更多地倾听而不是训诫;创造一些小惊喜,带着孩子去郊游、看电影,也可以在家里玩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
如果爸爸们真的某段时间很忙,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还可以选择在工作间隙,安排全家出去度假。但是要保证,休息的时候就是休息,手机调成静音,也不要回复邮件,要全身心地陪伴家人。
05 爸爸们,动起来吧
一项牛津大学的研究显示,在父亲和孩子的关系疏远的家庭里,孩子长大了之后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在传统观念中,衡量一个好爸爸的标准,就是能在外赚钱,而照顾孩子只是妈妈的责任。幸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爸爸们,也意识到父亲参与育儿的重要性,会积极加入到家庭养育的上来,成为光荣的“超级奶爸”。
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一个家庭中,父亲和孩子的互动良好,除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帮助之外,也可以让爸爸们对另一半的的艰辛付出感同身受,更有同理心和共鸣感。这对于形成更好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都有好处。
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我们都必须接受,任何人并不会成为完美的父母。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在找寻和自己相处的更好方法,也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一点。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自身渴求的儿女。
他们是借助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赋予爱,却不可赋予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荫蔽他们的身体,却不可禁锢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你在梦里也无法造访的明天。
你可以努力变得越来越像他们,
但不要强迫他们变得越来越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卡里尔·纪伯伦
我是漫风点点,关注我,成为更好一点点的父母!
,